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用“华与华方法”指导战略!一“定位理论”与“华与华方法”的本质区别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前不久,华与华董事长华杉老师专门做了一场直播,对“定位理论”进行了批判,整场直播的偏颇和错误之处不胜枚举。华杉老师输出的一些广告创意和设计观点,企业基层和中层员工听听倒也无妨。但如果企业家听信了这一套,甚至用华与华方法去制定企业战略,很容易让企业走弯路。

因此,我们特意写了这篇文章,只为把“定位理论”和“华与华方法”两者的本质区别说清楚、正本清源,帮助各位企业家和学习营销的朋友,拂去眼前迷雾,少走弯路不入坑。

黑岩战略定位团队来自里斯定位、君智战略、华与华、BBDO,对“定位理论”和“华与华”方法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定位理论“是战略,”华与华方法“是战术

对于华杉老师在所谓哲学层面对“定位不是理论”的论述,这里不做探讨,我们历来反感脱离企业实际的“掉书袋”式发言,这里统一称为“定位理论”和“华与华方法”。两者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定位理论”解决企业的战略问题,而“华与华方法”解决企业的落地战术问题。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例如:一个企业,它的核心业务是什么?为什么要把绝大部分资源集中到这块业务而不是那块业务上?一个品牌,如何在顾客心智中创建自己的差异化?同时,战略还需要根据竞争环境,去构建自身竞争优势,进行资源取舍和运营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华与华方法的核心是“超级符号”和“品牌谚语”,解决的都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问题,而不是战略问题。超级符号提高视觉传播效率(货架突出),品牌谚语提高语言的传播效率(押韵好记)。例如:logo一定要大、产品包装设计加上花边符号在货架上更凸显、slogan要用顺口溜,这些都是战术。

如同一个人走路,首先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方向,这才是最重要的。战术只能教你怎么走路比较节省体力。如果方向都没找到,就开始研究怎么走得快一点,只能是越走越错,在错误路上越走越远。

因此,华与华方法本质上是设计方法(视觉设计和语言设计),不能够用来指导战略。华与华公司本质上也是一家广告策划设计公司,例如,华与华有完整的设计岗位,而战略定位公司只有“咨询顾问“这一个岗位。

华与华岗位分布(根据华与华官网、BOSS直聘公开资料整理)

二、定位源于战略、引领战略

华杉在直播里讲到,《定位》一书最早的中文译名是《广告攻心战》,“定位”相当于“USP”(独特销售主张),这真的是对定位最大的误解,也是很多人攻击“定位理论”时的常用说辞。

定位理论起源于广告不假,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两位大师早年也都在通用电气(GE)广告部门工作。但是,看一个理论方法是战略还是战术,不是看出身于何处,而是要看出身的时候,在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诸葛亮一介布衣,未出茅庐时便构思了“三分天下”。韩信点兵为何能多多益善?因为在韩信饥寒交迫尚未从军时,便在思考如何行军布阵。

1969年,里斯和特劳特两位大师发表文章《Positioning is a game people play in today’s me-too market place”》,第一次提出“定位”概念时,便指出“通用电气和RCA美国无线电公司进军电脑业务将无功而返”。这个问题事关两家企业的重大发展方向,是战略问题。

1969年美国《工业营销》杂志发表论文《定位:同质化时代的竞争之道》('Positioning' is a game people play in today’s me-too market place) 《定位》一书谈的也都是战略:领导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跟随者可以做什么……这都是关于业务方向的选择。

也就是说, “定位理论”从开始诞生之日起,思考和研究的就是战略问题,而不是如何进行设计、如何提高传播效率这种战术问题。

华杉老师早年也曾在包装/VI设计公司任总经理。我们从公开资料中能看到,华与华公司从自诞生至今,主要思考的都是包装设计、logo设计、广告语怎么说、广告片该怎么拍,这样的问题。

2000年,华与华为第一个客户喜悦洋参设计的包装、广告片、海报物料等(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所以我们才说,定位源于战略、引领战略。自始至终,定位理论解决的都是企业和品牌的战略问题。

三、战略不对,设计白费

道理归道理,最能说明问题还是案例,尤其是两个方法体系服务过的同一个行业,甚至同一家公司的案例,这样才能最直观地体会到用“定位理论”和“华与华方法”指导企业战略带来的巨大差异。

1. 零食行业:洽洽小黄袋每日坚果

洽洽食品是华与华和里斯定位都服务过的企业,现在也是我们黑岩的客户,最具典型性。当时洽洽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需要在瓜子之外寻找新的增长极。里斯公司帮助洽洽在众多业务中识别锁定每日坚果赛道,成为公司增长的第二曲线。

