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46喜欢:23

$长春高新(SZ000661)$

近期细读了且行且珍惜雪友的文章,其中他对生长激素集采的影响的分析本人觉得比较贴近事实,其实很简单,现在水针上市的生产厂家有长春高新安科生物诺和诺德(退出),LG化学(尤得盼),联合赛尔,中山未免海济,差不多五家了,也只有安科生物和公司形成了竞争关系,而其它的厂商基本没有存在感。原因就是安科也在复制公司的院外渠道建设。我们来看看他的分析:

我看雪球上有人说出生率下降是生长激素不行的主要原因,这是非常幼稚的。任何事情都会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出生率下降肯定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致命的,渗透率不足、经济发展、成人市场开拓都是促进的因素,但这些都不会是结构性的影响,结构性影响还是集采及新进者导致集采大幅降价。要理解生长激素在集采和众多新进者的条件下是否守得住,就必须理解生长激素这一药品的性质,如果将其归结为普通药品,在新进入者这一前提下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所有药品专利过期后都是普通的化工产品,价格下降90%是必然趋势,在这种预期下,现有10倍PE的估值可以说都是高估了。

要理解生长激素是否会陷入这种困境,首先需要明白生长激素同这些仿制药的区别,我的判断是生长激素并不会因集采而大幅降价,因为生长激素本质是消费医疗,更偏向于消费属性,它的性质更偏向于牙科和眼科,只是需要借助医院这个渠道进行开单,后续的服务能力和品牌才是这个药的核心竞争力。仿制药大体而言,其用药非常简单,患者依从性非常好,无需厂家跟踪服务,治疗的功能非常明确,比如心脑血管、糖尿病、乙肝等,都是随餐或者睡觉前一粒,不需要随时跟踪、调整用药方案。

搭建院外服务体系,投资儿童医院,建立符合生物药存储条件的社区医院,院外服务团队超过4000人。生长激素是长期用药的过程,需要定期检查及大量诊疗跟踪服务,这个工作量院内医生和护士无法完成,除了矮小症还有大量的患者等待医治,所以一般都是在院内走首诊,大多数都是自费院外拿药。就需要有一个独立的院外医疗服务体系的支撑。赛的身高管理师会对每个患儿和家长提供药品和电子笔使用、保存、注射时要注意的事项和三个月、六个月定期检查骨龄、指标、性发育等这些问题及时提供帮助,还有定期健康管理课程来辅助家长在患儿睡眠、运动、饮食综合方面进行协助和指导。

这一套医疗体系的建立,我认为才是金赛最具价值的地方,这也是今天奠定金赛在生长激素行业龙头地位的根本。在这套体系的支撑下,水针和长效的推出和适应症的扩展让这套体系价值发挥到最大。

我国医保局限在内生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并且还有很多其他限制,生长激素激发实验数值小于5(GHD缺乏症),才能医保报销50%,这个比例占生长激素使用患者的人数比例不到10%,现在的小孩GHD缺乏的小孩人数比较少,大部分是性早熟和身高焦虑。上海要求比较严格,还要求身高低于3%的身高,报销比例只有10%。华东其他地区只有一个条件,激发实验数据小于5,浙江,江苏有20-25%可以达到报销的要求。再试想一个前提,如果各类生长激素都在医院可以开到,在院内和院外存在如此大价差的前提下,那些达不到报销标准的人,又想要生长激素,这里会有巨大的滋生腐败的空间,这些都不是医保希望看到的。

粉针、水针和长效共存的情况下,站在医保的角度,它只能保证最基本的需求,是不会对更加个性化和高端需求进行服务的,所以现在集采最多的仍然是粉针。未来,随着长效增多,虽说水针也进入了集采,但在只有两家头部企业把持的情况下,暂时也不会伤筋动骨。最后几乎放弃粉针,全部采用水针的情况预计只有一种,就是长效竞争者变多,持续降价,短水同样也只能采用降价策略,直到让粉针已经没有降价空间,退出市场,这种格局至少需要十年。长效还有三年左右独占期,竞争对手市场还有爬坡期,最后才是竞争期。

影响这一格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药占比,即买药的花费占总花费的比例。一般而言,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生长激素用药时间一般在18个月,费用一个周期下来从2-30万不等,所以在药占比压力下,医院是不可能长期开药的,院外市场成为必要补充,而院外市场的服务能力就成为了核心竞争力

即便集采不能改变当下生长激素销售格局,新进入者也是面临的另一个巨大冲击,在这一点上,我更多的是担心新进入者如何生存的问题,而不是担心对金赛的冲击。为何当下生长激素就安科生物和金赛取得了成功?为何新进入者不进入水针这一更成熟市场,而选择长效市场?这两个问题很好的回应了新进入者对当下格局的冲击。

