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米以深有没有大气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从库尔勒市驱车出发,颠簸3个小时后,进入盐水沟,穿越南天山,广阔无垠的戈壁不时出现井架、集气站、输气管道和气田工人的身影。这里便是我国第一个年产百亿立方米超深层碎屑岩天然气生产基地——克深气田。

克深气田是西气东输主力气田之一,主力产层为6000米到8000米,普遍具有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特征。尽管有着世界少有、我国独有的“三超”难题,但塔里木在推进“深地工程”中创新开发技术和管理模式,引领和促进了我国超深超高压裂缝性低孔砂岩气田的有效开发,对降低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6000米以深有没有大气田?

理论创新打破油气“死亡线”

百亿立方米大气田应运而生

克拉2气田发现后,作为西气东输供气主力军,塔里木盆地深层到底有没有大油气田?6000米、8000米甚至1万米,深层油气资源家底有多少?如何寻找有利区带?如何提高采收率?多年来,这些疑问赋予了塔里木深层油气勘探“神秘莫测”的独特魅力。

克深地区早期受钻探难度和地震资料品质的制约,很多勘探开发难题都属世界少有或没有。面对前所未有的深层地层,塔里木油田锲而不舍,先以克拉苏盐下深层为主攻方向,后又引入盐相关构造理论,并结合逆冲推覆构造理论进行盐相关构造建模,开始指导圈闭研究。

成绩来之不易。2008年8月,克深2井获得高产气流,突破了当时“6000米是油气死亡线”的传统认识,让塔里木石油人燃起进军7000米以深的希望。

资源找到了怎么拿出来?新问题又摆在塔里木石油人面前。如果技术无法突破,储量再大,也只能让人“望气兴叹”。面对重重考验,塔里木石油人在一个个构想的指引下向深而进,用决心和信心征服油气禁区。欣慰的是,首创的“宽线+大组合”二维地震勘探技术突破资料瓶颈,配套使用的塔标Ⅱ井身结构保障超深层顺利钻探,全面揭开了克拉苏构造带地下7000米的神秘面纱。

思想再次解放,拓展深地战场彰显担当。在一个个部署变为油气发现时,塔里木油田乘势而进,坚持“五湖四海搞科研、集智攻关解难题”,钻出我国陆上第一口8000米以深井——克深902井,诞生了我国首口压力、温度、产量过百的井——克深9井,建成我国陆上平均井深7740米最深气藏——克深9气藏。凭借地质理论创新,塔里木油田先后发现和开发了克深8、克深9、克深24等15个气藏,翻开了油气勘探从6000米向8000米超深层发展的新篇章。

“现在我们打一口8000多米深的井,最快可以200天内完钻。”塔里木油田油气工程研究院钻井所副所长王孝亮说,钻井技术实现超深油气够得着,采油技术实现超深地层采得出。

如何把勘探发现变成效益产量?

技术创新攻坚世界级难题

开辟高效开发新征程

克深气田之所以深,既源于其地层的深度,更得益于科技的深厚底蕴。

主力产层位于地下6000米到8000米,井底温度最高接近200摄氏度,压力最高达180兆帕。这类气藏在世界上尚无规模效益开发先例,如何使克深这块“半生不熟的肉”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塔里木石油人坚定作答: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成就了百亿立方米气田的崛起,也必将推动未来高质量开发。

用好科技创新“密钥”。油田持续攻关库车山前复杂山地构造精细描述技术,全力破解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产出规律的谜题。超深气井储层改造技术将单井平均无阻流量提高至203万立方米,增幅超20%,地层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强化工程技术支撑。油田推行“一井一策、一层一法”,分区块、分层位、分井段制定提速模板,合理选用提速工具,加强盐顶、盐底等卡层技术攻关,相继攻克埋藏深、压力高、开发难、裂缝多、卡层难、窗口密度低6大难关。

塔里木油田克拉采油气管理区油气藏地质研究所所长朱松柏介绍,克深气田是世界罕见的超深超高压裂缝性低孔砂岩气藏。塔里木油田连续攻克装备国产化、气藏水侵、出砂结垢等系列技术难题,建立了超高压气井完整性动态评估及控制技术,实现了气田开发的高产高效。

2020年,克深气田建成我国第一个年产天然气100亿立方米超深层碎屑岩天然气生产基地,开辟了塔里木超深层高压气藏高效开发的新征程。

如何提高单井生产效率?

管理创新推进地下地面一体化

裂缝性低孔砂岩续写辉煌

克深气田作为我国陆上首个超深气田,其天然气上产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难在“水气共存”——以世界罕见的超深超高压裂缝性低孔砂岩气藏为主,由于其埋藏深,水体能量充足,水与气普遍共存。气井一旦见水,产量就会锐减。

难在“稳产困难”——主力气藏水侵加剧,水侵成为持续稳产的最大影响因素。

难在“青春不再”——克深气田在高产的同时,见水井占比高达47.3%。

如何为天然气上产打足“底气”,再夺生产主动权,成为治理克深气田水侵的必答题。

塔里木油田明方向、定战略,强化地下地面一体化,科学编制克深100亿立方米持续稳产方案,逐步完善治水脉络,与水侵速度“赛跑”,最大程度提高单井采收率。

问题指引的方向,就是管理创新的方向。塔里木油田克拉采油气管理区持续推动地质、工程、地面一体化协作,不断完善气田开发生产配套技术,确保气田持续稳定地为国家能源供应贡献力量。

从经营的角度管好每个气藏,用效益的观点管好每口气井。科研人员持续以老油气田综合治理为抓手,按照“潜力总是蕴藏在大量精细工作背后”的原则,通过深化断、缝、砂、隔的耦合关系研究,开展老井测井解释、试油等大数据分析和融合研究,形成“屋顶天窗”“一口井水淹不代表所有产层水淹,不是所有见水井都怕解堵”“传统低电阻解释水层不一定是水”3个重要认识,有力支持克深气田3口老井挖潜成功。

“防”水当先,做实做细气藏管理工作。地质人员严格实行“一井一策”制度,深入梳理、分析单井资料,充分掌握单井的“前世今生”,开展超深复杂构造油气藏断裂精细识别等技术攻关,探索单井堵水、注气阻水、解水锁等二代技术储备,形成“控、排、调、堵”组合拳。同时,与“水”赛跑,瞄准工程技术瓶颈,持续完善地面配套工艺,全力保障地面高效生产。

以科技为翼,克深气田实现100亿立方米稳产道阻且长,未来可期。

本文原载于2024年5月14日《中国石油报》头版,原标题为《克深气如虹——我国最大超深气田持续稳产透析》

记者:苏华 特约记者:王卫华 通讯员:吴伟民

摄影:陈士兵、陈梦羽

编辑:杨子仪

责编:何丽

审核:向爱静

往期回顾

重磅!中国石油注册成立多家新公司!

太酷了!多位院士联袂推荐!

6项认证!中国石油54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