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歷次去產能 最後不減反增

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全球關注,甚至在剛閉幕的杭州G20(二十國集團)峰會成為焦點,G20公報敦促中國解決鋼鐵產能過剩。面對這個拖累中國經濟的長年問題,中央今年公佈最新煤炭和鋼鐵去產能目標,即使順利完成,五年後最多亦只能減少一半的過剩產能。發改委更最新公佈,今年進度嚴重滯後,去產能達標恐怕遙遙無期。

過去幾年,中國的固定投資突飛猛進,大幹快上,期望經濟可保持強勁增長,把這些超前投資消化。但去年起內地經濟急轉而下,鋼鐵產量近30年來首次下降跌2.3%,水泥產量出現25年來首次負增長跌5.3%,煤炭產量首次連跌兩年,再跌3.3%。但與此同時,上述三大行業的產能仍在增長!

產量下跌的同時,按照官方數據,扣除去年實際產量後,煤炭的過剩產能達19.5億噸、鋼鐵的過剩產能達約4億噸、水泥過剩產能則有8.2億噸,均達到產能三分之一左右。令形勢更不樂觀的是,去年三大行業的產量均下跌而產能則持續增加,如當局去產能措施無效,過剩比例還將增加。

產能過剩的直接後果是,相關產品價格易跌難升,一旦價格有所反彈,企業就會加大生產,最終拖冧市。今年2月,國務院公佈煤炭和鋼鐵去產能政策,市場憧憬政策成效,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較年初彈33%;被視為反映鋼材價格的螺紋鋼價格則升37%,沒有公佈去產能目標的水泥行業,價格則只升8%。但市場憂慮價格大升後,煤企鋼企加大生產,煤價和鋼價升勢近日已放緩,在7月股價大升的煤股和鋼股,在8月均出現回吐。

國務院2月公佈,煤炭業三至五年退出產能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即共減10億噸;鋼鐵業五年時間減產能1億至1.5億,均不達目前過剩產能的一半。即使任務完滿完成,五年後煤炭仍有過剩產能10億噸,鋼鐵超過2億噸。

中央的樂觀估計是,如經濟保持增長,在五年後這些剩下的過多產能屆時就可被消化。但如實際產量延續去年跌勢,而產能還延續去年升勢,一減一加之後,過剩產能可能還不減反增,重複之前中央歷次要求越削過剩產能,最後反而增加的怪像。

對於化解過剩產能,中央實際並無良方,只是用簡單行政命令直接關停,但地方政府利益所在,未必完全買賬。在2月文件中,中央招數包括嚴禁新增產能,用環保、安全理由逼不合規的煤礦、鋼廠關閉,鼓勵鋼企用「一帶一路」轉移產能等。

中央更在今年推出1,000億元人民幣獎金,補貼地方政府安置下崗員工。由於該巨額獎金,今次的去產能被視為歷年力度最大。但在8月中發改委於新聞會披露,截至7月底,鋼鐵去產能只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量的47%;煤炭去產能只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量的38%,均連一半都不到。在銀彈政策下,去產能都嚴重滯後,如果之後中央不再派錢,更難保障達標。

如按照市場原則,存在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企業應大量倒閉,市場回復均衡。但由於煤炭和鋼鐵以國企為主,當局難以承受動盪的政治後果,惟有逼銀行借錢為這些企業「吊命」,成為殭屍企業。中銀監在8月中亦發佈文件,要求以債轉股化解鋼鐵、煤炭行業債務,將問題拖得就拖。

摘自生果報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01071)$ $中煤能源(01898)$ $马鞍山钢铁股份(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