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公募入局,ESG基金成投资新热土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随着ESG投资升温,市场越来越担心ESG的“漂绿”风险,即夸大产品的ESG属性,甚至为非ESG产品贴上ESG标签。

近期,“漂绿”现象也得到了世界各地监管机构的重视:香港证监会(SFC)最新修订的《基金经理操守准则》(FMCC)要求基金公司加强对组合碳足迹的披露和管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新的披露规则针对声称将ESG因素纳入资管产品和服务的基金公司。

近年来,监管机构大力推动ESG投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已有78家基金公司发行了ESG投资基金171只(同基金不同类型份额合并统计),总规模达2475.01亿元人民币。其中环境主题基金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65.67%。

从年内表现来看,截至11月9日,受A股大幅波动影响,31只ESG主题基金今年以来有30只录得负收益,只有中航瑞华ESG定开债基实现正收益。

拉长时间线,从近三年的业绩表现来看,ESG基金表现亮眼,出现30多只“翻倍基”,公募ESG相关基金规模目前已超过了2000亿元。

其中,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A、汇丰晋信低碳先锋A、中海环保新能源这三只基金位居涨幅榜的前三名,近三年收益率分别为273.06%、266.10%、212.31%;易方达环保、工银瑞信生态A、鹏华环保产业华夏节能环保A等基金近三年也取得了可观的收益,收益率均超150%。

随着大量的新产品设立和机构关注,ESG成为了资管行业的“香饽饽”,势必会带动资金持续流向相应板块。中金公司曾预测,预计到2025年,中国ESG公募基金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左右,那么ESG基金究竟是什么了?

ESG基金,简单来说就是,基金经理在投资时,将环境(Environment)、社会责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这三个最重要的因子纳入投资分析,来评估企业运营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

换句话来说,当上市公司面对自身或市场系统性危机时,有足够社会责任的公司往往能更好抵御信任危机,股票长期回报更加稳定、也具备战胜市场的可能性。

而自2021年以来,受政策推动、监管助力等因素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与之概念相符的ESG主题基金大幅增加。

目前国内的ESG主题基金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纯ESG基金”,指投资策略中完整包含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投资理念的基金,包含ESG投资主题产品及ESG概念主题产品。

第二类是“泛ESG基金”或“广义ESG基金”。指未采用完整的ESG投资理念,仅考量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其中任意一个因素的基金,包含低碳及绿色发展概念产品、社会责任产品。

而现有的投资者对ESG基金进行投资时,通常会采取一定的策略来选择投资标的,常见的策略包含以下6种:(1)负面筛选:剔除ESG指标中评价负面的公司,如出现争议性、有违社会公德甚至违反法规等行为的公司。(2)正面筛选:选择投资某一行业或领域中ESG表现较好的公司或项目。投资者将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选择满足ESG和财务评估的公司。

(3)ESG整合:将ESG风险和机会纳入传统财务分析和投资决策。这种类型包括在主流投资分析中考虑财务因素的同时考虑ESG因素。(4)可持续主题投资:遵循同类最佳法或正面筛选法,即投资组合经理投资可持续性评级和状况最好的发行人。

(5)影响力投资:对公司、组织和基金的投资,而且该投资以获得财务回报的同时产生社会与环境影响为目的。在ESG指导准则下行使股东权力参与企业治理、决策以及行为。(6)规范筛选:根据国际规范(OECD或联合国等发布的规范)筛选符合最低商业标准的公司。

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ESG主题基金投资前景如何呢?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ESG主题基金可带来以下两大回报:一是作为长期投资碳中和主题的工具;二是作为指数投资的加强版,博取超额收益。据了解,除了主动管理的基金外,目前ESG主题也有指数产品可供选择,同样值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要对短期炒作概念和长期践行ESG的产品进行区分,避免被“借ESG”的基金产品误导。

好的ESG基金产品会有高质量的非财务(ESG)信息披露、独立第三方委员会的报告意见,以及基金的行业评价,需要投资者详细了解之后理性作出投资判断。另外,还可以多关注国际主流机构对投资标的的评级变化,以及时调整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