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事件-不应有旁观者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自孟婉舟事件以来,任正非至少两次出现于公众媒体面前,用诚恳、睿智、客观的思辨回答来抚平五毛的盲目乐观、应对外界不怀好意的揣测及满足大众恐惧、侥幸又略带好奇的观望。用任老的话讲即被公关部架出来当盾使,自己年龄大了挡子弹也无所谓。一方面有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的危机局面的紧张和严重程度,大任于斯,连私人问题都被挖掘出来反复炒作。看过任总2万字作答的读者一定会感叹其气度、格局与客观冷静,但也一定会发现这不是一个讨好各方的回答,其中不乏犀利之词、惊醒之言、痛心之处,虽然没有使用过分的语气词强化其痛心和担忧,高处不胜寒,心理的温度远非外界的器械可以简单衡量。

笔者当晚在朋友圈、微博也做了如下的点评:

有时,笔者真得会杞人忧天式地害怕这又是一次口诛笔伐、声势浩大的旁观者效应(Kitty Genovese事件),虽然帖子、评论满天飞,每个人都急于抒发自己的情怀、心境及立场,却淡化问题的本质、真实的解决路径及出发点,最终导致决策上的拖延或失效。大众对于刺耳的话语、外在的挑衅及利益的亏欠总是异常的敏感,川普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解读。

关于旁观者效应,心理学家BibbLatané和John Darley在kitty事件后做了两个类比实验,一个是癫痫实验,一个是房间冲烟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假设受试者坐在一个隔离的房间通过电话分别和另外房间的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及多个人聊天,过程中突然有一个人癫痫发作,受试者听到声音后的反应程度和其他房间里的人数成反比。第二个冲烟实验则假设受试者分别和另外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及多个人共处一室,这时候房间突然冒烟,如果房间人数众多且其他人反应平淡,会观察到受试者自身的反应也会迟缓。

旁观者效应验证了当受试者相信有许多其他人在场时,迅速向研究者报告危机事件的人数百分比将大大减少,时间拖延总量也随着旁观者人数的增加而增加。这点就如同在证券投资上,如果一个信息已经被市场充分认知也意味着基本没有利润可言。研究进一步表明,只有大众对这种效应有充分理解后,才会在危机时刻永远像只有一个人在场一样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