创业者“分食”千亿小龙虾市场,但为何还未有行业巨头出现?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19喜欢:35

2015年底,周黑鸭行政总裁郝立晓曾对媒体表示:我们的企业,十几年里,只专注一件事,就是做好吃的鸭子。结果时隔不到两年,周黑鸭就把目光瞄准了千亿级的小龙虾产业,日前宣布进军小龙虾速食产业。

实际上,从街边排档到高档餐桌,从田间到舌尖,围绕小龙虾之战正愈演愈烈。

“分食”千亿市场

一直以来小龙虾都是绝佳的深夜伴侣,丰富而又刺激的口感配上火红的颜色,一个人吃解忧,一群人吃解嗨。而似乎是一瞬间,小龙虾从深夜大排档转战到了各大CBD写字楼午餐的外卖单上。朋友圈一个中午就有十几个人在晒龙虾盖饭。

据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透露,入局小龙虾产业前,公司曾做细致调研。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小龙虾”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商户以33%的速度增长,人均消费84元。

从大众点评中的小龙虾餐厅数据来看,2016年,一线城市平均开业500+(店),二线城市200+(店),三线城市及以下30+(店)。而这个数据,仅仅代表专业龙虾馆的开店数量。许多中餐厅、火锅店、烧烤店甚至星级餐厅也加入了卖小龙虾的队伍。

火热小龙虾市场站上风口浪尖,倾巢而动的资本也令其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相关资料显示,大虾来了先后宣布获得风云天使基金的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和58到家领投的3000万A轮融资;夹克的虾,在京东股权众筹平台闪募超过600万元资金;虾搞虾弄,获得中路资本的500万人民币投资;虾baby,先后宣布获得起源资本、真顺基金的300万元天使轮融资,和清华经管加速器、YOU+早期投资人杨辉的Pre-A轮融资;闪电虾,已拿到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A轮融资也在计划中;卷福小龙虾,在京东股权众筹平台获得超过1330万元融资等等。

从统计来看,目前市场上小龙虾的生意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传统的夜宵大排档模式,一种是专门做熟食小龙虾的餐饮品牌,如麻辣诱惑的麻小,堕落虾的toC端门店,还有一种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注做龙虾饭外卖的模式。

另外,小龙虾生煎、小龙虾月饼、咸蛋黄小龙虾、卤水小龙虾、咖喱小龙虾……随着向品质餐饮迈进,作为一款食材,小龙虾菜品也是创意迭出。不过,据美团点评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虽然口味众多,吃货们喜爱的小龙虾口味依然是十三香、蒜蓉、麻辣香辣等传统主流口味,这三种口味占据了总推荐菜品的46%。

从省市偏好来看,在江苏,吃货们最爱蒜茸;在上海,十三香最受青睐;在北京,麻辣香辣是餐桌上的绝对主导;在广东和湖北,油焖口味最深入人心。

“小龙虾天生适合外卖”

吃小龙虾这个现象,大致上是从2007年才开始火起来的,这跟iPhone出现的时间大致是一致的。之前的话小龙虾可能就是在中国的,类似江苏、湖北、湖南这样一些多湖的地方出现,之后形成了当地食客夜生活的一大特色,并掀起了第一代小龙虾热潮。

小龙虾真正登堂入室,大致要从2010年前后进入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算起。从店面到烹饪,一线城市的相对规范,小龙虾也变得正儿八经,成为卖相更好、名头更响亮的特色菜肴。于是进入北京、上海也意味着小龙虾正式成为一种品类,步入店面售卖的时代。

之后,店面品牌在各个城市都或迟或早地形成,武汉的巴厘龙虾和靓靓、南京的朱三和朱大、北京簋街的胡大和花家怡园、深圳的龙巢小龙虾、长沙的老梅园大虾城,很多都成了所在城市夜生活的一张名片。

2016年,开小龙虾店的生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有超过1/3的小龙虾店进入微利甚至亏损,原因无非是厨师难找、厨师昂贵、各种人工昂贵、店面租金昂贵,尽管小龙虾的需求依然火爆,但各家店面却承担着活虾成本高、人工成本高、店面成本高的三高境地,生意大不如从前赚钱。

于是,作为另一个推波助澜力量,外卖O2O一把将小龙虾这种客单价高、重复点单率高、轻便易配送的品类,推入千亿级产业之列。

“小龙虾天生适合外卖。”舌头很忙的创始人汪雪曾这样表示。一盒单价在100多元的小龙虾通常在20只左右,客单均价高、配送成本低。再加上小龙虾口味单一,总共就麻辣、十三香、蒜香、油焖、清水这几种,易于后厨加工;壳厚味重的小龙虾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行程之后,比堂食更加入味,即使是冷冻后再加热,口味也不会有太大变化,特别契合外卖市场。

有一种说法是,2015年是小龙虾的“网红”元年。因为在这一年,全国兴起的小龙虾外卖项目超过千个,其中北京就有200多个,卷福小龙虾、闪电虾、虾baby、夹克的虾、大虾来了等都在这一年成立。

进入2016年,外卖虾更红了。特别是去年6月适逢欧洲杯,有1500吨小龙虾在夜宵阶段(20时至23时)搭着外卖小哥的电瓶车奔赴吃货们家中,销售高峰期出现在21时至22时。如果按每斤小龙虾40元计算,销售额就达到了1亿2000万元。

外卖小龙虾为何能以这种方式兴起?

