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采访】APS王康宁 – 私募看港股反弹专题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4

近日毕盛投资董事总经理王康宁,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受访问题以及核心观点如下:

1、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11月以来,港股的上涨,是反弹还是反转,是否进入牛市?

王康宁:从本轮反弹前的港股市场自身极低的估值水平、极度悲观的市场情绪来看,港股已经具备进入反转的条件。虽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还是很高,特别是在全球加息周期还没有结束之前,全球经济是否会进入衰退还不明朗的背景下,港股作为国际投资者高度参与的市场,能否顺利进入单边牛市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向下的空间也非常有限。所以站在目前的位置,港股的风险收益比非常有吸引力,具有很好的配置价值。

2、中国基金报:本轮反弹当中,你们有无参与港股投资和操作,有何操作?

王康宁:我们一直重视香港市场的投研,并且很早从2020年开始就重仓港股市场,当时在香港,资本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是一些A股市场缺少的独具特色的行业,比如物业管理、互联网、教育、医学服务外包(CXO)以及创新生物制药。我们的研究显示这些板块股价已经隐含的高速收入增长的预期,所以在股价已经反映了很多乐观预期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回避了这些热门赛道。在本轮反弹之前我们通过精选个股的方式重仓港股,其中最大配置在医疗保健行业,今年也为组合创造了可观的收益。我们的投资策略以自下而上、长期持股为主,所以本轮反弹依然是以静制动,少做多看,稳定地保持我们在港股的长期投资布局。

3、中国基金报:港股内房股、互联网科技、医药成为本轮反弹急先锋,如何看待这几个板块当前投资价值?

王康宁:医药健康行业是我们高度看好的行业,在经历了近三年的几轮医药和器械的集采降价之后,整体医药健康行业的业绩压力大,投资者的情绪非常负面。我们认为,集采降价是一次医疗行业价格体系的重塑,集采并非是要打压医疗行业;我们认为中国医药行业是值得长期关注的赛道,而且我们深信医药行业未来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所以在去年行业情绪低迷的时候我们逆向增加了对医药健康行业的配置。

对于互联网科技行业,我们总体的判断是绝大多数的互联网行业都面临着上网人群渗透率已然饱和,互联网平台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的瓶颈。目前互联网平台的成长策略主要围绕在争夺用户上网时间上,而用户上网的时长总数是不会变化太大的,那么这就需要互联网企业能够找到突破用户时长限制的成长策略,这就需要下一轮互联网技术创新,具体是什么形式、什么内容,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切知道。但是每一轮技术创新从产生到商业应用都要经历一段潜伏期然后再突然爆发,被快速推广。所以现阶段我们会密切关注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创新前沿动向,对于互联网企业中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可以持续投入下一代前沿科技的研发,这类创新公司我们会重点关注。

房地产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行业整体去产能的压力。目前已经可以看到行业内一些杠杆率高、现金流弱的地产公司退出了市场,这有利于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但是行业过剩产能的出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后续还会有相当数量的地产公司退出市场,所以这也是目前内房股的估值普遍承压的原因。因此,那些竞争优势突出、财务风格稳健的地产公司有望在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增加市场份额,度过行业低谷。

4、中国基金报:金融股也是港股的重要板块,银行、保险、券商目前也处于较低估值,投资前景如何?

王康宁:从AH股价差的角度看,银行板块的价差相对较少,所以港股中银行板块的相对性价比不太突出。保险和券商板块都自身带有明显的顺周期属性,也就是贝塔比较高,所以在整体股市回暖的情况下,保险券商板块或将迎来估值修复,有望跑赢市场。

5、中国基金报:你还看好港股市场哪些板块的投资机会?

王康宁:港股市场中,除了重点看好的医疗保健行业板块外,新能源板块的风电运营商和通信运营板块等,在整体市场情绪差的情况下对于关注度不高、低估值且有稳定的现金流的行业,或许可以发掘不错的投资机会。

6、中国基金报:与A股、美股相比,港股有哪些独特之处,以及特别机会?

王康宁:从估值角度看,与A股、美股相比,港股估值处于绝对偏低位置;从投资者构成来看,国际机构投资者参与度较高;从上市公司组成来看,港股市场以内地上市公司为主,受国内政策及企业发展影响较大;从交易规则来看,港股不设涨跌幅限制以及允许做空,短期波动相对更大;从影响因素来看,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同时遭受地缘政治、疫情防控、美债利率飙升、国内经济与政策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压制,也是港股市场的独有特征。当然,大的不确定性也往往意味着大的机会。很多海外投资者由于缺乏第一手的“草根调研”,叠加他们的资金往往被动流出香港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不顾基本面而被动卖出,这些公司未来可能会带来特别的超额收益

7、中国基金报:你对港股市场未来的前景怎么看?

王康宁:无论港股还是A股,目前影响市场最大的变量就是新冠疫情的未来进展。如果疫情得到有效缓解,经济生产活动能稳定地恢复,内需稳步增长,那么在2023年全球经济大概率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将是少有的增量市场,中国股市也有望走出独立的牛市行情。港股市场受海外投资者的资金流影响更大,在中国经济恢复的同时叠加海外投资情绪回暖资金重新流入时,反弹的力度预计也会更强

作者介绍:王康宁

特许金融分析师,现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资深投资董事,拥有19年中国股票投资研究经验。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曾任辉立证券担任分析师,2004年4月加入毕盛投资至今。王先生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和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

重要提示:本文仅包含一般性信息且仅供参考,未考虑特定人士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特殊需要。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无意、也不得解释为证券交易要约或要约邀请。本文所载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得作为投资依据。文中所载观点、分析及预测不代表毕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毕盛(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整体观点。证券的过往表现和文中针对证券、行业、市场或经济趋势作出的预测或表达的观点绝对不表示未来可能的表现或任何回报保证。因使用或依赖本文而产生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的,毕盛、其任何雇员或其关联方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尽管本文所述信息根据毕盛认为的可信渠道获得,但毕盛不对其信息的准确性、充分性、完整性、合理性或真实性作出任何声明或保证。本文在“现有”和“可用”的基础上提供,本文信息仅限于发布之时的分析、推测与判断,本文所述信息或观点可能因市场动态而变化,将随时更改,不作另行通知。本文尚未经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审批。本文亦不构成任何法律或税务的意见。文中所用图片仅为提供资讯之用,图片中可能包含归属第三方版权或经授权使用的图片或要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通过雪球后台与我们取得联系

全部讨论

2023-12-17 12:35

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