安科生物的成功几乎是复刻了金赛药业,核心能力还是建立院外的销售和服务体系,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院外服务体系才是生长激素成功的关键。新进入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正是这个,现在主要的市场已经被跑马圈地差不多了,而长效生长激素在下沉市场需求不足,必须从金赛和安科受中去抢占现有的市场。新进入者几乎都选择了长效生长激素,这就基本上意味着他们放弃了短水这个市场,希望能够从战略上复刻安科的路径。在现有生长激素格局上,金赛几乎占据70%市场,安科20%,其他一众企业10%,核心就是对院外市场的培养。

现在对新进入者来说面临的几个难题是:第一,品牌力较弱;第二,渠道不足;第三,适应症不够多;第四,产品矩阵不足。在这种条件下,新进入者在产品没上量前,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也更高、销售成本都比金赛更高,而营销手段最有效的只有价格这一个。在价格竞争上,又有短水与之抗衡,试想他们的定价策略只有一个,就是短水和长春高新的长水之间。随着这些长效水针的推出,价格降低是必然的,但对医疗产品而言,医生也有依从性,价格并非唯一的竞争策略,医生需要评估其安全性和疗效,虽有临床实验,但没有大样本的临床应用,医生和家长不会因为价格便宜就随便使用的,更何况后期的服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需要巨大时间和成本去堆积,这也正是新进入者非常弱项的地方。金赛随着更多儿科产品的上量,不仅可以从产品和服务上巩固现有的渠道,而且可以分摊销售成本,行成更大的优是。所以,未来大概率长效水针仍然会保持现在的格局,金赛70%,安科20%,其他一众企业10%,这是几乎所有医药行业的规律,头部企业吃大头

全部讨论

05-29 09:37

创新药死路一条,花医保的钱没有好下场,金赛应该大力发展消费医疗,砍掉各种肿瘤项目

05-29 10:07

整个医药医疗板块都不行,单纯分析个股不客观

只有我担心反F造成营收下降吗,你们说这些我反而不担心

05-29 12:23

需要有一个独立的院外医疗服务体系的支撑。这一套医疗体系的建立,我认为才是金赛最具价值的地方(新公司如果通过集采进入院内再引流院外拿药,金赛的体系受到很大的冲击)
让粉针已经没有降价空间,退出市场,这种格局至少需要十年。长效还有三年左右独占期(是否需要十年这么久替代,在金赛长效没有领先的换代产品出来前,金赛的预期都是被压制的)
为何当下生长激素就安科生物和金赛取得了成功?为何新进入者不进入水针这一更成熟市场,而选择长效市场?(渠道优势成就金赛和安科,集采也可能摧毁他们。长效的新进入者参加集采肯定是贴身价格战,对金赛利润绝对是坏事)
@交流1974 括号里是我认为的市场的看法,感觉这个人有点乐观

06-19 09:07

感谢交流兄,归纳老兄提出的长春高新保持竞争优势因素非常好:①竞争格局非常好,金赛水针当下70%的市占率,全部竞争对手不超过一个巴掌(5个),既然是一块大肥肉,会不会有企业继续进军这个行业?20年的时候,金赛水针还有95%的市占率,因为安科强势进入,市占率已下滑至70%。②院外服务体系。大医院儿科忙不过来,儿童医院和公司的服务师对儿童身高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那院外服务体系的门槛很高吗?其他竞争对手如果有资本加持,是不是可以快速复制?③需求端不必焦虑。儿童增高是一种增值服务,不属于医保关注的范围,粉针已经实现了集采,水针和长水是中产家庭的首选,长期需求不必因为新生儿减少焦虑。

我认同这个观点。身高管理不是吃个药就结束了,后续的一些服务公立医院根本提供不了。儿科是最忙的科室了。治病救人才是他们公立医院的重点。
生长素还是消费属性多一些,属于消费医疗。
应该加大生长素在儿童生长发育这一领域作用的推广力度。

05-29 11:37

说白了就是短期向上空间不大,没有主力资金愿意给小散解放站岗,如果能和中远海控那样量价齐升,自然有资金解放小散

05-29 12:33

但凡拿了这个票两年以上的都知道文里说的这些内容,估计有些都看腻了,并且相当一部分是研究过且坚信的,结果就是被套,被深套…

05-29 15:46

分析的很好,安科生物市场增速好像更快些,这也是估值高一些的原因

05-29 10:29

对于此公司我保持乐观,大家担心的业绩下滑我不以为然,长远看所有的行业都可能不增长,唯独医药医疗最确定 ,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