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与成长,写在牧原腰斩之计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0喜欢:1

21年7月23日,猪茅牧原股份大跌6.54%,收盘价47元,距离2月份高点92元,近乎腰斩。


今天就聊一下周期和成长。

典型的周期行业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寒冬,复苏,顶峰,衰退,每个阶段之间都是模糊的的划分,没有清晰的分界点。


备注:上图所示行业是19年8月份研究的,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主要是不会作图,会作图的朋友请举个手手)


对于典型的周期行业,操作模式简单概括为:行业寒冬低估买,行业顶峰高估卖。

寒冬和顶峰对应的是行业基本面,低估和高估则是针对相关个股。

现在我们基于周期行业的基础之上,引入一个成长的概念。在周期行业内,总会有少数公司能够实现(或者大家预期实现)超越行业的高速增长,这类公司在行业景气周期来临时,能够实现超额收益。

但在行业景气顶峰,尤其是个股估值较高时,却又容易成为很多人的陷阱——对公司成长过分高估,对行业衰退不够敬畏。

比如圣农发展,白羽鸡行业18年进入景区周期,20年下半年行业开始进入衰退周期,相关行业个股比如益生股份仙坛股份民和股份跟随行业水退进入下跌周期。


而行业龙头圣农发展,股价却在高位维持坚挺。

市场给出的逻辑就是圣农发展开始向下游消费扩展,公司开始推进食品深加工环节,打造高价值肉制品,建立自有品牌。一旦圣农战略成功,公司就从养殖股变成消费股,估值大幅提升,前景一片光明。

在这个逻辑的支撑下,圣农一直高位横盘,直到21年1季度,公司发布业绩公告,受累于鸡肉价格下降和原料成本等因素,公司一季度利润0.8亿元,同比下降88.6%。

人们突然发现,所谓的全产业链模式,依旧无法抵抗行业周期波动。自此逻辑被证伪,高高在上的股价开始进入漫漫跌途。


牧原股份被看好的核心逻辑就是出栏量高速增长,市场流行"以量换价",高速增长的出栏量叠加自繁自养的低成本模式,使得牧原无惧猪价波动。


现实则是,生猪价格大幅下跌,行业进入亏损周期,相对于同行深度亏损状态,牧原实现了24亿到32亿的净利润,但是同比下滑51%~63%。

针对生猪价格的大幅下跌,牧原喊出了"准备过冬"的口号,公司在投资方面及时做了调整,放缓工程建设速度 。

出栏保持高速成长的乐观受到质疑,同时我们看到牧原能繁母猪存栏开始出现下降。


类似的相关案例还有很多,过去有,未来也会有。

总会有人在行业顶峰,在个股估值高位,强烈看好个股,然后等着崩溃。

这些人犯的错误或许就是"过度乐观",缺乏周期思维,景气周期不会一直延续,总会有衰退的那天。

而寄希望于"优秀""高成长"的公司能够跨越周期,则是低估了"概率"的威力。

试问:当周期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时,行业内个股逆势增长的概率有多大?当行业普跌时,单一个股逆势上涨的概率有多大?即便公司看起来很优秀。

又试问:如果我们在行业上行周期,在个股估值低位,寻找一些基本面更优秀的个股进行配置,是不是赚钱的概率会更大,潜在的盈利会更多?

关于周期,写在最后

现在已然腐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

现在备受青睐者,将来可能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