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工商:中國伽瑪(00164)企業融資及發展董事劉學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兵法盈商】

$中国伽玛(00164)$
人們常以「紙上談兵」來形容只懂空談理論而不知變通,缺乏實戰而不能解決問題的人。這典故出自戰國時代的長平之戰,《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括少學兵法,與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為謂善;後括代廉頗為將,為秦將白起所破,趙卒被阬者四十萬,藺相如稱趙括徒讀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自此趙括便成了「紙上談兵」的典型反面教材。雖然現實中確有很多管理人是有理論欠績效,但曉得理論的人也不一定不懂管理。「紙上談兵」這典故裡面其實大有文章。

首先,趙括根本沒有機會參與制定策略。長平之戰的序幕是在西元前262年拉開的,當時趙國接壤秦國,國君是趙孝成王,其國力僅次於秦國,但要單獨對抗強秦卻有所不足,所以趙孝成王的曾祖父輩趙肅侯在幾十年前便採用了縱橫家蘇秦的建議,以合縱其餘五國抗秦為國策。可惜蘇秦在西元前284年被刺死後,合縱聯盟逐漸瓦解。年輕的趙孝成王急功近利偏離了原來國策,一方面妄想「單挑」強秦,另一方面與其他鄰國爭逐短淺利益。再者,長平之戰也不是由趙括挑起的,當時趙國主帥是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他是在西元前261年奉命帶兵去接收韓國獻出來的上黨,在執行任務時遇上秦軍而觸發遭遇戰。趙軍初戰失利後退到長平,其後演變成大規模決戰。廉頗採用的戰述定位其實是有爭議性的:趙軍擁有強大的騎兵和野戰兵種,善攻不善守,為何廉頗會捨長取短,堅壁退守?趙國在兵力和物資上都不及秦國,不利持久戰,為何廉頗會營造了一場長達三年的消耗戰?趙王主張進攻而廉頗堅持防守,廉頗制定的戰術與趙王主張的策略明顯背道而馳,廉頗究竟與上位者有甚麼嫌隙而產生了這幾個致命傷呢?

同時我們要弄清楚策略(Strategy), 戰術(Tactics)和經營 (Operation)三者的關係:策略是主導的方向,戰術是因應的方法,經營是臨場的發揮。如套用於商業管理中,企業策略就是使命、願景、長期目標、商業模式、發展策略和方向等,是應由公司擁有人或董事會決定;戰術就類同經營戰略,包括營銷戰略、競爭戰略、營運管控模式和人力發展模式等,由企業高層按董事會所定方向去落實;企業的經營就是各個部門職能的營運操作。策略對了,還需要有好的高層去落實戰術,有效率的骨幹去執行操作;若策略錯了,再好的帥領和骨幹也回天乏術,只能盡力減少失敗的沖擊。因此趙國在策略上的失誤其實應由趙王與三軍統帥廉頗來擔當,長平之戰俱爭議的戰術佈局也該是廉頗的責任。僵持了兩三年後,趙王在戰事尾聲的最後兩個月時才換入趙括取代廉頗,並指明了要將戰術改守為攻,那趙括還可奈何?他只能在經營層面上盡量提高軍隊的作戰效率而已。

史學家估計當時趙國投入兵力約40萬,而秦軍兵力更在65萬以上。若不計後來秦國阬殺沒有抵抗力的趙國降兵這數字,會戰結束後趙軍只捐失了5萬而秦國卻有15萬的傷亡。按此評估,趙括在經營軍隊上的績效比秦國對手,另一位戰國四大名將白起還高啊!其實「紙上談兵」這成語應用在趙括身上還有一個無可爭議的不公之處,我們下期再續談吧……

中國伽瑪企業融資及發展董事劉學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