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ech生存战白热化,又一家药企即将盈利“撞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Biotech来说,苦日子还在继续。

标普全球市场数据显示,去年18家Biotech申请破产保护,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高。在国内,今年年初连着两桩Biotech破产/关停事件又给这个行业泼了盘冷水:成立7年的博际生物于1月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联拓生物公告称将在2024年完成业务关停。

相关研究报告下载:

Biotech投资危机网页链接

Biotech从黄金时代到出清阶段,不过短短数年。由奢入俭难,但总要活下去。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顶,尚在牌桌上的Biotech,它们将如何度过这个下行周期?

不同药企路径不一,有的卖权益求现金、有的转型当乙方,有的靠产品销售底气十足,但目标都一致——自我造血、实现盈利、尽快上岸。3月25日晚间,博安生物(6955.HK)发布2023全年业绩,其“上岸“路径为我们补齐又一样本。

一年时间,上市、摘B、全年盈利在即

2022年底,博安生物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次年4月,公司满足港交所要求成功“摘B”。据统计,至今超过50家Biotech借助18A新规登陆港交所,但大多都被卡在“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至少为5亿港元“的门槛外,博安生物是继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头部Biotech之后第9家“摘B”的18A公司。

摘B是一道坎,盈利又是另一道坎。

博安生物业绩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6.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当期亏损1.2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64%。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下半年,公司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博安的营收增长来自于两款产品扎实的商业化,分别是国内第三个贝伐珠单抗Biosimilar博优诺和国内首个上市的地舒单抗Biosimilar博优倍。据披露,公司以“自营+合作”的方式,销售渠道快速扩张,在全国拥有超过200家分销商,覆盖中国大陆全部省市及自治区的2700多家医院及终端机构。

此外,公司临近商业化的产品还有不少:BA1102(安加维生物类似药)有望在今年开卖,前有博优诺在肿瘤市场的开拓经验,BA1102商业化后,公司肿瘤产品的上量速度和规模效会再上一个台阶;BA5101(度拉糖肽)和BA9101(阿柏西普)今年有望在中国申报上市,其中BA5101是全球首个完成Ⅲ期的度拉糖肽Biosimilar,帮助博安生物在火热的GLP-1赛道中尽早卡位。海外方面,地舒单抗在欧美日开展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BA5101也计划在海外开展临床和注册。海外布局对所有Biotech来说都是很关键的一步棋,尤其考虑到国内的支付环境及政策端影响,推动产品走出国门是Biotech增长的必由之路。

其实从商业策略来看,博安的思路和复宏汉霖很像,以生物类似药尽早实现自我造血,巩固建立好生物药全链条的同时,推进创新药开发。这样的策略在创新药泡沫时期,显然“性感”不足,但在眼下的寒冬,能稳定自我造血的便是香饽饽。复宏汉霖继2023H1实现半年度盈利后,又在2023全年大幅扭亏为盈,成为首家靠产品销售实现盈利的18A Biotech

博安生物也已迈过盈利拐点,只要已上市产品延续势头,新产品如期开卖,相信很快能在这场盈利长跑中尽快“撞线”,实现全年盈利。

重视开发节奏,创新布局助力增长“加速度”

通过生物类似药实现自我造血乃至盈利后,无论是从资金还是生物药“研产销”一体化的经验来说,博安生物投入创新抗体的底气都会更足,这也将成为公司中长期增长的引擎。

据披露,博安生物高效推动十多个在研项目的临床/BLA进展,其中有不少创新抗体值得关注:BA2101(长效抗IL-4Rα单抗)进入Ⅱ期临床阶段,这一产品所对标的度普利尤单抗,其全球市场规模已超117亿美元,而中国IL-4Rα单抗目前仅有特应性皮炎适应症上市,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64%至13亿人民币;抗CEA/CD3双抗BA1202、抗CD25创新抗体处于Ⅰ期临床阶段,二者在国内的同靶点药物中均最早进入临床;抗Claudin18.2 ADC BA1301和抗Claudin18.2单抗BA1105处于Ⅰ期临床,二者共同在美国获得治疗胃癌和胰腺癌的孤儿药资格。

博安生物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姜华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药品开发策略,她表示:“新药开发没有捷径,企业要对8到10年的新药研发周期有预期。博安生物重视开发节奏和项目管理,一步一个脚印的同时,尽可能在每一个步骤上加快速度,同时确保在项目进程中不走弯路。”她提到Biotech一定要“冷思考”,不能因为某个赛道很火、资本市场很活跃,就盲目加大投入。同样也不能因为市场环境冷却、资本市场紧缩就坐“冷板凳”。

从“火起来”到“活下来”,考验综合能力

自2018年港交所18A开闸以来,生物医药一度作为二级市场上最明亮的星,备受瞩目和追捧。也或许是起点太高,回落才显得格外“悲壮”:IPO收紧,流动性低迷,私有化退市,破产清算……

短短六年间,Biotech们从“火起来”到争取先“活下来”。过去Biotech靠几张PPT讲早期管线就能从一级或二级市场融到钱;而如今融资收紧后,从市场中获得真正的产品销售利润,才是最现实的取财之道。

但卖药从来都是一场关乎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综合能力的试炼。除了技术平台与研发能力,还包括对营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商业化能力等维度的综合衡量,自身能力越综合的公司,越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已经涌现诸如百济等头部Biotech企业,凭借十亿美金分子在国际市场与MNC同台竞技;但另一方面,仍有不少缺乏产品力和资金的Biotech在底部苦苦求生。

已通过两款商业化产品打通生物药全产业链的博安生物,虽然尚处于盈利闯关阶段,但已实现自我造血,幸运地绕开了挣扎求生的阶段。作为少数具备“研产销”一体化的本土生物制药公司,其全产业链优势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与协同,同时也建立起长期护城河,加强抗风险性。公司2023年的销售、研发及管理费用的三项费用总额同比下降23%,三项费用率合计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

不过,对于博安生物来说,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活得更好一点?短期内看,公司需要尽早扭亏为盈。而放眼三至五年,公司首批研发成果陆续落地,未来三年内多款新产品有望在国内和海外上市,其创新产品也有望通过BD合作挖潜更多双赢潜力。这个过程中,博安生物的创新价值如何兑现、商业价值如何最大化,值得进一步跟进与关注。

从行业来看,万事皆有周期,市场没有永远的上涨或下行,螺旋式上升才是客观规律。站在当下周期的低点往回看,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已在过去几年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以仿制药为主向以创新药为主导、仿创结合转变,在短时间内打下良好基础。当下的出清,某种程度上是对曾经过热的市场进行矫正,也是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

因此也无需过度悲观。尤其是连日来政府层面释放出系列积极信号:“创新药”产业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文件流出等。鼓励创新药发展的生态环境正在形成。

良好的生态,离不开监管层、产业界、学术界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主体,Biotech们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打磨自身,以可持续的增长穿越周期,共迎创新药蓬勃发展春天。

$博安生物(06955)$

#港股# #财报#

更多相关报告和医药资讯持续更新,请持续关注医药魔方ByDrug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