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增长55%,溜溜梅的品类创新之道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青梅零食之王的“铸剑精神”

“你没事吧?你没事吧,没事就吃溜溜梅!” 相信各位都曾被溜溜梅这句魔性的广告语洗脑。

溜溜梅名字中有一“梅”字,皆缘于创始人杨帆与“青梅”的结缘。两千多年前,吴国铸剑大师为了铸造一把好剑,纵身跃入火炉,人剑合一,方铸成“干将”、“莫邪”两把神剑。这种“铸剑精神”于溜溜梅公司体现得淋漓尽致。杨总将人生所有的热情都投入了青梅事业,一生只做好一件事:“让青梅食品成为主流”。如今,溜溜梅专注青梅食品22年,掌握青梅全产业链,已是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青梅零食品牌。

二、溜溜梅,逆势增长55%

溜溜梅上月举办了年中经销商动员会,558家经销商实现增长,其中120家经销商增长超过100%,公司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达55%。

曾经一度陷入增长瓶颈的溜溜梅,为何能在今年逆势增长?亮眼增长数据背后是溜溜梅的“品类创新”功夫。

延伸还是聚焦!溜溜梅要不要做果冻?

黑岩和溜溜梅的合作因梅冻而开始,和杨总的第一次沟通就聚焦了一个问题:溜溜梅要不要做梅冻?

梅冻是公司旗下众多产品中的一个,之前服务溜溜梅的头部战略咨询公司曾建议直接砍掉这个产品。理由也很充分:果冻只有一个品牌“喜之郎”,梅冻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溜溜梅是做梅子的,不能延伸做果冻!

企业发展到底是聚焦还是多元化?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无数企业家。

黑岩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发现,企业的发展既不能机械式地聚焦,也不能盲目多元化。过度聚焦会错失发展机会,盲目多元化则危及企业生命。企业健康的发展,是要有节奏地进行品类创新、踏入新赛道。形象地说,就是要一棵一棵地“种树”。

为了做到这点,企业必须要学会时刻观察外部竞争环境,从大量可能性中,发现为数不多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市场机会。一旦锁定机会,就要重资源投入,将其打造为新的增长曲线。

经过黑岩研究,溜溜梅急需确立第二曲线、推动企业增长,而果冻品类则存在巨大的创新机会。梅冻不仅具备产品优势,而且公司也极具先见之明地注册了“梅冻”商标。

综合来看,溜溜梅此时非常适合踏入果冻赛道。

梅冻不仅不应该砍掉,而且应该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打造新品类、新品牌,成为公司的第二曲线!

梅冻:果冻界的元气森林

很多企业对于新领域强大的对手,往往会心存畏惧而不敢前行,却不知强大的对手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元气森林洞察了0糖的机会,进攻可口可乐。溜溜梅则洞察到了果冻品类存在的巨大痛点:现有产品含有太多的防腐剂、添加剂,导致年轻人不爱吃、妈妈不愿意买给孩子吃。因此,梅冻确立了“天然”的品类价值,创造出“天然果冻”新品类,一举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鲁迅有诗写到“心事浩茫连光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企业也是一样,正确应用品类创新方法,完全可以打破巨头垄断的行业格局。

品类创新激发企业家精神

新品类的概念,可以通过专业的方法研究得出。但是从概念提出到真正落地,还需要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企业家。没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再好的品类创新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转化为实际成果。苹果能成为今天的苹果,一方面是因为乔布斯有惊人的市场洞察力,并能将其提炼成具体的品类概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乔布斯有强大的意志力和执行力,能整合各种资源,倒逼公司各部门甚至供应链各环节,打破常规。从早期的Apple图形界面电脑,到后来的iPhone、iPod、iPad,莫不如此。

梅冻也是这样。“天然果冻”新品类方向的提出,激发了企业家的创造性与热情。杨总亲自带队研发,全程跟进,在日夜坚守与打破困难的勇气下,天然果冻最终才得以呈现。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1、世界级的研发团队:溜溜梅邀请中、日、德三国的顶尖专家,经过上万次的反复试验和1000多天的努力,攻克“天然果冻”研发难题。梅冻通过了全球顶级的BETA实验室(ETA Analytic,Inc.)认证:对梅冻进行了全面的成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纯天然,不含任何合成成分”。

2、全球最好的原料:梅冻使用了天然水果果浆(传统果冻使用果汁)、地中海天然刺槐豆胶,天然魔芋粉(蒟蒻)...。其中的青梅原浆,是溜溜梅依托独家萃取技术,采摘当季A级大青梅制成的天然鲜果浆。其中的成本和难度,可想而知。

3、最高级的生产设备:溜溜梅和日本知名食品企业ORIHIRO株式会社签下战略合作,整套引进价值3000万/套的生产线,利用“正压过滤无菌锁鲜技术”,保证了梅冻“0防腐剂、0人工色素、0脂肪”的高品质。

