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是系统的不平衡达到了极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经济危机是系统的不平衡达到了极致?

始源科技编辑整理

原创newsfeed

2015年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报告》中显示,在中国储蓄最多的10%家庭,拥有全部储蓄的75%;另外35%的家庭能被称之为储蓄较多,他们占有全部储蓄的25.1%。最后,剩下55%的家庭人,其储蓄金额的金额在总储蓄中占比是多少呢?是0!

2019年同样也是西南财经大学的报告《中国居民杠杆率和家庭消费信贷问题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2019年8月,我国个人房贷余额从9万亿大涨至25.8万亿,年均增速达23.4%,其中,首套房贷增速15.8%,多套房贷增速32%。

2018年,我国家庭在多套房上的贷款占比已经高达65.9%,超过了首套房。更为关键的是,存量房贷中47.1%是用在空置房里,造成了信贷资源的巨大浪费。

去年底,同样是该中心发布了《2018年三季度城镇家庭资产指数报告》,对全国城镇居民家庭购房目的有过精准的研究和测算。报告显示:2018年三季度,从全国城镇家庭新购房的目的来看,投资用途占58.2%,改善需求占26.7%,而首次购房的刚需仅占15.1%

过去10年间,我国居民的购房目的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刚需:从69.7%降至15.1%;

改善:从10.8%升至26.7%;

投资:从19.6%升至58.2%。

我们长期面临着居民杠杆稳定性的重大考验。再宽松也无法触及杠杆过高,现金流枯竭的几千万,上亿的居民。不需要大规模违约,只要居民杠杆增长严重放缓,后面就都是正反馈了。中国居民已经连续四年每年新增债务超过一万亿美元,创下了人类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上一个记录保持者是次贷危机前的美国居民,连续三年每年新增超过一万亿美元负债。中国居民还能不能继续打破记录?当然可以,所以路径决定了,但时间不确定。

现在的资产价格想拉起来太难,特别是房子,大量的二手房在哪里挂着,要想再拉至少得消耗当下挂牌量的三分之一才会带动,关键是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买家了,很多地方再跌一次,就直接回到2007-2009的价格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房地产一花开后百花杀,百业凋零,最终房地产也会花落凋零,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央行不得不冲天印钞几十万亿救助,黄金成为无法换汇的人们的唯一选择。

黄金其实就是一种古老的货币,没有太多内在价值,也没有利息。但是任何一种法币,其实也没有内在价值,只是法律规定用于交换。但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的法币其实只是对银行的债权。你的储蓄早就被银行贷款放出去了。

从逻辑上讲,银行资产负债表总是平衡的,有多少债务就有多少储蓄。但是拥有大量储蓄的和背负大量债务的不是一群人,极度不平衡。最终高杠杆崩盘,只能通过拥有储蓄的人的损失来平衡系统。不管愿意不愿意都会这样。

按照达里奥等人的说法,这样先加杠杆发展经济做大蛋糕,然后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印钱宽松去杠杆,收拾烂摊子的做法是值得的,因为经济大发展了。但是放在中国就不一定了。中国不会只有纯粹的经济问题。

所以国家希望的过程是:企业、政府、居民信用扩张,创造贷款,让少部分人拥有大部分储蓄。然后通过某种方式让拥有储蓄的少部分人把储蓄均匀分给加了太高杠杆和企业的政府,实现平衡发展。但是居民加了太高杠杆就比较麻烦,很难救助。国家均分居民储蓄的方法很多,威逼利诱,国家印钱量宽救助都是。

只要信用扩张,银行资产负债表膨胀,左边贷款增加,右边自然储蓄会增加。居民的高额储蓄是信用扩张的必然结果,而且很大概率是借贷的人与拥有储蓄的不是同一群人,存在20/80的幂率分布。现在国家倡导居民储蓄进入股市,其实就是要这些掌握了储蓄的人把储蓄转移给高杠杆的企业和政府实现去杠杆。

银保监会明确提到“抑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貌似这是第一次公开这样的提法,言下之意就是居民杠杆率上升过快已具备构成宏观金融风险的特质,需要控制。从“居民加杠杆还有巨大空间”到“抑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只用了短短数年而已,再次显示过去几年宏观增速的基本稳定只是依靠四大宏观部门轮流发力加杠杆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十分有限。

