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发布于: Android转发:4回复:22喜欢:24

这篇报告的主题是探索。春节前后密集走访了保险资管同行,包括上市公司和中小。先说结论,中小在新一轮竞争中全面落败,原因是资金体量小及成本太高已经学习、试错成本高,以及过去投资失败导致投资能力受到限制,即便看的懂也做不到。

再说同行探索的新思路:

1、pre-reits,也就是reits在二级上市前的战略配售,可以理解为pre-IPO,现在上市的reits在二级市场净值虽然表现不好,但是即将上市的资产有华润的购物中心、大悦城的购物中心,这些核心城市的购物中心能提供6%以上的回报,且每年还有1-2%的租金增速,在口罩三年,租金回报也比较稳定,是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资产。除此外还有南方的电商物流园区,也是能提供稳定回报的资产。这类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未来能够满足头部保险一部分配置需求,同时降低商业、物流地产的负债率。但前提是核心区域。另外就是高速路、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reits,现金流非常好。

2、核心区域物业的夹层投资,比如北上广深的写字楼,现在的估值比起2018年之前低了50%,是抄底核心资产的好机会,可股可债,债还不起了就半价收购,这类资产依然能做到7%的回报率,且能够穿越周期。前提是核心地段。

3、国家卡脖子的基础设施,比如算力相关的数据中心,现金流非常好且供不应求,类似于基站、水电站、铁塔,不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这部分资产在2022年极端的情况,回报率依然能做到3-4%,现在是抢手资产。

4、保障房,各地政府发行专项债用于收购市场上的存量房,用来做保障房,省着自己去建设,又能避免烂尾。保险资金为这类收购行为提供配套资金,现在是非常优质的项目,有国家背书,不可能违约。

5、存量酒店改长租公寓,这部分问题是存量太少,就不细说了。

6、交易所的CMBS,交易对手是华润、保利这种央企地产公司,这部分资产因为是标准化的,收益率约3.8-4%,但问题也是规模小。

7、头部电商的ABS,如京东白条,花呗等,问题也是规模小,半年约3%的回报。

再说公司:

1、太平未来的策略是压缩非标的投资,增加标准化产品的投资,至少风险降低。

2、同行国企固收投资的策略是注重资产的现金流的稳定性,穿越周期的能力,而非仅仅看担保信用。

3、一定会有人问平安,平安我也不知道,只能看业绩说明会。

总结下来,头部国企:1、在乎核心区域to C的资产,to B的资产受宏观影响太大。2、更在乎新兴经济、卡脖子的基础设施投资。

这类投资几乎只适合大保险公司,单个项目都是几十亿起,小公司玩不起。且这些同过去动辄10%回报的项目相比看似回报率低,但是稳定性、安全性特别强,项目几乎全部都在国企名下,国企更愿意接受同国企合作,龙头更喜欢选择同龙头合作。

如果以过去给房地产和城投借债那种粗放式的投资看待寿险公司固收,满眼是绝望,向后看全是麻烦。但向前看都是希望,reits、新能源电站、算力数据中心都才刚刚开始。就像是1998年,看到无数国企臃肿倒闭,与此同时商品房刚刚市场化,彼时向后看都是绝望,向前看北京的房地产资产那时候才2000块一平米,都是黄金。现在的这些新基建就是当年的房地产,只是这些投资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中,对利润的贡献短期看来还很小。从当下看,我看到了保险公司在努力的寻找新的资产,并且已经取得了进展,不像22年那样迷茫了。与此同时,中小保险公司也知道这是未来的方向,但是学不了。为什么学不了,一是受限于资产规模和成本,二是路径依赖,反应太慢,现在的国企险资今非昔比,不是夸他们效率高,而是反应快,因为上面强迫他们转型,但民企没有人强迫他们。

中小民企保险还在传统的粗放式业务上内卷,还不相信新经济相关的资产,还在拼价格战来抢规模。未来等他们看到了、相信了也晚了,因为这些新机会、新的金融产品比的是底层资产识别的能力,让一个公司的体系接受这些新东西,要比个人去学习难的多。依赖粗放式经营,粗放式投资的公司去转变方向,需要的学习时间长,要接受学习期间没有收入同时支付成本,最少也要2年没利润,学习成本越往后越高。而国企、央企在过去几年已经承担了学习的沉默成本。

简单粗暴的赚钱模式一去不复返,过去十年依靠人海战术、价格战赚容易的钱且被快速赚完,比的是速度,谁快就是谁的,如果依然路径依赖,并且占据权利位置对抗潮流不想改变,必然死路一条。未来赚难的钱是历史必然,终究会来,谁也对抗不了。用在我们个人身上也是一样,只能持续不断的建设能力。

“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都有自己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句话放在公司上也同样有效,如果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就是机会。

低潮时不迷茫,狂热时不亢奋。现在是市场反转时期,我们同市场悲观的情绪比角度,他们向后看,我们向前看;持有的过程比深度,谁理解的深刻谁就拿得住;狂热时比广度,眼睛向外看,其他资产也许有性价比更高的机会。现在是变革的时代,后视镜看都是绝路,向前看都是希望。

$中国太平(00966)$ $中国平安(SH601318)$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全部讨论

02-28 06:51

老哥,请教一下,这么看核心城市的购物中心是属于优质资产的,但为啥万达这么好的资产包还没人抢呢,最后还是太和救了他,真心请教

02-23 19:04

险资投资随时代变化而变通,可谓天无绝人之路,担心利率趋向归零而造成保险商破产的,在中国,可能会让他们失望的,至少头部的是这样

02-23 19:01

这么看高股息股票,并不在险资的投资范围?

02-24 18:00

感谢楼主辛苦码的文章,非常好!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就是依您看现在太平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太概能达到多少?与其他几家上市险企相比的状态是怎么样?另外好几家大型险企都发了一月开门红数据,太平啥时候发?谢谢!

02-23 20:06

后视都是绝路,前瞻都是希望。

每篇文章都收获许多,感谢分享!$中国平安(SH601318)$

02-24 11:28

购物中心、写字楼这些资产对投资要求还是挺高的,整体过剩,竞争非常激烈,位置和运营能力不好的,目前租金还在下降。

02-24 10:57

感谢楼主分享,全是干货~险资投入或者银行提供信贷,资源给到产业,金融机构获得收益,经济得到发展,以前的产业载体是城投基建房地产,配合着城镇化进程,现在是新能源卡脖子基础设施,但问题在于前者拉动经济效果明显,立竿见影,收回回报快,后者能那么容易收回回报吗?

02-24 07:25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