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5

转发:

作者:HW前HR

来自:新浪微博

大变局:经济逻辑要切换到碳中和的逻辑,对今后经济建设和投资方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碳中和,意思就是基本上不能从岩石圈再弄碳排放,如果弄出来,那么就必须通过种树等生物圈固化办法进行补偿,压力非常大,逻辑非常不一样。


一,发电构成大改变,煤电和油气发电,以后基本上就要被淘汰掉了;留着也是类似抽水蓄能电站一样调峰,烧生物柴油。

现在最优质的煤电和油气电,代替他们的就是水电、风电、光伏、核电和部分生物能发电。

首先肯定是光伏和风电要大发展,特别相关储能。由于风电和光伏的不稳定性,那么储能行业就要大发展,保证风和光伏能够匀速出力,变成和水电差不多。

其次,水电还要大发展,但是现在中国容易开发的水电差不多了。所以雅鲁藏布大峡谷等也会被发展,不过水电有季节性问题,需要有核电等补充。潮汐能、洋流能和地热发电也会较大的开发。

核能也会继续大发展,特别是热核科研投资会加大。核能中国目前是唯一搞了第四代商用堆建设的,还有大量的三代堆建设。后续增殖堆等各种高效使用核原料技术的办法肯定要上。


虽然,碳中和是欧洲搞出来的概念,而且利用欧美舆论大喇叭,变成了政治正确。不过,是不是真的变暖,或者人类碳中和就能避免变暖,这个还真说不清。但是如果不听欧洲,会影响中国产品销售,所以一起搞。

可笑的是,虽然欧洲搞的低碳也是绿色理念,但是目前光伏产业链最强就是中国,风电最强也是中国,这两个产业中国居于遥遥领先的份额。水电最强技术也是在中国、中国是唯一能造百万千瓦级水轮机的。核电中国技术也开始成为少数玩家,且最强的玩家。排放权就是发展权,所以欧洲要卡中国发展的想法是不行了,但是倒是可能卡住印度了。

中国现在很多新建光伏和风电都开始完全不要补贴也可以赚钱,甚至有的地方比火电上网价格便宜。再过十年后,我认为就是加上储能成本也可以打平火电的成本了。难在西北和西藏的光伏和风电如何送到东部。


二、交通工具的产业逻辑要改进,油车会被视为落后产业链。

如果碳排放不行,那油车也要被淘汰,甚至飞机后续也要被制约。汽车用电池的快速充电和续航技术早晚是会被攻克的,安全也可以被攻克,这点不要惊讶,续航十年内就会全面吊打油车。

汽车和渡轮因为承重模式不一样,可以带很多电池,但是飞机就困难了,那么烧氢飞机和远洋轮船乃至部分氢燃料电池汽车都会流行。

至于德国汽车产业链是否会失败,我认为不会。一辆换成电动的宝马车照样吸引消费者,品牌才是核心。有可能会被干翻的是韩国和一些日本品牌,品牌加成不够,可以被一些新兴电动车品牌干翻。

当然,如果部分飞机和工程车辆等要烧油怎么办?那就只能生物柴油或者生物汽油,乃至二氧化碳和氢气等合成的人造油了。也就是说就是要阻止从岩石圈释放碳排放。

因此,从交通工具看,油车要逐步被电车代替,而且代替速度很快。反过来看,中东和俄罗斯这些油气大国损害非常大,以后变成穷国也有可能,因为买石油变成道德有罪了。中石油等永远也回不去了。


三、炼钢、水泥和有机化学也会被颠覆。

炼钢现在主要是铁矿石加焦煤为主进行的,以后就不能用焦煤了,得用人造碳或者加氢这种模式进行炼钢。碳只能存在作为化合物添加,而不能作为还原物。

水泥当前用了大量碳酸钙,烧水泥也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估计需要改其他配方了。

有机化学,以前那些塑料袋什么的,最终是作为垃圾发电烧掉,本质上还是石油发电。以后塑料袋就不能用石油了,要用生物柴油等造出来,甚至靠二氧化碳和氢的人工合成,彻底放弃从岩石圈获取碳。

当然,中国也可以通过绿化来弥补,只能边战边改了。


那么到处都要用氢,氢哪里来,还是第一点来的,电解等。如果热核发电,那这些完全不是事。如果没有热核发电和增殖堆等发电,那意味着成本的升高,没有技术的发展中国家是灾难。

所以,这是一次大变局,谁掌握低成本的绿色能源,谁就是胜出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