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汇金入场的根本目的--增加信心、提供主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0

我们都知道宇宙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即熵增原理,是指一个孤立系统总是朝着熵增的方向演化,简单讲是从有序向无序方向演化。只有改变这个孤立系统为开放系统,让其与环境之间产生物质和能量交流,才有可能改变演化方向,让其朝着从无序到有序的方向发展。

虽说股票市场时时刻刻都在与外部环境发生信息和资金能量的交换,不能将其简单归类为封闭系统,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一些规律:牛市中的股市更偏向一个开放系统,熊市中的股市更偏向一个封闭系统。牛市中,人们的想法、情绪、观念和资金都在股市,每天的话题也是股市;而在熊市中,人们会渐渐放弃对股市的美好憧憬,进一步发展到无奈,最后资金套牢不想看盘,对涨跌不想再关心,甚至淡忘了股市,也不会再投入额外资金。另外,由于没有赚钱效应,也不会影响到周边更多的人加入股市大潮。熊市中,我们听到的更多是“远离股市,股市害人”等带有负面能量的情绪和看法。

我们先简单看看过去1-2年市场演化,感受股市这个时而开放、时而封闭的系统如何从偏开放转向偏封闭、从偏有序转向偏无序的:

1)下跌阶段:通常在熊市中,市场资金总是不能充分供给的,因此一方面低估股票的估值修复很难完成,另一方面炒作资金仍不断在场内寻找着炒作标的。而持有市值占比33.5%的个人投资者中有很多“新韭菜”更是面对5000多家上市公司六神无主,他们很容易被炒作资金不断牵引炒作小市值个股,或者被更大一些资金牵引做板块轮动。外加最近几年风行的量化资金,个人投资者往往在追涨杀跌的过程中被割韭菜。一些研究机构中的研究成果(参见申万宏源有关投资者结构的文章)中也证实了场内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往往是顺周期偏向:股价上涨时他们的市值占比高,而股价下跌时他们市值占比小。这样一来,场内的厮杀围猎必然带来A股生态的破坏,这在根本上消耗了市场信心、资金。市场走向无序的最终结果就是股价不断下跌,日交易量不断降低。这种情况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

2)横盘阶段:当市场无人问津、投资者都已麻木时,就会出现底部横盘。横盘是一个修复过程,市场不断吸收外界信息和能量做“信心、资金、主线方向”三方面的自我修复。此时股市更像是一个混沌状态,整个发展过程不可知,也很难预测,修复个几年也不是不可能,但必将影响实体经济再融资;或者修复失败,进一步反向影响实体经济。不管怎样,一旦长期横盘,股市便成为一个失去信心和增量资金的市场,不再具备融资功能,成为没有经济价值的市场。

3)准备上涨阶段:熊市末期横盘到一定程度时,准备开启新一轮牛市前,市场必须要重新找到主线。因为没有合力就无法形成引人注目的价格信号和赚钱示范,也就无法告诉场外资金这里能赚钱。主线形成后,资产增值的事实就会有示范作用,并进一步传播开。此时,场外的大量闲置存款资金就会陆续进入资产市场形成投资。这一定会发生吗?我认为会的。要知道,人性是惯性悲观且喜欢安逸想躺赢的,如果没有场外资金的相对贬值,大量存款就会一直躺在银行吃利息,经济就循环不起来,这是当前面临的问题。根据统计局三季度宏观数据,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升至94.8%,投资贡献明显不足,而消费占比过高在当前人均GDP刚刚1.2万美元情况下是不利的,消费对GDP贡献过高代表对未来的积累偏少,这与我们高质量转型的目标方向并不相符。由此看来,一方面是居民存款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大量上市公司(以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蓝筹)因股市走熊等无法正确合理定价,是当前的结构性矛盾。但只有受他人赚钱效应的影响,发现存款收益大幅落后资产升值收益时,存款才会动作搬家,过往几次房地产牛市已证明了追涨杀跌的人性不变。当然前些年是楼市,未来一定是股市。以往股市因流动性不足或者资金期限结构不合理导致牛长熊短的局面也会一定程度上改变。

基于以上,相信您已经能分析出汇金第一次下场买入四大行、第二次下场买入ETF的根本原因了。当前汇金下场是要给市场带来三方面能量:信心、资金、主线方向,意图引导市场改变无序状态。三者中,信心和主线方向对市场的影响更大,毕竟当前并不主要是资金问题,而是信心和预期问题。汇金下场的根本目的是指明主线方向,顺势而为,缩短市场修复时间,给市场托底。

$上证指数(SH000001)$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全部讨论

某队准备出场吧,感觉已经差不多,有人开始做好几年才能修复的准备,纷纷逃离。那样的话就太迟了,一定要缩短底部时间,时间最宝贵

几个月前的文章,现在再来看,信心和主线都有了吗?至于资金,某主力过去1-2个月就没停过,稳信心、稳预期不是随便说的,说到做到!
$上证指数(SH000001)$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如果以后股市要稳定,要吸引更多增量资金进来,让股市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的助推器,那这部分资金先进什么板块?什么行业?跟着那些抱团股不断炒高估值,外加题材一顿瞎炒,最后被割韭菜?过去几年玩的就是这种游戏,现在情况大家都知道了。问题是,还会走老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