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宁生物业绩超预期,中间体高需求支撑业绩高增速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投资背景: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在某公开论坛上表示,多部委正在联合研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近期有望出台,其中“生物制造+”是其中关键内容。这个值得关注一下,因为之前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到新三大引擎:低空经济、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现在属于绝对低位,胜率可期,赔率较低。

公司介绍:公司属于医药中间体制造企业,主要从事生物发酵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公司目前产品主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7-ACA、D-7ACA和7-ADCA)、青霉素中间体(6-APA和青霉素G钾盐)和熊去氧胆酸粗品等。公司是国内生物发酵技术产业化应用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是抗生素中间体领域规模领先、产品类型齐全、生产工艺较为先进的企业之一。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聚焦生物发酵领域的工艺技术革新,特别是抗生素中间体发酵法生产工艺的创新和改进,持续耕耘、不断开拓,努力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公司的创新取得了诸多荣誉,公司入选工信部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成为新疆首家入选医药企业;公司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名单;公司荣获2016年“十二五全国轻工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同时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以及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企业技术中心等。

事件: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48.23亿元(+26.2%,括号内为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9.41亿元(+128.6%);扣非归母净利润9.36亿元(+109.6%),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2.92亿元(+86.9%),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5.23亿元(+19.96%);归母净利润3.53亿元(+101.0%),业绩超预期。

业绩逐季度加速,看好公司盈利能力修复:公司业绩单季度看,公司2023Q4实现营收12.4亿元(+41.0%),归母净利润3.00亿元(+162%)利润环比+20.5%。可以看到,公司业绩在2023Q4到2024Q1开始再加速,主要因为疫情放开后需求端和原料药价格的提升,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受益。盈利能力方面,由于规模效应的体现叠加原材料成本下降,公司Q4毛利率环比提升3.18pct至36.31%。期间费用率随着收入增长而下滑;净利率同比提升15.2pct至24.2%,规模效应体现,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合成生物学研发管线丰富,产能丰富,项目落地在即:公司在上海建立合成生物学研究院,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4大底盘菌研发平台等,已有十数个项目管线,且部分管线有望短期落地。研发方面,2023年上海研究院完成化妆品活性原料角鲨烷、饲料添加剂肌醇、保健品原料褪黑素等产品的菌种构建和小试发酵和提取工艺的优化。产能方面,合成生物学巩留新基地一期建成在即,新基地设计产能包括红没药醇 300 吨5-羟基色氨酸 300 吨、麦角硫因 0.5 吨、依克多因 10 吨、红景天苷5 吨、诺卡酮 10 吨、褪黑素 50吨、植物鞘氨醇 500吨及其他原料的柔性生产车间;其中红没药醇已进入销售,5-羟基色氨酸中试阶段已完成,麦角硫因等品种将进入中试阶段,即将为公司提供业绩。

全部讨论

04-30 10:32

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川宁生物(SZ301301)$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