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工商:中國伽瑪(00164)企業融資及發展董事劉學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兵法盈商】

$中国伽玛(00164)$
讓我們續談「紙上談兵」在管理上的啟示。這成語有個不對的地方,就是趙括身處的時代仍未有紙張,造紙術要在300年後的東漢才出現,所以趙括不可能在紙上指東畫西,光說不做。相反,趙括是個行動型的帥領,他被迫去執廉頗的攤子和趙王要求的轉守為攻的戰術,又在秦國以雙倍兵力包圍下,他親率士兵打了一場激烈的突圍戰,自己更為國捐軀而換來秦軍三倍於己方的損傷!

所以後世人譏笑為國犧牲的趙括是「紙上談兵」還真冤呀!那當時趙括是用甚麼工具來談論作戰模式呢?漢朝已有記載將領會用沙盤來分析戰略,並以此推演出交戰的各種變化,讓己方可預先制定應對方案。這種「沙盤推演」的做法也被應用在現代軍事和管理中,類同今日的應變措施 (Contingency Plan) 、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或壓力測試(Stress Test)等,對未來結果進行模擬評估,充分掌握事情的演變,以達成預期目標。若趙括真是熟讀兵書,他沒理由不熟識孫子《軍形篇》中的五個作戰管理的推演模型。一是「度」,審時度勢、地理環境、外交和戰略位置。趙國版圖較秦國小並與六國接壤,難於防守,適宜以外交和謀略方法保存國力;相反秦國版圖廣闊,位處西陲,背靠巴蜀西羗,易於防守和休息生息。二是「量」,衡量估算國家的資源和經濟生產力等。秦國位處天府之地,商秧變法後,秦國國民主要做兩件事:不當兵的努力耕作可三代免兵役;當兵的努力打杖可獲取軍功。所以秦國的糧食產量和財政收入幾乎是趙國的三倍。三是「數」,即能投入的兵力人數,當時趙國的常備軍數量只是秦國的二分之一,就算趙國能舉全國之力亦難與秦國匹敵,更何況趙國還要分兵駐守與其餘五國接壤的邊境。四是「稱」,就是稱量一下雙方整體實力,評估風險與應變方案。趙國位處四戰之地,根本難以進行持續生產,資源補給和兵力上都與秦國有段距離。秦國當時正實行遠交近攻,趙國便應聯合其他鄰國以合縱抵抗。可惜趙國的對外政策搖擺不定,一時威脅鄰國獻地,一時又向秦國求和,以致長平之戰觸發後,趙國便完全沒有了外交上的後著。五是「勝」,是綜合以上條件以沙盤推演出有沒有勝算。就像商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或財務預測模型等。其實交戰之前趙王已走錯了一步,就是接受了韓國獻出來的上黨這地,上黨是秦國正攻伐欲得之地,亦是鄰國魏、楚不欲趙國輕易便得到的土地。所以長平之戰無論是勝是負,對趙國來說都只有輸的結局!因為戰勝秦國後趙國會得罪三國,如果戰敗更會讓趙國走向覆亡。

趙括到底有沒有為趙國做了如上的策略分析是無從稽考了,但他為自己的家族命運推演和部署卻是有跡可尋。在知道趙王堅持要趙括替換廉頗出征後,趙括娘親面見趙王訴說她兒子是不行的,她更要求趙王承諾若趙國真戰敗,趙王也不能追究趙家。若說趙括娘親一個不懂軍事之人竟有此識見的話,筆者倒認為這是趙括和他父親趙奢在為趙國做了推演分析後,知道此戰必敗,為要保住趙家和盡力消耗掉秦國的力量,趙括唯有「不可為而為之」,以身殉國來保家衛國。若真如此,趙括不是空談無能之人,而是一位悲劇英雄。

中國伽瑪企業融資及發展董事劉學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