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61喜欢:12

今天再聊聊腾讯的热播剧《繁花》左手外贸,右手股市,原来宝总是上世纪90年代初靠当“倒爷”和炒股发财的第一代”弄潮鹅“,甚至是中国私募证券行业的先锋。电视剧中对宝总如何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进行了补充和编撰。

当宝总梳着背头、西装革履、踩着油光锃亮的皮鞋登场时,我看到了旭仔,看到了伟仔,看到了盖茨比。当他拄着拐杖时,我看到了教父。当宝总故作深沉,配合着王家卫式的独白念出”1993年的上海,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半日归零”时,感觉有些杀人诛心。

啥时候说不好,非得在反复打响“3000点保卫战”的当下,要对着2023年来被反复蹂躏的广大韭菜的心上再捅一刀?甚至当宝总一本正经地说出“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只有自己。头顶在肩膀上,脚长在自己身上,只要保护好自己,机会永远比风险大“时,恍惚间怀疑《繁花》是王家卫奉上头之命拍来安抚的。

细思量,真真叫韭菜们心里不好受。1992年,股票认购证30元一张,持有四个月后,升值160倍,阿宝从此变宝总。对比30年前的大江大河,如今的JC不响,A股不响,2023年的无数个宝总不响。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指打响2900点保卫战# #2024年,A股如何布局?#

精彩讨论

天地侠影01-05 13:09

正在看第18集,年轻真好。老朋友们也在看,我妈妈也在看。

gbyhm01-05 12:55

错把时代红利当成个人能力了,人和股市一样,赚钱了,都是行情给与的,不是自己多牛逼。

大g鳄了01-05 12:25

全要后代们还债

龙少爷的爸爸01-05 12:04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确实是一个疯狂的时代,80年的我清楚的记得90年代初我二舅开拖拉机从老家上虞拉黄沙去宁波余姚慈溪,一车黄沙进价150拉到余姚卖600,一天三四趟。每年除夕夜我都去帮二舅算账,然后可以拿一个200块多万压岁钱。

老久309901-05 12:44

杨百万倒国库券,上海弄堂刷马桶的也挤在十几个电视屏前看行情,下只角才是大多数上海人生活的真实状态,《繁花》景色象三、四十年代旧上海,又搞个九十年代故事。

全部讨论

正在看第18集,年轻真好。老朋友们也在看,我妈妈也在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确实是一个疯狂的时代,80年的我清楚的记得90年代初我二舅开拖拉机从老家上虞拉黄沙去宁波余姚慈溪,一车黄沙进价150拉到余姚卖600,一天三四趟。每年除夕夜我都去帮二舅算账,然后可以拿一个200块多万压岁钱。

全要后代们还债

01-05 12:55

错把时代红利当成个人能力了,人和股市一样,赚钱了,都是行情给与的,不是自己多牛逼。

市场就是对的,你觉得错那就说明不适合这个市场,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已经成年人了

01-05 12:44

杨百万倒国库券,上海弄堂刷马桶的也挤在十几个电视屏前看行情,下只角才是大多数上海人生活的真实状态,《繁花》景色象三、四十年代旧上海,又搞个九十年代故事。

01-05 13:05

没有淘宝的岁月是商贸的黄金时代,很多人没经历过在这一再表示不相信,当时很多生意就是信息差,邮票,认购证,国库券都是票据倒卖,实体也有很多,杭州四季青倒卖服装,十几块的拿到自己的小城两三百是常事,很多做这行的拿一两个大商场的柜面,做几个贴牌厂家的专卖,一年几百万。还认识一个专门收猪皮的,一张猪皮毛利一百多,九十年代初啊,一天几十张猪皮,就是这么发家的。不过里面的刀光剑影不少,都是拼出来的。再后来淘宝来了,基本上所有的实体店都是微薄利润,毛利到50%就不错了,房租也开始暴涨,经济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01-05 13:56

一些人的繁花,一些人的荒草。一些人的盛世,一些人的荒年。

难道市场是错的,你是对的吗?可能吗

01-05 14:10

目前才看到第四集,感觉很上头。在剧里,我看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影子。宝总和盖茨比有不少相似之处,都身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有纸醉金迷也有蓬勃向上。有一种预感,阿宝的结局会成为下一个爷叔。第一集里,当阿宝梳着贝头,穿着高级定制西装,手握威士忌转过身时,爷叔瞬间怔住了,他眼里闪着泪花,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