现代银行体系导致的信用货币创造造成的结果就是作为信用主体的未来现金流被贴现到现在,造成了现时的货币泛滥,但这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印钞,而且会造成现时供给增长和未来的需求预期不匹配(因为大量的信贷派生信用货币最后演变成了巨量的产能投放和企业、家庭部门的长期负债大幅上升,未来的可支配现金流剧降,未来的需求被杀鸡取卵),这个促使长期的供应过剩和极低利率和低投资回报率的蔓延,一旦需求增量停止,整个世界就会面临着赤裸裸的存量份额竞争,而且造成了除了垄断性行业的垄断(头部)企业以外其他行业和企业都面临着利润低迷和生存危机。遗憾的是,从目前看起来,这一切短期内根本无解。

其实仔细想想,目前绝大部分资产其实都是其他人的负债,债券是、股票也是。资产的暴涨是建立在其他人的负债暴涨的基础上的。信用扩张贴现到到今天就是实现暴涨的过程。建立在他人疯狂负债基础上的资产如同空中楼阁。如果危机到来,需要转移到不是他人负债的资产中。

信用的本质就是债权和债务,所以信用货币爆发的当下,全世界各个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都在大幅扩张。

那有什么富人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穷人在负债前行。

重大金融政策错误可能急剧加速这个过程。比如为了保增长,不顾通胀,强行降准降息,造成通胀预期发散,资金过度宽松,投机资金炒作实物资产,通胀失控。另一方面也可能让房地产反弹,把居民最后的借贷能力榨光,然后新增借贷彻底断崖。目前看……

负利率最大问题是政府常规征收铸币税的途径遇到巨大障碍. 通胀情况下铸币税最高的税率是针对普通人, 富裕阶层有实物/金融资产升值的补偿, 而普通人没有. 同样通胀水平下, 后者损失的实际购买力比例要大于前者; 然而一旦变成负利率, 普通人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储存现金, 规避负利率传导产生的名义铸币税…

政府还是看的非常远的。未来的惊涛骇浪,必然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应对,包括负利率。未来要保证负利率的效果,就必须推区块链为技术的数字货币,让囤积现金变为不可能。

根据居民现金流的情况,以及消费萎靡,通胀高涨, 或者居民信用扩张会严重放缓。一年左右,居民很大概率会转为信用收缩。这是基于对居民现金流的计算,通胀会严重消耗居民现金流,因为基本的吃穿用是刚性的,与此同时,就业压力也会减少居民现金流。

经济危机很可能就是系统的不平衡达到了极致,引发了链式反应。从逻辑上讲,银行资产负债表总是平衡的,有多少债务就有多少储蓄。但是拥有大量储蓄的和背负大量债务的不是一群人,极度不平衡。最终高杠杆崩盘,只能通过拥有储蓄的人的损失来平衡系统。不管愿意不愿意都会这样。因为你的资产是他人的负债。

复杂系统的演变,事后总结都是头头是道,逻辑紧密,环环相扣,似乎是确定的。但是,在事前,则充满变化,不确定性很高。在复杂系统,从微观上可以是确定的,但是从宏观上看,稍微长时间看则是完全不确定的。这两者的盾其实就是复杂系统的本质,即无处不在的复杂反馈 。

一个趋势的发展,实际上是信息传播的过程,从极少数人意识到,到先知先觉的人开始意识到,到大部分人意识到,最后是后知后觉的人意识到。这个传播过程本身也推动事态的发展。政府监管部门往往是最后发觉的人。他们的行动往往加速趋势。

区块链人小程序

世事难料!为防止失联,你还是把备用号都扫了吧?你看,我们也有Pro版了,另外也可到新浪微博“始源科技-区块链人”找我

如果还没关注“区块链人BlockChainer” 姊妹公众号(非备用号)

如果还没关注区块链人-小程序

如果你还没关注公众号

打赏小编

关注新钛资本官网-区块链基金TMF FUND

网页链接

区块链人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