华与华其后介入,在里斯服务的基础上,帮助洽洽小黄袋设计出“绶带”超级符号和“保鲜”品牌谚语,重新翻新了产品包装,提高了货架能见度。(目前洽洽小黄袋的包装已经被BBDO广告重新优化设计升级)。

这是定位理论与华与华方法差异最直观的体现:定位理论帮助洽洽锁定赛道(每日坚果)、确立战略,华与华进行每日坚果的包装设计、新年礼盒设计、终端货架物料设计和广告片的拍摄。

2.婴幼儿奶粉行业:飞鹤vs 聪尔壮

2015年之前,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奶粉严重缺乏信心,本土奶粉企业完全被外资碾压。在这种局面下,君智战略定位给飞鹤奶粉指明了发展方向:调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认知,定位“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进攻强大对手(外资品牌)无法反击之处。在正确定位的牵引下,飞鹤迅速发展,从2015年营收仅有36亿,到2021年营收已达227亿元,成为行业第一,并扭转了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感。

“定位“引领战略的威力在此充分得到了展现。

同为国货,聪尔壮奶粉(晨冠集团)与飞鹤面临的问题和困局是一样。2017年,晨冠集团和华与华展开合作。华与华的服务成果则完全停留在传播设计层面。“宝宝聪尔壮,全家都兴旺”的顺口溜品牌谚语、解读成寓意健康强壮的小老虎IP、试图让消费者在远处就能看到的虎纹“超级花边”,无一不陷入自嗨模式。

不知从何时起,华与华给客户“画娃娃”当做IP已经成了套路。尤其是一个集中了这么多元素(披风、皇冠、老虎)的符号,真不知有几个消费者能领会到华与华的“良苦用心”。

如今,飞鹤已是超两百亿巨头,聪尔壮在哪里?天天琢磨终端设计,而不去思考战略,聪尔壮俨然已经错过了行业黄金发展期。华与华不懂战略,在这个案例上尽显无疑。

这里在给大家分享一个知识点,为什么华与华给洽洽小黄袋设计的包装有作用,给聪尔壮奶粉设计的包装却不尽人意?

因为两者的品类不同。奶粉品类消费是重决策,消费者指名、寻找购买为主,而不是走到货架前随机挑选。零食品类是轻决策,消费者多为随机、冲动购买。

所以洽洽小黄袋终端视觉抢眼有效,聪尔壮奶粉没有找到品牌差异化、实现心智预售,所以无论包装多么抢眼,消费者也会视而不见。这就是黑岩方法论里“理解品类”的重要性。

3.电动自行车行业:绿源vs雅迪

绿源电动车是华与华给企业制定了错误战略的又一典型案例。

华与华给绿源制定的战略是“解决电动车安全问题”,并以此提炼出“选绿源,更安全”品牌谚语、“安全之盾”logo和“黑白格”超级符号,并拍摄了“绿源电动车钢板加厚30%”的广告片。

绿源电动车主打“安全”的核心问题在于:对“肉包铁”的电动自行车品类,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讲“安全”,这是品类天生的特性决定。所以我们经常说“给品牌制定战略,一定要理解品类”。

值得一提的是,绿源项目应该是华与华“持续改善”方法的标杆,华杉老师本人还亲自去绿源门店进行“清扫”,以此号召全部门店都效仿(可能认为把门店擦干净,消费者进店率和购买率就高了?)。这就是典型的战略要务不清、做事抓不住重点。

华杉老师亲自擦拭绿源电动车(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反观君智战略给雅迪识别的“高端”定位,指明了一个清晰可行的发展方向。这个行业最大的弊病就是在于充斥了各种低价低端产品,各家大打价格战。雅迪围绕“高端”配置企业资源,升级产品、焕新门店、提升服务、提高价格,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不仅摆脱了价格战的泥淖,也成为了行业第一。

如今,雅迪已经全球领先,绿源早已从行业前三跌落,泯然众人矣。

4.餐饮行业:老娘舅vs老乡鸡

老娘舅应该是华与华被抨击最多的一个案例。平心而论,抛开被设计界吐槽“丑、low”不说,华与华还是给老娘舅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例如升级门店、海报更新、餐具设计,甚至还进行了门店空间设计,可谓非常用心尽力。但这些都只是运营层面的改善,不能解决战略问题。

