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医药:走过弯路,还是强者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1喜欢:26

A股港股这么多医药上市公司我肯定没法每个都熟悉,尤其是19年后的IPO大潮里医药相关的更是只能关注到一小部分相对有些看点的公司。但既然我开启了这个讲医药企业的系列那肯定是熟悉的和不那么熟悉的都会讲到,看我文章的各位在现实中从事着各种行业的工作应该有不少人能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到“一通百通”,我就靠着这些知识也好经验也好给各位讲那些不熟悉的公司,毕竟细分行业的龙头总是耀眼且可做对照的,如果有人看多了我的文章发现自己也突然“通透”了,那我就祝贺你又多了一些本领。今天我聊的华东医药就属于我比较熟悉的那种公司,但在讲这家公司之前我需要先为自己做点“降噪”工作,毕竟在我五六年前还高强度看股票社区的时候华东医药这里会有那么几个也许比较“软文”的高粉丝雪球主,不管如今处于低迷阶段那些人还在不在我都先做一个重要的事先声明:客观介绍及评价一家企业总归是有好话也有听起来不顺耳的话,即便是有些话或许不那么好听也不会改变我认为华东医药当前阶段是值得投资持有甚至是值得以当下价格买入的。

那么我们正式开始聊一聊华东医药吧。

第一阶段:内分泌领域的成功者

现在的华东医药号称是医药工业、工业微生物、医药商业、医美四驾马车,但在20年之前华东医药的第一阶段显然能列出的只有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赚钱能力更强利润更高更有发展潜力的肯定是医药工业。而那时支撑起华东医药整个医药工业成功的就两款药,一款是阿卡波糖,一款是百令胶囊。抛开百令胶囊这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成功中成药案例不谈,我们重点谈谈用以治疗高血糖的药物阿卡波糖。华东医药的阿卡波糖在2019年营收已经超过了三十亿,在当时拜耳原研拜糖平已经形成销售的中国市场抢下这么大一块蛋糕便能证明华东医药在医药销售方面的独特实力,一些诸如中国人吃米饭所以阿卡波糖是更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论断甚至到阿卡波糖集采到底价的今天还很有市场其实也有不小因素源于那个阶段厂商的营销。但在阿卡波糖上的成功所造成的路径依赖同样让华东医药没有完全利用好自身优势,以至在发展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具体放在后面的部分讲。

第二阶段:一潮落,一潮升

2020年的国家第二轮集采中华东医药阿卡波糖丢标算是一个转折点,2020年华东医药便几乎停止了业绩增长并在次年净利润由28.2亿降至23.02亿,虽然那个阶段的集采规则尚不成熟有过一些曲折和舆论,华东医药也希望通过推出阿卡波糖咀嚼片来尽量通过差异化维持销售,但显然在我国政策因素和价格因素在药品销售过程中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随后几年阿卡波糖对华东医药的业绩贡献便逐渐降低以至不再提及。

因为集采的影响华东医药在一段时间内股价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很快一项更能发挥华东医药企业基因里的优势的方向起势了,那就是在前些年被爆炒的医美行业。医美行业的爆炒带领华东医药的股价离开暂时的低谷创出了新的高峰,但随着热潮退去无论是医疗行业还是医美行业都进入了回归阶段,这其中华东医药相对于像是丽珠科伦这样的过去作为比较对象的公司而言回调显然要深得多。这便要讲到华东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当下的阶段。

第三阶段:再次蛰伏,再度蓄力

在说当下华东医药之前我先说一下华东医药这个企业的核心三大优势:1.医药商业形成的大资金池所带来的现金优势2.医药商业物流药店等方式形成的供应优势3.围绕以上两点所建设而成的销售优势。看明白了这三大优势就能明白为什么华东医药集采前的阿卡波糖能成功,也能明白为什么医美赛道火热后华东医药能快速成为主要玩家。但优势归优势,我们从最新的2023年年报来看虽然该年创出了历史最高的27.37亿扣非净利润但细分来看医药商业贡献了4.31亿,医药工业贡献了23.30亿,两者相加为27.61亿。这相当于在说华东医药23年医美和工业微生物板块其实是亏钱的,这也侧面说明了医美当下也处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也就是现在四驾马车只有两架马车还在动,这或许也是为何华东医药在年后的反弹并不大的原因之一。至于这两年股价颓势的另一个原因我认为是源自于华东医药在研发上走了弯路。

华东走的弯路

华东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有创新的战略,且华东凭借着自身的财力也在国内外做了很多投资引进以及开发的工作,但是因为早期华东自身在糖尿病领域的成功过往导致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糖尿病药物作为其主要的开发方向和资源倾斜的重点,我现在以一种回看的视角去再分析华东医药就会发现将研发重点放在糖尿病领域上是完全无法好好利用华东医药自身的优势的。

