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超额内卷背后,藏着哪些别人轻易不会告诉你的事儿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回复:10喜欢:20

量化私募“内卷”这个词汇似乎早在2021年就有了,当年量化私募规模从2019年的千亿体量发展到2021年的峰值突破1.7万亿,特别是经历了21年四季度量化行业的整体超额回撤之后,市场上对量化的质疑声颇多:“量化是加剧市场波动的罪魁祸首”“规模大了就做不出超额了”......此类声音至今仍不绝于耳。

但值得寻味的是,时过两年,量化私募的江湖依旧精彩,400亿以上超大规模的量化大厂地位依然不倒;100-300亿,这一区间部分机构在近两年的超额“厮杀”中,确实做的很惊喜;而一些规模较小的私募,也凭借其小而美的策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当前,量化私募的内卷已进入一种精细化内卷的状态,但风云君认为对投资人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为什么?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当前国内量化百花齐放的状态,顺便辟谣一下大家一直存在的一些疑惑。

一、大规模并非做不出好超额,量化的头部效应明显

我们先来看一组券商的统计数据:就2022年来看,百亿以上量化机构的指增产品平均超额要更好,同时业绩的差异性也更小。而2023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整体表现最优的依然上百亿以上的量化私募,年初以来的平均收益为7.2%(截止到6.16);其次是50-100亿的机构,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为7.03%,而20-50亿,5-10亿及以下平均表现要逊色不少,今年以来的收益分别是5.19%和5.91%。

近两年,伴随市场有效性大幅提升,量化超额有效性下降比较明显,而百亿量化私募明显跑赢,这其实是一种必然趋势。大规模量化往往在投研、人才比拼、IT、风控上都有长期探索和深厚积淀,类似于聚沙成塔,长期积累的优势不太容易被颠覆。并且大机构团队和体系更完备,策略的稳定性、抗风险能力都较强,在遭遇市场风险或者风格切换的时候适应能力通常也会更强一些。

这两年听到最多的声音是量化规模大了以后超额就跟不上了,规模对超额有着掣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两年也确实有的机构在冲击300、500亿规模之后超额从前排沦为中庸,但依然有一些管理人在大体量下跑出了有竞争力的超额。比如当前450亿的衍复,300亿的时候就被质疑过超额未来撑不起规模,但近两年却用业绩高调回应;而600亿的九坤在1000赛道依然能打。

大规模的量化管理人的策略框架已经成熟,可以媲美海外,但确实在如此大规模上想要获得亮眼的超额难度较大,对策略有更高的要求,而纵观近两年,100-300亿这个梯队的管理人,诞生了不少超额惊喜。这一区间的管理人,相比头部大厂,规模相对舒适,部分管理人还在alpha的成长期,寻求策略的持续突破和精进,在细节上不断打磨,超额的爆发力很强,典型的比如宽德、稳博、世纪前沿等等。

二、量化内卷出了在各自领域有着明显优势的管理人

前几天有俱乐部的朋友问是不是高频、中高频的量化产品要更好?我简单解释一下,我们通常是把年换手率超过100倍的称为高频量化,把换手率50-100区间的定义为中高频,而50倍以下的一般称之为低频。近两年,高频量化管理人纷纷降频,当前百亿量化中频管理人居多。其实高频和中低频各所所长,高频策略的优势在于超额收益比较稳定,同时在市场成交量、流动性较好的时候更容易发挥优势,同时高频策略胜在胜率,需要算法、算力、数据的综合比拼。国内量化机构来看,高频起家的居多,很多优秀管理人能够发挥自己在高频和短周期领域的长期储备和积淀,在量价因子上做充分迭代,做出更高质量的信号。与此同时,在算力上,各家也是大搞算力军备竞赛以保证超额更好的实现。

而对于中低频领域比拼的是准确率,策略的内在逻辑和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模型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中低频的百亿代表如衍复、量锐证明了在这一领域挖的深,同样能做出长期有竞争力且稳定的超额。

三、内卷之下,除了策略持续迭代,还有产品的不断创新

从早期的500指增到1000指增再到近两年大火的量化选股,今年个别管理人开始布局小市值指增赛道。一方面是投资人在不确定的行情下对量化产品认知的不断加深和认可,而另一方面更是各家在超额不断衰减下结合自身优势的探索和创新。

例如,量化选股产品就是在指增产品上放开了对标指数的约束,持仓更加均衡,自由度更高,可以更好的释放模型的alpha能力,同时在指数风格切换的时候,相对某一类指增受到的影响会更小,长期能更够好地捕捉alpha机会。当然作为绝对收益产品也要面临更高的风险和波动。

除此之外,在对小市值赛道的探索与挖掘中,各家量化也是摩拳擦掌,2000指增、Wind小市值指增产品呼之欲出。以Wind小市值指增产品为例,中位数40亿的成分股代表了很纯粹的小市值风格,在指数贝塔上,相对于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具有收益率上的明显优势,而在Alpha上,较低的机构交易占比叠加指数的高流动性、高波动性的特征,对于量化,特别是中高频量价策略,无疑是一片优质的超额土壤。当前500指数,甚至1000指数也会逐渐偏离小市值定位,而小市值指增正是各家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开拓出的新的战场......

国内量化私募的十年,各家机构从最初的生存之战,到突破规模限制的致命考验;从高频称王的时代到当前中低频依然可以用好的超额让投资人信服。对整个行业而言,超额的衰减是必然趋势,但也正由于近几年量化超额的加剧内卷,才会倒逼各家管理人不断迭代、不断适应与改变,做出更好的策略,设计出更有吸引力的资管产品。

在超额内卷的浪潮中,如何甄别出那些真正具有实力的量化私募?近期,雪球私募官方交流群厚雪长坡俱乐部对量化各家管理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果您也感兴趣,可以一同交流探讨。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加入:

点击加入!

$稳博1000指数增强1号B(P001223)$ $宽德量化选股1号(P001475)$

全部讨论

2023-06-28 06:12

私募的量化跟公募量化不是一个档次的,私募有股指期货量化

2023-06-26 22:04

晋亿实业,股价和股东人数同时处于历史最低位置,大家需要重视一下,主力已经完全控盘!它是高铁概念股,国内唯一一个能生产高铁紧扣件的公司!

2023-09-17 13:38

看了下文后的两支基金情况,基本上就是每只基金持有很多只票,单票仓不超2%。基金满仓时,可能同时持有几百甚至上千只股票。同时操作这么多只股票赚取超额收益,也只有量化干的了这活。

2023-09-05 21:35

必须严格禁止非上市流通的股票进入融券市场,这个是出老千行为,好比一付牌,本来只有4个K,现在出现了6个K,散户怎么玩?

2023-09-04 22:50

量化就是依附在核心资产上吸血的蝙蝠,当日阻力位跑,乖利率大买回。导致大量核心资产绵绵下跌,阴跌致死。

2023-09-03 23:33

总之量化交易害群之马!

2023-07-10 05:24

量化提高小波动频率情况下,可以降低大波动。比如频繁高抛低吸让股市停留在3200点附近。

2023-06-26 20:27

无语了。我的手机上,这帖子下面紧接着另一条帖子开头是这样的:昨晚和一个电商朋友聊天,他透露一个消息,,令人震惊。我不理解,发帖为啥要带上这句? 之前是用东财的,后来发现雪球就像新浪,现在用起了广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