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的背后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13喜欢:2
1、按钱总在518年交流会的说法,仓单交割占净额法342亿的大约一半,2、而审计强调事项说国联的净额法部分缺乏取得或拥有商品控制权凭证。3、钱总在4月底交流会说净额法部分缺乏完整的物流单据,综合1、2、3,仓单交割大概170亿,这部分肯定没有物流单据,因为没有发生货物移动,但按审计的说法是,仓单交割这部分完全有可能是没有发生货物所有权过手国联的凭证,也就是这部分仓单交割最好也就是国联撮合交易,往不好的方向推理,也可以说仓单交割的贸易额是纯刷单,只是凭空给了国联一笔利润,这种刷单成本最低了。可是,这样的业务模式国联以前从来没有披露过,也跟国联一直宣传的工业互联网模式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国联这样做毁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公司的形象,还带给市场刷单的嫌疑。这种业务就算真实,还比不上厦门象屿的业务更有价值,仓单交割就算真实也就是个倒爷
而净额法剩下的一半,按钱总1和3的说法,加上审计的2的说法,也是无法摆脱刷单嫌的,因为这部分也是无法证明货物真实过手国联,也没有物流单据证明发生过货物的运输过程,根本无法证明这不是刷单。
这净额法部分占总业务比重不低,都无法通过完整的证据链证明业务的真实性,一个无法排除刷单嫌疑的公司,给多低的估值都有可能。反正正经机构是不会买的

热门回复

货主自提本身是不用审物流单据的,供货商发货实际是代国联操作物流这部分,如果是真实的物流,也不容易取得完整物流证据链,但这样的流程设计,很容易虚增营业收入,还是无法证实真假。仓单交割连获得过商品控制权的凭证都没有,说明国联就没有拥有过这些商品,对国联最有利的解释也就是撮合交易,但国联以前年报里面根本没有撮合交易的收入,国联以前说的撮合交易都是在多多平台上厂家直销的业务。国联根本就是在刻意扭曲宣传自己的业务模式,这其实已经构成虚假陈述了,这要是在美国,恐怕已经被告上法庭了

在看到详细数据之前,我不会相信仓单交割只占一半,我更倾向于相信净额法基本都是仓单交割。如果有实物移动的部分缺少物流单倒是可以理解的,下游客户如果太散,就是遇到了自己开车拉货没物流凭证的情况也着实没办法,不能因为客户不提供物流凭证就不做这单生意了

按立信公布的对国联的审计方法,国联除了自己负责物流这7%的业务,供货商发货这部分也没有审运输合同,运费发票和相应的流水凭据,其实也是无法证实发生过真实物流的业务,也是无法排除刷单嫌疑的。这么多的疑点,估什么值?国联自己不能证明,不想证明,这让人家怎么相信它?

判断机构的态度看GDR,这就是我想看的底牌

机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否则国联估计估值都不可能这么低,不想再讨论了,这些问题对我是显而易见的。你可以继续你的观察

是不是真的,不取决于散户如何看,而是机构如何看,包括GDR也一样

姑且认为业绩是真的,我估计半年报业绩很可能会大幅增长,超过一季度

我不想把国联所有疑点都再写一遍,把这些疑点综合起来看,国联业务真实性仅存在于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实际上,完全看物流单确认真假也是认死理,物流单也是可以造出来的。所以,我更倾向于相信(或者姑且相信)收入都是真的,那么就是净额法确认部分的仓单交割如何估值

@九森林 你不是傻就是坏,应该是又傻又坏还透顶的那种,黑拖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