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价值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3


 不论是新股还是次新的爆炒行为,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监管对新股发行的市盈率等指标管制,爆炒更深层次的逻辑是隐含了壳价值,呈现出新股“不到50亿元市值不开板”的怪像。

市场往往把新股、次新股炒作归结为国内IPO实施严格的核准制、新股发行市盈率不得超过23倍等原因。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研究新股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规律,目前的新股的连续涨停基本是不到50亿元市值不开板。”上述投行人士指出,50亿元市值已经成为新股停止涨停之旅的红线。

比如次新股苏奥传感和新易盛,都拉出了10个左右的涨停板,开板时市值分别达到53.8亿元和62亿元。经过最近一轮的爆炒,截至7月26日,苏奥传感和新易盛总市值分别为80亿元和88亿元,而按照发行价格计算,他们发行时的总市值分别为16.61亿元和16.66亿元。

为什么会出现新股上市时的总市值很多不到20亿元,但是总会被炒到50亿元以上的总市值的怪像?上述投行人士算了一笔账:这里面蕴含了一个壳价值。目前的壳费有一二十亿元,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有一二十亿元,再加上二级市场的溢价,只要一上市轻松越过50亿元市值。

值得注意是,目前监管层发文严管重组上市、打击规避借壳行为,多次重申创业板股票不得实施借壳,不过之前存在多例创业板曲线借壳的案例,最后的防线被屡屡打破。

  周期性和一致的跌幅并不是巧合。我们统计了次新股的最低流通市值,5次调整周期的尾部,最低流通市值分别为8.9亿元/8.2亿元/13.7亿元/11.3亿元/11.5亿元,到了10亿元附近基本都会企稳回升。次新股的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一般在10%~25%之间,今年上市的新股流通股占比平均为22%,那么10亿元的流通市值对应着就是约40~45亿元的总市值,这基本就是A股市场目前壳公司的公允价值。
  次新股的一个回调周期基本上以回归A股市场“壳价值”作为结束。由于次新股的调整速度和幅度远高于壳价值的调整,即便接下来壳价值趋势性下降(尚无可靠依据),次新股周期性仍然会存在。
  

全部讨论

2017-01-02 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