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重演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7喜欢:6

今天有必要记录下,外资大买接近250亿。整个市场风格发生非常大变化,不炒小弱差(微盘涨幅弱),改为代表成长性的创业板,看来还真是外资风格,高风险高收益策略。在这种市场风格下,无论散户还是机构又都感觉掌握人生的机会来了,趁势而上,必须追,外资带领市场总成交超过1万亿,牛市场景再现。当然跟过往上涨情形类似,银行是绝不会参与的,今天迎来了下跌,还有接近跌停的。像不像2023年5月之前,大家一致预期乐观,后来呢?5月之后外资一路净卖出,股市也一路走跌。

这次会不会历史重演?我不知道,只是觉得有点不适应且有疑问。一方面那边还没降息,甚至降息的边还没看到,另一方面这边开始大幅承接上涨,这突如其来的流动性到底能不能稳,可以稳多久,会不会又来拉高割一圈再做空,等正式降息后再真正买起来?还要再观察观察。

仅凭借直觉,大资金想建仓,不是这么玩的,不反反复复折腾几次、释放利空消息、打压股价,是没法建仓的。毕竟边上涨边建仓,最后赚不了几个钱。这种情况非常像炒作资金突击,操作非常灵活,哪有肉过去吃一口,然后就跑,见机行事,见风使舵,趋势投机。当然现在还说不准,还需要观察。

不管怎样,能上涨,说明A港两个市场至少开始引起外资兴趣,之前传说的那些与市场无关的鬼故事看来暂时失效,也说明无论A股还是港股都过于低估,价值投机值得博一把。

最后提醒一句,各位别太上头,注意观察形势。

$上证指数(SH000001)$ $上证50(SH000016)$ $沪深300(SH000300)$

全部讨论

这么多年还没建完仓,在干什么呢 ,怕是永远建不完仓吧 ,其实就是两头堵 ,等到了的时候又不敢买了 ,最后还是踏空了

别迷信外资,去年初挤进来赌经济复苏,结果咋样?所有的基金经理都是拿投资人的钱打水漂,然后用所谓专业知识给自己的亏损找借口。

更新一下:
今天外资净卖出63亿,3000多支股票下跌。南向一如既往大幅买入港股,净流入近56亿。北向才玩2天就要准备撤?想法变得有点快啊

外资没有风格,只有高抛低吸。

04-26 23:25

听说是国内的资金冒充北向资金进行收割

补充个信息:网页链接
2023年,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呈先扬后抑的态势。1月北向资金迅速流入,当月净流入的金额达到了1412.90亿元,为全年最多的月份。之后数月一直呈现稳定小幅增加态势。
6月开始,随着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动能增强,外资投资信心逐渐修复,北向资金大幅流入A股市场。7月,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470.11亿元,为全年净流入第二高的月份。
但是到了8月,受到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消费行业复苏较弱等原因影响,北向资金大幅流出。8月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896.83亿元,是全年净流出最多的月份。随后的9月与10月,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374.60亿和447.87亿元。从8月到12月,北向资金连续五个月净流出。
从全年看,2023年,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437.04亿元,同比减少51%。而在2021年,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规模曾达4322亿元。
作为A股“风向标”的北向资金在2023年也受到更多质疑,“风向标”不准了,有些时候甚至成为A股走势的反向指标。同时,北向资金的长期配置属性正在降低,交易属性更加突出。
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表示,2020年前,北向资金即使在市场反转时,也均保持相对小幅的流入流出,这说明北向资金对于市场的短期反应并不大;而在2020年后,北向资金在市场反转时流入流出幅度变化明显增大,反映出部分交易性的外资在近两年开始注重短期交易效果,而对于长期配置的属性边际降低。

不出4月底所料,A港股今天同时开始调整。A股两市一共4289支股票下跌。但我认为历史绝对不会重演。之所以走出那种走势主要是2方面原因:
1、去年4季度经济确实偏弱;
2、资本市场自身的短长期问题在外资持续卖出背景下,形成自我加强。
而今年针对以上问题已有相应措施,一是国家当已经为经济向上恢复提供各种政策推力,我猜测如果恢复不及预期,还会有较大的经济政策推出;二是从去年4季度到今年1季度,监管做了一系列针对资本市场短长期问题纠偏的政策以及GJD资金的投入,资本市场短中期的基本盘比去年稳的多;三是各方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视度和关注度要比去年4季度高很多。
我相信银行在此次调整中依然扮演着主力军和压舱石角色。拭目以待。

04-27 17:29

买不完,可以把公司卖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