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基金三周年报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云基金的目标是长期跑赢基准指数 10%,基准指数为中证 1000, 恒生指数纳斯达克综指,权重各为 333。起始数字分别为:中证 1000 (000852)=8979.93,恒生指数(HSI)=22642.62,纳斯达克指数(NDX) =5046.37;汇率:美金兑人民币=6.7735,港币兑人民币=0.873(汇率来 源:新浪财经)。

一、业绩总览:

今年除了选取333综合指数作为对标基准,再增加沪深300指数作为对标指数,以增加多角度的对比:

三年每年均跑赢两个基准指数,三年合计跑赢333指数43.98%,跑赢沪深300指数26.13%。三年时间虽然还不够长,但是基本还是显示出云基金的相对优势,随着时间的发展,相信云基金会继续持续跑赢基准指数。

二、持仓情况:

大体上把持有的公司看成:

1、一个白酒厂,生产销售茅台洋河古井贡

2、一张全世界的通讯社交网络,由腾讯和FB组成;

3、中国最强的电商团队,阿里巴巴拼多多

4、第三产业,东阿阿胶分众传媒,这两家公司遭遇了逆风;

白酒在中国算是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先钱后货、有提价权,有品牌的白酒企业拥有巨大的优势;通讯社交网络,网络效应最强,天生自带垄断性,试想一下别人都用微信,你不用,都没法在现代社会交流;阿里巴巴拼多多都是强规模效应,两家公司的运营都很彪悍,两家公司的管理层、文化都很强大;分众传媒暂时遇到了宏观不景气、行业竞争加剧、互联网vc寒冬等三重逆风,江南春目前应对有方;东阿阿胶的产品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过去只顾自己提价,无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培养了大量的行业竞争者,这家公司的管理层需要检讨,激励政策也需要调整。

持有公司的占比排序如下:


和前两年的持仓对比一下:


可以看出目前的持仓明显集中,这也和我对公司的理解更加深入有关;同时也理解了分散和集中的辩证关系,要走向成功的投资之路,长期持有自己能理解的优质公司,是一条经过验证、可行的成功之路。

三、投资感悟:

三年时间的投资记录不算太长,但也不算是短时间了,可以适当的总结一下“作对的事情”、“没有作对的事情”。

做对的事情:

1、这三年慢慢放弃了股价的涨跌来进行投资判断,完全放弃了看K线、追涨杀跌的动作,事实上有很长时间没有在交易时间打开炒股软件。这是因为真正理解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道理,短期股价涨跌对我的刺激明显下降,更多的时候把股价非理性的下跌作为一种机会去利用;

2、对于怎么理解公司、怎么理解企业家有了更深度的认识。财务报表是研究、认识企业的敲门砖,要理解一家公司,就要试图了解企业的文化、内部的价值评价、分配、激励机制、护城河(差异化)、商业模式以及竞争态势,大部分企业是花再多时间也是搞不懂的,极少部分优秀的企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的优秀,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和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家长期作伴;


没有做对的事情:

1、把便宜放在优质之前,这个错误还是时不时会犯。真正优秀的企业从长期来看大多数时间是被低估的,捡便宜是短期的诱惑,真正优秀的公司出现便宜的机会当然是好机会,但是以捡便宜的心态出发去做长期的投资,通常结果不好的原因,还是动机不对;

2、仓位不够集中在最优秀的企业上,出现重大机会的时候,不敢大力出击。可能还对投资的本质理解不够,按巴菲特说法,投资像击打棒球,大多数时间都可以看着球飞来飞去,极少部分的球落在黄金击球区,这个时候需要全力以赴的击打。

四、所得、展望及其他:

个人投资者有什么优势?我以为有两个:

1、可以以收藏最优秀商业模式、管理人的方式拥有公司,在这个视角之下,自然地就会关注护城河的扩大、公司文化组织建设、管理层资本的分配以及对股东的态度。雪球上乐趣有句话说得很好,“凡是需要用“ 卖出 ”来兑现收益的“买入”,如今我都不干。

2、没有每年必须做出投资决策的压力。只有一个原则,和自己最优秀的持有公司比较,只有找到比自己持有的优秀公司好的时候,才考虑做选择。这一条排除了大量的选择机会,试想如果以茅台的商业模式为标准,那么A股还有什么公司可以看?如果以腾讯的网络效应为标准,那么互联网公司也没几家可以看了。

但是个人投资者走出这个优势圈是危险的。

因为本质上,大概率就会陷入一个和机构投资者进行信息获得快慢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个人投资者是没有机会胜出的。

那么为什么机构投资者没有上述的两个优势呢?

还是和激励机制有关,如果有个基金经理只拿一个茅台一个腾讯,虽然长期业绩会非常好,但是怎么和领导、投资人解释呢?他无法证明自身的价值。

说到底打工的人都是不由自主的。

好在个人投资者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只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走自己的路其实挺舒服。

展望未来,我希望在云基金第四年中,我的操作次数尽可能是0次。

今年把巴菲特历年的股东信和股东会问答看了好几遍,最大的体会是读书破万卷不如读书破万遍。

最后附上一张云基金的三年业绩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