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的ESG之路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0

近日,“酱油一哥”海天味业发布了2023年业绩报告与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3年业绩报告内容显示,海天味业2023年实现营收约245.6亿元,同比下滑4.10%;归母净利润约为56.26亿元,同比下滑9.21%。

据悉,此次是海天味业近十年来首次出现营收下滑的现象,而净利润则延续去年的态势持续下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海天味业的esg表现如何?

环境

在环境上,在追求绿色生产的道路上,海天味业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实际行动。他们通过精心优化能源结构,选用环保材料,并有效减少包装体积以及提升产品耐用性,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同时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他们还实施了包括工艺流程的革新和物流管理的优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碳足迹,为实现绿色生产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仅如此,海天味业在产品健康方面也同样不遗余力。他们致力于推出有机、低糖、低盐、低脂以及营养强化等健康趋势产品,目前已有200余款,全面覆盖了营养健康产品线,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对于绿色供应链的建设,海天味业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不仅严格自我要求,还持续优化供应链的“碳足迹管理”,确保供应链的环保性和可追溯性。通过对供应商进行环保节能意识和技能的培训,海天味业要求供应商达到节能减排的基本标准。

同时,他们还与供应商展开创新合作,如实施PET瓶供应商驻场连线供应和纸箱厂“贴厂专供”等模式,有效减少了中间包装运输环节,进一步降低了碳排放。此外,海天味业还联手供应商进行模具升级和工艺优化,显著降低了电耗,为绿色供应链的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社会责任

在社会责任上,海天味业在维护产品安全与质量方面的表现似乎未能让大众满意。据2022年8月的媒体报道,武汉的张先生在使用海天牌生抽酱油时,第三次开启瓶口便震惊地发现瓶内竟有数十条活体蛆虫蠕动。

更令人担忧的是,此类质量问题并非孤例。通过查阅黑猫投诉平台的相关记录,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海天味业的投诉中多次提及“发现蛆虫”的情况。

食品产业资深分析师朱丹蓬对此表示:“单次的蛆虫问题或许是偶发,但频发的案例则不得不让人质疑产品质量的根本问题,这无疑会严重打击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和形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品行业中至关重要的“营养与健康机遇”方面,海天味业同样表现欠佳。所谓“营养与健康机遇”,即企业能否通过其产品或服务,促进公众在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提升。

对于加工食品行业,MSCI给予这一指标的权重高达8.9%,仅次于“产品安全与质量”的12.2%。这本应是双赢的契机,但海天味业却因此遭遇了“添加剂国内外双标”的舆论风波。

2022年10月,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揭露,国外销售的海天味业酱油配料表相对简单,仅包含水、大豆、食盐、砂糖、小麦等基本原料,而国内销售的同款产品却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引发了广泛质疑。此事件迅速发酵,甚至有短视频博主将海天味业酱油与网络热词“海克斯科技”相提并论,形容其为典型的“科技与狠活”。

面对质疑,海天味业三度发表声明,坚决表示其产品中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及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法规要求,且无论国内外市场,公司均提供含添加剂与不含添加剂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然而,这一回应似乎并未完全平息争议。

“添加剂风波”后,海天味业2022年前三季度的业绩遭遇滑铁卢,净利润下滑0.86%。股价也一度大跌,12天内市值蒸发超过400亿元。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海天味业在“普及营养与健康、积累社会责任形象”方面的长期不足。

从经营模式看,海天味业在“营养与健康机遇”议题上缺乏主动投入,其酱油产品占公司总营收的60.1%,但为了追求生产速度和成本控制,缩短了酱油的发酵周期,并加入了多种添加剂来弥补口感和色泽的不足。虽然这些做法符合国家标准,但在ESG标准下,这显然缺乏了对“营养与健康”议题的主动担当。

此外,海天味业还将含添加剂与零添加的产品划分为不同价格区间,这无疑传递出“营养与健康是富人的选择”的信息,与“普及营养与健康”的理念背道而驰。

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会通过资源和技术投入,让“营养与健康”变得更加普遍和平民化。这或许是海天味业未来需要深刻反思和改进的方向。

公司治理

在公司治理上,截至2023年底,广东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股本达到55.6亿股,实现全流通且无限售条件。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由六大股东组成,分别是庞康、程雪、管江华、陈军阳、文志州和廖长辉,他们共同持有海天集团71.80%的股份。

此外,这六大股东还直接或通过海天集团间接持有海天味业55.33%的股份,成为海天味业的实际控制人。其中,董事长庞康作为最大单一股东,持股比例接近20%。除了这六大股东,海天味业的高管团队,包括副总裁黄文彪和董秘张欣等,也拥有较多的股份。

海天集团高管团队的持股集中度高,结合其高薪及高股权激励政策,确保了公司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和动力,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由于高管持股集中和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海天在分红方面表现得十分慷慨。

自上市以来,公司已累计实施分红10次,分红总额高达227.57亿元。在募资方面,公司共进行了两次募资活动,累计募资20.38亿元,其中首次募资19.22亿元,增发募资1.16亿元。

海天集团的分红融资比高达1116.78%,这一数据在A股市场中遥遥领先,超越了99%的同类公司。

在市值管理方面,公司的动作相对保守,自上市以来仅回购注销了607万股限售股,总计投入自有资金不到5000万元。

然而,在股价经历近三年深度回调后,公司终于出台了回购计划:计划于2023年10月30日至2024年10月30日之间,动用自有资金5亿元至8亿元,以每股不超过56.6元的价格回购公司883.4万股至1413万股的股票。

不过,此次回购并非用于注销,而是计划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这样的回购而不注销的策略在市场上引起了一些质疑。

与市值管理上的谨慎不同,海天在研发投入上则显得相当慷慨。在调味品行业这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领域,创新成为了公司脱颖而出的关键。为此,海天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

在2023年,A股调味品上市公司中,13家公司的研发费用总额达到了12.23亿元。其中,海天味业的研发投入高达7.15亿元,占比超过58%,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其他12家公司研发投入的总和。

海天在研发上的高额投入与其作为行业龙头的地位紧密相关,同时也得益于其超过800个规格品类的丰富产品线。这种研发层面的持续投入,无疑将决定公司未来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态势。因此,从海天在研发方面的超高投入来看,未来调味品行业很可能会维持一超多强的“强者恒强”格局。

全部讨论

06-02 23:37

有没有人告诉我,几时分红?

06-03 11:24

别说一哥,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