特劳特战略定位对老乡鸡的服务,并无华与华这么多的运营细节,但是牢牢把握住了战略方向与节奏。

第一,从“肥西老母鸡”改名“老乡鸡”,可谓艺高人胆大。这一改,老乡鸡才从一个区域性的特色鸡汤馆,变成了可以布局全国的中式连锁快餐。第二,定位成“安徽快餐领导品牌”。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抓住了重点——老乡鸡当时在安徽的竞争对手并非肯德基麦当劳这些洋快餐,而是形形色色的夫妻路边店,“领导者”定位可以迅速收割市场。第三,把控了老乡鸡发展节奏,回师重兵聚焦安徽大本营,修炼好内功后,再逐步扩张至全国。

如今,老乡鸡门店已超1000多家、正筹划上市。在老乡鸡、乡村基、大米先生的竞争压制下,老娘舅在大本营杭州、上海的生存发展空间正被日益压缩。

“定位理论”和“华与华方法”,战略与战术的区别,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5.财富管理:唐小僧、信和财富 vs飞贷

在财富管理这样瞬息万变的行业,战略和战术的差异就更明显了,甚至会决定企业的生死。

遵照“有教无类,来者不拒”的原则,华与华服务了两家P2P客户:信和财富和唐小僧理财。按照一以贯之的“精研设计、不管战略”的做法,华与华对两家客户都给出了超级符号和品牌谚语,提高了传播效率,助力品牌爆红。直到2017年,国家对P2P行业进行全面清理,信和财富和唐小僧相继暴雷……这就是没有战略牵引,只进行战术优化的结果。

飞贷则在定位理论的帮助下,一开始定位“随借随还的手机贷款app”服务个人,后根据政策及时调整战略,转型升级为“移动信贷技术领导者”,服务银行和贷款公司。现在则进一步转型升级改名“飞算”,开发出“SoFlu软件机器人“,服务软件开发企业。对战略方向的及时调整,保证了企业生存,也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华为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还能持续保持增长,就是因为不断调整公司战略,始终“为明天未雨绸缪“(任正非语)。思考战略,即使是遇到行业危机,企业往往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不思考战略,企业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

四、望华杉老师 “知行合一”

定位理论强调“以竞争为导向”来制定企业战略,而华与华方法则一直反对竞争。所以华杉老师也是经常讲“泡妞论”(泡妞的关键在于妞,不在于情敌)、“眼睛不要盯着对手,要盯着顾客”、 “竞争是一种幻觉,没有企业是被竞争打败,只有被自己打败”。

有趣的是,华杉老师这次却为何特意做一场直播,大张旗鼓地攻击起“定位理论”来了呢?按照一以贯之的儒家思想,难道不应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只服务好自己的客户就行吗?其实,华杉老师此次抨击定位,本身也是对定位理论的应用——界定竞争、攻击领导者、转化生意。

在这里,真诚奉劝华杉老师一句,“定位理论”和“华与华方法”解决企业不同的问题,两者并不是零和博弈,完全可以共存。直播中可以看到,在上海疫情静态封控期间,华杉老师的家中还放着定位书籍。其实,华杉老师真的没必要眼里盯着定位、琢磨如何抨击定位,而应该身体力行自己的“泡妞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五、“企业社会责任”是中小企业家的心灵鸡汤

华与华定义企业战略为“企业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战略”。华杉也是经常引用德鲁克大师的话“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为社会解决问题是企业业务的核心”。企业家听着,当然是很受用,感觉自己在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业。

华与华企业战略模型(来源华与华官网)

中国大部分企业家都有英雄梦、有家国情怀,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自嗨!孟子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很多中小企业连自身的生存发展都成问题,谈何“为社会解决问题”? 杰克·韦尔奇曾言:“如果你不能做到行业数一数二,你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谈奉献社会”

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保证自己的生存、保持企业良性增长,本身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华杉老师本人对各种管理学思想都有着很深入学习,但对每位企业家不分类型、不分发展阶段地狂灌“企业社会责任”的心灵鸡汤,属实不应该。作为企业家,也要有分辨能力,一定要认清自身的竞争环境,首先解决自身发展问题,不可盲目承担所谓的“社会责任”。

六、定位在中国

中国拥有同一文化背景的14亿人口,是全球唯一的超大规模统一市场。当今,很多行业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竞争程度如同一帮高中生在赛场上打篮球,存在巨大的创新机会。根据我们黑岩的判断,中国至少还有10年的“创新黄金窗口期”。具备品牌打造意识的企业,一旦找准正确的战略方向(注意是战略,而不是战术),加上坚定的执行落地,就可以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头部企业,甚至重整行业山河。
定位在中国、创新在此时,正当其时!

注:本文所有关于“定位理论”、“华与华公司”、“华与华方法”等资料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仅用于品牌营销的专业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