“天然果冻吃梅冻”:语言的艺术魅力

当下定位咨询界因“高端、销量领先、新一代”满天飞,而被不少人诟病。其中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语言艺术的理解和运用。

《定位》中写道:“有的人做不好定位,因为他们被词语框住了…他们让字典主宰了自己的生活”。“天然果冻”正是具备语言应有的艺术魅力,进入心智的同时使顾客愉悦。

三、品类创新引领老品高速增长

日式梅饼:品类名是新品类的“起手势”

溜溜梅于2019年就上市了高端产品“无核青梅”,但动销乏力,溜溜梅和黑岩经过研讨,决定重做该产品。

研究发现,无核青梅是一款好产品,但核心原因在于“无核”的产品名无法彰显价值,打动不了顾客。想破局,必须进行品类化打造。新品类的第一步就是起个好名字。好的品类名,可以彰显价值,对接需求。

例如,2010年前后,上海豆芽销量大户创新出了掐头去尾的绿豆芽,命名叫“无根豆芽”。但因为价格贵,而顾客又感受不到价值,遭到滞销。后来将其改名为“银芽”,再度上市并提价,一度成为公司最赚钱的产品。

同样,顾客看到“无核青梅”,直接的认知就是经典产品去核而已,无法感知背后的原料工艺升级,价格稍提就难以接受。黑岩走访市场发现,市面有款叫“梅饼”的高端产品,虽然被其他家都当作口味来做,却量价齐涨。

借势市场、顾客认知基础,我们将“无核青梅”改名为“日式梅饼”,凸显高端属性,创新推出“日式梅饼”新品类。

“日式梅饼”刚上市就大受欢迎,目前收获了98.3%的消费者好评率以及70%的消费者复购率,并持续增长。

雪梅:热销20年,洞察产品深层价值

溜溜梅畅销21年的经典单品雪梅进行了全新升级,确立了“冰爽怡神”的品类价值。

经典产品,往往都有着深入人心的价值,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价值挖掘出来并放大使用。研究发现,大量的顾客对雪梅的反馈非常一致——喜欢雪梅冰冰凉凉的味道。黑岩项目组负责研究的同事每天吃雪梅,甚至越吃越“上瘾”。我们把顾客口中的“冰冰凉”进行了价值雕刻,提炼出“冰爽怡神”的品类价值,并进行了包装焕新。

在刚刚过去的4-7月内,溜溜梅雪梅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经典休闲装增长近四成,也成为今年来整个快消行业少有的高增长传统品类。

脆青梅:引领青梅零食迈入“鲜脆”时代

猎奇、追求新奇口感口味是现代顾客、Z世代对零食的消费特点。溜溜梅极具创造性的研发出了“脆青梅”,引领青梅零食品类进入了新高度。

“鲜、脆”的脆青梅,完全不同于“干、硬”的蜜饯和“软、糯”的经典青梅,引领青梅零食进入了“鲜脆“新时代。

溜溜梅的脆青梅选用黄山山脉A级大青梅,当日采摘当日加工。使用独家浸糖蜜制锁鲜工艺,真正做到0添加人工色素、0添加甜味剂。

我们对其进行了重新开发,确立“鲜脆爆汁”的品类价值,重构了包装信息,放大“脆青梅”品类名,强化了与消费者的沟通。今年4月一上市,便虏获了无数顾客芳心,销量立竿见影地收获了超过50%的大幅增长。

溜溜梅还有更多的品类创新在路上,会源源不断地给顾客带来新的惊喜,也给中国零食行业带来自己的贡献。

四、品类创新—企业增长新引擎

我们发现没有学习品类创新方法,没有认识到品类创新价值,还在“黑暗中摸索”的企业,往往会犯以下三个错误。

一、为谋求增长开发更多的产品。开发更多的产品,其实是企业内部的内耗内卷。为避免企业陷入产品创新陷阱,企业要注意遵循“321品类创新法则“:每年种下3颗种子(3个创新产品),要重点培养2颗种子发芽,要精心培育其中的1个,让它最终长成参天大树。321法则每年都要在企业内部持续。

二、唯恐落后,追逐热点概念。追风口,什么热做什么,最终使得企业丧失发展焦点,节奏紊乱。

三、品牌老化,归因缺乏传播创意。希望用传播创意新颖的玩法使品牌焕新,结果却适得其反。

解决问题,一定不能只看表象,要进行苏格拉底之问、寻找真因。黑岩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发现,这三个错误背后的根本原因,其实都在于企业没有能够洞察到外部机会、进行品类创新。

品类创新,可以使企业从纷繁复杂、无穷无尽的产品开发内耗中摆脱出来,创造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东西——新品类,并在战略上使其成为企业运营的“焦点”,从而焕新品牌、推动企业高质量增长。

我们欣喜地看到,品类创新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品类创新的方法也正在被包括溜溜梅在内的黑岩客户所应用。特写此文,希望更多的企业实践品类创新,使其成为企业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