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工行理财也爆雷,这3个误区该纠正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背景音乐:Cliff Richard-Evergreen Tree

每天3分钟

  让你的财商成为第一生产力  

第381期 · 徐彬财商3分钟

摘要工行代销的高门槛固收产品出现爆雷,给我们理财提了个醒。

观点: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要迷信“银行、固收、高端理财”等标签,这些产品同样可能产生亏损。

近期有媒体曝出,鹏华资管旗下的一款理财产品爆雷,规模达到了40亿。

这件事之所以引来不小的关注,是因为这款产品身上贴了很多“标签”。

从销售方来看,这款产品是由“宇宙行工行代销;从风险等级来看,它是一款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产品,年化基准收益仅为4.1%;而从产品类型上来看,它是一款高门槛的“专户产品”,有着100万的起投门槛。

“银行”、“低风险固收”、“高端理财”,把这几个标签贴在一款产品上,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它和爆雷根本不沾边。但实际上,这款产品切切实实地坑了“大户”们一把。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下大家对这三个标签的“迷信”

1.

银行卖的理财,也不一定“保本保息”。

我们知道,个人在银行的存款,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50万以内的存款,就算银行破产倒闭也能获赔。

但是,银行除了在销售存款产品外,还会代销其他机构的理财产品。

代销,也就是代替别人销售,比如我们常见的公募基金,大多数也都可以在银行买到,还有资管计划、结构化产品、理财型保险等,这些理财产品银行都在销售,它们不受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出现净值波动,甚至是爆雷,银行也没有为它们“兜底”的义务。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在银行购买理财,一定包赚不赔。

在选购银行理财产品时,我建议大家一定要看产品说明书,说明书里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产品的风险等级。

一般情况下,银行会把理财产品按风险由低到高,分为R1到R5五个等级,风险依次升高。大家在选购时,一定要看清产品的风险等级。

在我们的《低风险稳收益理财课》里,我们建议大家尽量买风险等级为R1的产品。而这次出事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是R3,这比R1风险高了两个等级。

更离谱的是,R3风险的产品只给投资者4.1%的收益,我个人觉得这有点欺负人了。

按理说风险越大,收益越高。R1风险等级的产品都能找到4.1%左右的产品了,这个产品是R3风险等级,结果只给4.1%的收益,你说是不是欺负消费者不懂。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吐槽一些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没啥逻辑的话。比如有些人说,只要收益率不太高,产品就一定是安全的。这就好像说,贵的东西一定好。

这两句话很多人都认可,但其实很坑。你想,如果一个骗子把一盒垃圾标价1万块,你不就中招了么。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风险等级R3的产品只给4.1%的收益,就有点这个意思。

2.

低风险固收”并不代表没风险。

不少投资者无法承受浮亏,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固收类产品。

但是,银行代销的固收类产品,和银行存款性质还是不同的,大多数不会像存款那样有约定收益。很多人把“历史业绩”、“业绩比较基准”等当成约定收益,这是不对的。

另外,固收类产品主要投向债券市场,债券的风险虽然比股票低,但低风险并不代表没风险。

债券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债券违约,也就是债务人还不上钱了。据媒体报道,这次爆雷的鹏华资管产品,就曾持有过违约的“海航债”。

第二是利率波动。通常来说,当利率上行时,债券的价格会下跌;当利率下行时,债券的价格会上涨。

所以,在购买非存款类的固收类产品时,也要做好浮亏的心理准备。

3.

门槛高≠收益高、安全。

此次爆雷的“鹏华聚鑫”资管计划,100万起投,妥妥地算是高门槛。

但是,高门槛既没有带来高收益,也没有带来安全。相反,它在运营上还犯了“期限错配”的失误,为爆雷埋下伏笔。可见,高门槛的产品并不一定更优秀。

此外,经常有人问我私募的事,这次也一并聊聊。

通常来说,购买私募基金需要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同时有100万的起投门槛。这让不少中小投资者,觉得私募基金是个“高大上”的投资品种,或许也能带来更高的收益。

这里我告诉大家,不要认为私募基金有多“高端”。

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可以使用更多金融工具,比如杠杆、期权、期货等,但工具是中性的,看错方向同样可能造成亏损。同时,私募基金的管理费用和业绩提成,也普遍高于公募基金,这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并不友好。

此外,私募基金的透明度要远低于公募基金,这也导致私募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虽然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年翻倍”的私募基金,但在多达数万只私募基金中,因亏损达到清盘线而清盘的私募基金,也数以千计。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门槛越高,就越赚钱或是越安全。这个案例再次告诉我们,理财是个技术活,挣钱不容易,花点时间学学理财,肯定不吃亏。

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