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ESG发展启示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西部证券宏观团队发布ESG研报《海外ESG基金投资案例之日本篇》,文中称,日本ESG基金投资的特征为策略选择上,日本的基金更青睐于ESG整合,分析ESG因素对原有企业估值模型的影响,对原模型进行改善;直接设置筛选条件、企业ESG表现必须达到特定标准才能入围投资组合的情况较少。

日本ESG基金投资主题较为多元化。在2020年10月首次提出2050碳中和目标,2021年5月将这一目标写进法律;三井住友资管、大和资管、野村资管分别于2021年3月、2021年7月、2021年8月成立了名称中带有“碳中和”一词的碳中和主题基金。

此外,在3月29日,SK电讯、韩国电信和LG U+同意设立400亿韩元(C114注:约合3280万美元)的基金,以帮助初创企业开发支持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价值的服务。

在一份联合声明中,三家运营商指出,他们将成立一个包括每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内的咨询委员会,以选择有前途的初创企业并制定融资计划。

运营商表示,该基金的目标是“积极支持在ICT领域实践ESG管理并共同成长的公司”。

每家运营商都将向基金投入100亿韩元,其余资金从外部来源筹集。

2021年,SK电讯与当地和海外组织组成了ESG韩国联盟,14家初创企业被选为支持对象,其中6家公司吸引了总计100亿韩元的投资,3家公司的商业计划实现了商业化。

而美国ESG主动投资基金代表是PCEF,Parnassus Core Equity Fund(PCEF)成立于1992年,规模293.6亿美元,是海外规模最大的ESG基金,主要投资于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管理团队优秀、ESG表现良好的美国大盘股。

其管理公司Parnassus Investment旗下共有5只ESG基金,其中四只为股票型基金,一只为债券型基金。

在国内,ESG在2008年之前还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节能减排目标。

同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中国首个绿色信贷产品。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的通知》。市场逐渐开始关注上市公司规模增长以外的环境和社会责任因素。


2012年,港交所发布了《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指引》,同年,银监会启动了《绿色信贷指引》,国内ESG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

2015年,港交所修订了《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指南》,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并分阶段将部分指标升级为不遵守解释。

上市公司开始自觉、积极地披露与ESG相关的信息,并初步形成了ESG投资的发展基础。

2018年6月,MSCI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 ACWI指数和MISCI中国指数中纳入了233个中国A股成分。

2019年11月27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将所有A股的总包含因子权重提高至20%。

2019年12月24日,富时罗素(FTSE Russell)宣布将进一步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可持续投资能力,包括扩大A股的ESG评级规模,并主要构建数据模型。

随着国际权威ESG评级公司将注意力转向A股上市公司,国内投资者对ESG的投资理念也越来越关注。

中国 ESG 指数和产品在 2020 年后迎来了发展的提速,然而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泛主题类产品占比较大、全主题类业绩优势不够明显,指数的产品跟踪规模小、风险回报特征不稳定。

无论是建立评估体系、选择投资策略,还是培养投资者的认知,ESG与国内市场的深度融合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ESG概念在中国从萌芽到兴起的发展过程来看,ESG概念与国际概念的最大区别在于实施主体。

国外ESG投资主要由投资者需求驱动,而国内ESG的发展更依赖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在政策因素的推动下,绿色金融已成为国内ESG发展的主要焦点。

绿色金融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多个领域,是投资机构投资ESG的重要目标。自2016年初以来,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

根据东方金城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的数据,2019年,中国发行了195只标签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2827.6亿元,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17.47%。

随着ESG投资理念在中国的兴起,市场投资者对更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更可信的ESG评级体系的要求正在迅速提高。

然而,目前国内尚缺乏专门的ESG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上市公司披露ESG相关信息主要是自愿的,缺乏统一的框架,给评级体系的建立带来很大困难。

其实综合来看,海外的ESG实践经验对中国ESG发展有两点启示。

第一是需要建立合适的ESG评价标准,增强中国在全球ESG评价体系中的话语权。

第二是需要因时制宜,选择合适的ESG投资策略。中国目前的ESG产品多为泛主题类产品,采用的策略多是可持续主题投资。

在ESG价值观并未被广泛接受的当下,对于大部分尚未建立起合适ESG评价体系的投资机构而言,可持续主题投资和负面筛选操作更为简单,更适合A股投资生态,但应当注意持仓是否过度集中、排除标准是否合理等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