华东医药其实最核心的优势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国内药企中较有钱的那一批,但糖尿病看似是大病种病人群体多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不是研发的热门方向,这里面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因为糖尿病在今天已经是一种能通过药物治疗达到长期生存的疾病了,再往后的研发方向便只能着力于提高病人依从性的角度,也就是必要性其实并不那么强,完全不像抗肿瘤领域那样大量临床需求未被满足。因为不是热门赛道所以开发的这个赛道药物的公司较少,从事开发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同样少,再细分到具体方向就更少了,研究人员少这个领域能作为研发带头人的就更更少了。这时候一些公司为了弥补这个缺陷通常开发这一类药物的公司老总就是能做带头人科学家,并围绕着老总去补充研发人员形成一个开发团队。但明显华东这样的企业构成所需要的领导者更多的是管理方面的人才,而华东最大的优势有钱却又只能在糖尿病这个极少的人才选项和极少的对应标的药物之间做选择。说实话华东基本上是国内最早涉及小分子GLP-1的公司(小分子GLP-1主要优势在于生产更容易成规模且更适合做成口服剂型,但目前为止小分子GLP-1世界上暂未有成功上市的案例,大多受阻于明显的副作用和肝毒性),其从$vTv Therapeutics(VTVT)$ 公司引进的TTP-273基本上已经是国内最早,其也一直致力于胰岛素的仿制和其它GLP-1类药物的引入和仿制。但最终地特胰岛素临床到一半下马,TTP-273同样临床停滞最后终止合作,这都是源自于非热门赛道人才和对应标的匮乏的原因,也就是选择有限情况下钱的效果也没那么大。另外仿制的利拉鲁肽虽然首仿上市但却很难在胰岛素已经集采的当下在糖尿病领域成长为核心,只能靠着减肥这个适应症为其提供一些想象空间。但最终减重领域火起来的毕竟是司美格鲁肽,华东医药未来无论是仿制还是引进侧重点也已经转向了减重,也是因为减重带火了GLP-1才让当下这个赛道选择多了起来,也只有当下那些主要优势是现金流和销售的企业花钱才有更多选择和效果。

如果我们现在来一次马后炮,假设华东的创新药方向一直是以抗肿瘤为主要方向,那么华东从资金优势来说无论是市场上各个临床阶段不同靶点不同特点的创新药可选择的都非常多,即便是自建研发管线在整个市场上的能作为带头人的科学家可选择的也要多得多。再凭借华东本身的供应链销售优势以及抗肿瘤药高单价的特点华东医药是完全有能力赶上前一波PD-1的红利并且当下在抗肿瘤领域的研发进度也不会显得要落后其它公司一大节。但华东医药在创新药领域的广撒网终究是能捞上些好鱼的,华东医药引进的全球首个卵巢癌ADC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如果顺利年内应该就能批了,华东医药拿了这个药的国内权益,而这个给授权的原公司本身也已经被艾伯维101亿美元收购了,现在更多人其实也已经意识到了哪怕国内抗肿瘤再卷能赚钱的还是抗肿瘤,华东医药未来靠着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赚到钱后也许管理层也会明白早投入到抗肿瘤就好了。

写在最后

对于华东医药我一直觉得是一家不错的公司,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华东的管理层非常在意业绩,也非常在意股价。我还记得在阿卡波糖当时受集采影响的时候华东的管理层算是很有危机意识了,后面业绩下降更是直接道歉以及承诺,并没有像大多数公司那样做一些推诿。但也正因为华东医药管理层过于在意股价和成绩导致有时候自夸地又有些过头,年报里恨不得把自己所有东西都写成重大突破,这种可能是根源于国企改制留下来的基因吧。其实有时确实过犹不及,投资者因为你的表述达到了过多的期待却又无法从业绩上实现时就难免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股价这时反而会遭到反噬。另外华东医药的管理层做的很多选择也都是正确的,比如发力医美,比如深耕药房品类药物,不能要求管理层每一个决定都是完全正确的。

接下来的部分按照惯例通过经营可持续性,估值成长能力,生产及营销能力,短期政策风险以及实控人过往经历这五点对华东医药做一个主观的,套路性的评价。

经营可持续性:现金流充裕,资金池庞大,就目前来说持续经营能力无须质疑。

估值成长能力:目前在我的计算中分别给医药商业和医药工业两个板块不同估值后相加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市值,也就是说目前这个价格医美板块业务基本上是白送的,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上市后能带给华东医药的利润我也比较乐观。

生产及营销能力华东医药这一块的能力也是差不多第一梯队的。

短期政策风险:这里一个是国内医美行业未来肯定会迎来一次大的规范(目前我国有8成以上基层美容机构是不具备资质的),算是一个潜在的短期利空,长期的话健康的行业生态会是利好。供应链方面主要还是本轮药房整顿或许会造成一定影响,但对华东整体影响有限。

实控人过往经历:如果按远大集团来算评分会低些,毕竟曾经想主导把房地产业务塞进华东医药。如果以目前华东医药的管理层来说我会给个高分,毕竟这事是华东的管理层给拒绝了,另外管理层也很重视公司业绩和股价,同时分红也持续,没理由低分。

华东医药的个人分析和评价就到这里了,后面还有一个从长期投资角度进行评分以及综合评价就放在微x订月号。纯属个人意见,请谨慎参考。

$华东医药(SZ000963)$

全部讨论

06-13 22:34

你说的华东有个靠谱的管理层确实重要,看看盐湖这样的一坨金矿搞成了一坨屎。华东的销售能力很强所以我还是相信医美板块能走出来贡献利润

06-13 22:28

文字读起来有点费劲。

06-14 00:34

国内的创新药目前看来还是要走license out,国内的支付环境还不友好,引进来不能如同海外那么有潜力,创新这块转型上急不得,管理层还是比较清醒,但能力培育上确实慢了些,所以市场给了个仿制药龙头的估值吧。

06-15 07:02

06-14 06:57

医药行业也是越来越内卷,曾经的“唯一或者第1”已经不复存在?

挺厉害的,虽然明显唱多,至少逻辑自洽,相对全面,超过99成的投资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