首先是,小龙虾的消费群体大部分以80,90后为主,他们年轻时尚、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又有一定消费能力。其次,外卖小龙虾的利润空间相对较高,“扣除各种成本,利润超过50%很正常。”一家麻辣小龙虾老板曾这样说。最后,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外卖小龙虾可以让消费者钱包可控。有消费者坦言,“外卖小龙虾拯救了我,我最怕请人吃小龙虾,坐在店里一盆一盆的吃,简直就是个无底洞,钱包要被掏空了。而外卖小龙虾,不仅快捷实惠,还可以有效止损,一次性点完,价格也可以控制在预算之内。”

大生意的痛点

不过,作为爆款单品,小龙虾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一些供应链上的痛点:季节性限制,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小龙虾产业虽然规模庞大,但由于龙虾的养殖为宽泛性养殖,普遍存在亩均龙虾养殖量不可控、饲饵量不可控、等级大小不可控、病害不可控等问题,龙虾产量也难以实现最大化,所以一直难以有行业巨头企业成长起来。

据第一财经引用沪小胖创始人马纪的说法,“由于小龙虾的产量及质量与养殖的水质以及当地的天气、温度、雨水多少有直接关系,导致小龙虾品质不一,进而影响到小龙虾的售价。此外,小龙虾并不是一次性出产,而是按季节分批次出产,且经过每一级供应链都会造成一定的损耗。”

目前餐饮企业采购小龙虾的方式分为多种:直接从农户处收购,订购一定量的小龙虾或者收购散货,还有一些企业是从当地的批发商处采购。很多小龙虾创业者并没有深入到产业链中去,在货源选择上,还停留在以下的层次:

大量的小龙虾单店,只是在本城市的菜市场、水产市场下了一些功夫,力图寻找到本地的靠谱活虾供应商,在虾季给店铺配送活虾。

少量的连锁店,深入到盱眙与岳阳(环洞庭湖的集散地)的龙虾批发市场,来寻找集散地的龙虾贸易商行(大虾贩),更接近源头,确保活虾供应与价格优势。

极少数的中大型龙虾连锁或外卖品牌,开始深入到养殖场,与中大型养殖户直接签订购买合作协议,再由本地的运输合作方,从养殖场直接运输活虾到本城市的餐饮连锁店。

真正参与到小龙虾的饲料、养殖技术、养殖场、深加工厂等的企业,是极为个别的。

同时,随着小龙虾的走红,掌握着烧制小龙虾的厨师的成本近年也是水涨船高,在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一个稍有经验的小龙虾厨师已经月薪过万,而一些比较知名的小龙虾大厨,月薪数万都有可能。

即便如此,小龙虾厨师还是“一厨难求”,找一个资深的厨师,更是难上加难,而且跳槽挖脚的情况也很严重。此外,厨师的配方与烹饪工艺,对饭店包括老板都是“留一手”的,让店主莫可奈何。

小龙虾的烹制技术掌握在一个厨师身上,让店面也频生变数,因此,当小龙虾的厨师成为开小龙虾店红火前提的时候,小龙虾厨师与店主相爱相杀的情况就会频频发生。

投资潮原创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7-05-15 19:19

老家属江淮平原,河沟纵横,小学暑假时一天可以钓十几二十斤小龙虾,我老爸看我一袋袋往家提,就板着脸说「不要再钓了,太费油了!」(小时候穷,抓龙虾回来油盐酱醋的煮,费油。。),家里觉得红烧麻辣费料,于是清水加盐直接煮。间或卖给隔壁村的小贩,记得是一两块钱一斤,他们放在汽油桶那么大口径的盆里,收满若干盆就装车拉走。
后来去南京上大学,发现满城都在吃小龙虾,二三十块一盆,觉得好贵,因为当时一份回锅肉盖饭才七八块钱,谁疯了会花二三十块去吃一份小龙虾?
而今在北京,竟发现这东西卖到了十块钱一只。。可能很多人花一万块去簋街专门吃小龙虾,也没有我小时候吃的多。。
现在还记得如何制作补虾的笼子,只是老家的河里也都被污染的五颜六色,只有周边比较大的湖泊如洪泽湖和骆马湖周边开始上规模的人工养殖了。
最后教大家识别小龙虾是死的还是活的:煮好的小龙虾,去看看他的尾巴和身体,如果已经脱落了,尾巴还有一点缩到身体那个壳里,那证明煮之前这虾已经死了,这个尾巴里的肉肯定比较松松垮垮。如果尾巴和身体连着好好的,那这个虾煮之前是活的。

周黑鸭在消费者里面口碑还是不错的,但是我始终对这种熟食类的产品报以怀疑,而且他的卫生在夏天真的很难控制,尤其在柜台上。

2017-05-15 21:07

部分消费品龙头目前仍处于行业景气周期,基本面有业绩支撑,估值水平在过去一个季度虽有提升,但泡沫不大。此外,保险、地产蓝筹或可作为回避风险的行业。保险股当前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中小保险公司整顿有利于改善龙头公司的竞争环境,同时在利率上行周期,资产收益率也存在改善空间。地产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龙头,并且地产蓝筹估值较低,或可作为避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