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回复@摸索fhy: 普通基民是没有投资能力的,也没有能辨别基金经理的能力,只能靠历史收益率来分辨。基民本来是客户,但却被公募为了自己的管理费利用了客户的无知。这个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就靠行业自律,投资也不是科学,没有统一的标准。投资更像办企业,投入全部的时间精力,苦学十年都未必能赚钱,大多数的基民、散户们投入在股票、基金上投入的精力比上班还少,并且以上班打工的思维搞投资,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不勤奋学习、投入精力,投资就是一个低收益、高风险的事,大多数人是认不清的,只有搞明白行业周期、商业模式、公司、财报、市场情绪、估值等等,才有较大概率(也不是100%)能变成高收益、低风险的事。投资从来不是高风险、高收益;也不是低风险、低收益(ETF就这样误导人)。收益和风险从来就不挂钩,收益同认知挂钩。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单这一条就已经淘汰了大部分人 。//@摸索fhy:回复@陈绍霞:权益类市场还是不受居民待见啊!
高位蜂蛹买入,低位割肉,要不是国家资金进来,权益类整体还是下降的,现在市场上还有不少5%以上股息率的标的不买,反而去抢2%左右的债券,真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从这方面来说,公募基金的重仓股还不是很高的介入机会。有些看着股价跌幅不少,可绝对估值仍然不低,基金报团把估值拉升的太高了。估值回归之路还在进行!买的太高就是风险!
引用:
2024-05-25 10:30
今年1-4月,公募基金规模增长了约3.18万亿元,其中,货币基金增长了2.16万亿元,债券基金增长0.83万亿元,股票基金规模增长了0.35万亿元,混合基金规模下降0.23万亿元。
================
股票型基金规模今年增长了0.35万亿元,主要是今年初股市大跌期间中央汇金等入场申购ETF指数基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