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面临的困难还很多,比如贫富差异和地域差异-农村居民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们今天还是讨论共同富裕的问题,上次对比了城市居民五等分和地域差异的情况,今天还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官方数据,来盘点一下农村居民收入五等分和地域差异部分,顺带再做一个城乡对比。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60%,但农村也还有数亿居民,而这些居民的收入分化情况仍然较大,这当然是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

话不多说,直接来分析数据吧:

农村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分化比城市还要严重一些,城市居民中20%高收入组家庭是20%低收入组家庭的5-6倍,农村达到了8倍出头。

但和城市居民的情况略有差异的是,这个收入差异在缩小,从2014年的8.65倍,降低到了2020年8.23倍。而城市居民却是从5.49倍扩大至了6.16倍。

我们可以看到20%高收入组家庭的气泡(代表收入水平)是明显大出很多的,增长率(上下位置)上,前几年还是挺高的,近年来逐步下降至平均偏上的水平。20%低收入组家庭在2016年竟然还出现了收入下跌,但很快恢复了高速增长,特别是近三年都是增长中最高的组。

虽然从5年来看,20%低收入组家庭的增长最快,平均达到了9.15%,已经超过了GDP的平均增长水平。但从增长的绝对数下看,仍然是最低的,这不难理解,毕竟基数低,基础差。

超过平均的增长率的只有最高和最低两个20%的组,其他三个中间的组都低于平均的增长率,也仅有最高的两个组的绝对数高于平均数。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经常“被平均”的原因,因为既不是高收入组有先发优势,又不是优收入组,有政策红利,实质上就会受到一定的“损失”,产生这样的感受。

再看分地域农村居民的收入情况:

当然是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也仅有该组高于平均数。在这里,东北农村居民还是保住和第二名的位置,虽然在2019年差点被中部地区反超,但并未成功。在2020年东北农村居民重新扩大了依靠优势。黑土地的丰饶不是吹的,东北农村虽然跟全国一样,面临年轻人流失的问题,但地理因素的优势却仍然还在。

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就相对困难了,在这里没有和西部的城镇居民一样,产生反超的奇迹,而且短期内也看不到这种迹象。那么这就是问题所在,怎么来让西部的农村不至于大面积的因失去劳动力而抛荒,看来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分地域的气泡大小也有差异,东部地区的明显要大很多,但这些差异当然不会比收入五等分的差异大,但还是达到了1.5倍以上,超过城市居民的1.45倍,但跟收入分组一平,差距是在缩小而不是继续扩大,这多少让人欣慰。

差距缩小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最低的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率最快,几何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26%,但在增长额上当然还是基数较高的东部地区增长最多。

在这里仍然可以看到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只有东北地区的增长率是低于平均增长率的。

我们最后看一下城乡对比:

不管是东部、中部、西部还是东北地区,城乡的差异都还是比较明显的,2014年时,最小的东北地区也有2.37倍的差异,最高的西部地区有高达2.94倍的差异。2020年各地区的差异均有缩小,这是因为各地区都存在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情况快于城镇居民的现象。

各地5年来城乡差异的缩小情况中,西部缩小的比例最大,但2020年仍然以2.66倍在各地区中最高,其他依次是东部、中部,东北地区的城乡差距最小。

这是因为西部的农村居民收入基数低,同样的增长额,增长率就高,缩小相对容易。而东北的原因却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并不明显。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差异明显,我们就从上面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个大概来,共同富裕的解决困难较多,要成功办成,需要比其他国家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本文由DIY乐趣多授权本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