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4回复:7喜欢:3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0696)$ 上一贴介绍了中航信的客观情况,下面是对中航信的个人主观看法,就纯属一家之言了。
一是关于竞争。上篇说中航信的护城河就是行政垄断,其实这个结论也有点简单粗暴。中航信搭建了一个机票销售平台,像这种平台型的业务,先发和规模就是一定程度的护城河,阿里美团等的竞争优势中都包含这种因素。理论上谁都可以再建一个阿里那样的电商平台,并没有法规不允许这样做,但实际上很难。所以对于有人担心以后放开竞争,我个人对这个不太担心。看现在这局势,航空信息这种敏感数据放开恐怕不会太早,何况国内几大航空公司都是中航信股东,即便放开也不至于不用中航信的系统,即便从纯商业考虑,中航信系统的收费比国外系统便宜很多,航空公司使用国外系统的动力也是有限的。
二是关于降价。还有人担心以后收费降价,这个跟放开竞争一样,看上去有这个趋势但实际发生不会那么快。中航信享受行政垄断,代价是价格管制。中航信对每张机票总收费是有上限的,不得超过9.9元。但实际中航信收费远没有达到这个上限(毛估也就每张票6块多)。价格管制是设定上限,而不是政府直接定价,既然现在远没有达到上限,收费也比国外GDS公司低,自然不存在太大降价压力。个人认为降价会是在中航信总利润上升的过程中,把一部分利润增量让给航空公司,而不是削弱中航信现有的利润基础来反哺航空公司。
三是关于成长性。中航信最大的问题是市场份额太高,中国也就春秋航空这个小公司没有使用中航信的系统。判断一个公司收入成长前景的三个要素:用户数量增加、产品价格提高、市场份额增加,中航信在产品价格和市场份额上都没有什么上升空间,所以中航信的成长性只能寄希望于民航业整体的成长,买中航信就是买中国民航业。根据过往数据,中国民航业的复合增长大约每年10%左右,这个增长率能不能让人满意,只能各人自己评估了。
关于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
一、系统完善。我一直把中航信的系统说成是机票销售系统,只是为了大家更好理解。其实作为GDS,中文叫“全球分销系统”,能销售的可不仅仅是机票,理论上说,飞机、火车、轮船票以及租车、酒店、景点票等等,它都可以卖,说白了携程能做的它都能做,而且携程这类公司后台就是连接GDS的,否则携程也卖不了机票。国际上做GDS的不止中航信一家,美国有两家大的,欧洲有一家大的,加上中航信,算是世界四大。国外的大GDS公司确实不仅仅只是一个卖机票的系统,其实中航信系统中也有酒店可预订,只不过做得不好,存在感太弱,估计一年没几个收入,若有,应该包含在上一篇解释的第4项收入中。如果中航信把自己的系统完整度提高,也就是把商品品类扩大(而不是现在这样几乎完全依赖机票销售),它的前景和天花板可以重估一下。但这件事想想很美好,做起来并不容易。
二、2C化进程。全世界的GDS公司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离消费者太远,原来互联网不发达,这个问题没有凸显。现在随着互联网高度发达,携程这一类OTA公司崛起,相当于在GDS和消费者之间又搭建了一个平台,消费者能接触到OTA公司,完全不知GDS公司的存在,流量都被OTA截留了。在流量即正义的时代,GDS公司也在努力直接触达消费者。很多人对中航信下属的子公司“航旅纵横”充满期待,原因正是这个。航旅纵横是直接面对个人消费者的一款APP,但这件事中航信做得很一般,可能是躺着赚钱惯了,市场搏杀差了点意思。好在现在航旅纵横已经启动混改,看架势有点瞄着科创板上市的感觉。拭目以待吧。
最后想强调的是,我个人买中航信,只是考虑它最确定的方面,即跟民航业旅客量紧密相关,我把它作为押注在疫情中遭受重创的民航业的工具,只要中国民航业客流复苏,中航信就复苏,股价就回归,并不需要考虑它太长远的未来发展。这一点已经多次说过,就不再啰嗦了。

全部讨论

2020-10-17 07:53

中航信享受行政垄断,代价是价格管制。中航信对每张机票总收费是有上限的,不得超过9.9元。但实际中航信收费远没有达到这个上限(毛估也就每张票6块多)。价格管制是设定上限,而不是政府直接定价,既然现在远没有达到上限,收费也比国外GDS公司低,自然不存在太大降价压力。个人认为降价会是在中航信总利润上升的过程中,把一部分利润增量让给航空公司,而不是削弱中航信现有的利润基础来反哺航空公司。

2020-08-10 15:25

成本多少?

2020-08-10 10:28

航信的业务简单易理解,属于燕过拔毛型的,除了疫情这种特殊情况,基本就是旱涝保收。

2020-08-09 20:07

航旅纵横上科创板有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