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2回复:3喜欢:3
过几年回头看,今天可能是中国电商格局剧变过程中里程碑的一天。
一方面,市场监管总局选择在杭州约谈各大电商平台,公开指出二选一是违法行为,并且将依法展开反垄断调查,等于是当面驳斥了阿里强调的二选一合法合理的诉求。另一方面是格兰仕公开披露就二选一起诉天猫,且已经被受理,这是第一次有企业敢站出来起诉平台。
实际上了解电商行业的都很清楚,这半年以来二选一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境地。有企业主的说法是钉钉一响,公司凉凉。小二一个电话,就能让很多年营收几亿的企业直接濒临倒闭,想想都不寒而栗。
阿里方面应该很清楚二选一是一件失道寡助的事情,但是面对更年轻更具创造力的对手,它也没有太好的方法。所以阿里寄望于让舆论认为二选一合理,再此基础上影响监管层。
最近,阿里一直强调平台付出了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帮助商家更好地发展,所以有理由有立场可以要求商家施行排他性交易。
这个出发点是非常可怕的。电商平台和商家是互利互惠的关系,正是在几百万中小商家的拱卫下,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经济体。商家的资源不是平台赐予的,而是用大把的佣金和广告费用,平等买来了这些资源。
现在,阿里巴巴一个季度核心电商的营收就超过1000亿,其中商家支付的广告和佣金收入高达575亿。没有这些商家持续真金白银的付出,阿里巴巴无所不包的庞大体系也将毛之焉附。
商家是土壤,阿里巴巴是土壤上生长出的大树。树没有理由要求土壤把所有营养灌输给独木,而不去培育其他植被。如果阿里巴巴认为,平台和商家交换了资源,就可以“买断”企业的所有权,那么类似格兰仕这种企业,如果付出最高的广告费,是不是可以要求平台下架其他所有同类产品?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阿里巴巴一直在强调淘品牌的概念,最近,天猫更是表示其帮助平台上的企业实现了10万亿市值的增长,包括强生可口可乐
这种我生万物的价值观令人费解。不论是既有品牌还是新生品牌,阿里都希望将之束缚在自己的体系里,这种霸权理念已经对阿里本身产生了根本性的侵蚀。
阿里巴巴二选一的主要对象是拼多多,后者恰恰是阿里巴巴理念和战略的产物。2013年的时候,阿里方面以“微信不安全,我们屏蔽了”为由,封杀掉了微信。在这前后,阿里以同样的理由封杀了包括百度、蘑菇街等在内的外部平台。
一次次的封杀将阿里变成了一个孤立的平台,商家没有任何方法获取有效流量,包括搜索、导购、社交互动。阿里巴巴负责在外部找到流量,再卖给平台商家,这使得阿里保持了高速的营收增长。
以前,商家可以自主选择推广渠道,现在只剩下一条官道。这种唯一性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在官道里流量资源愈发昂贵的背景下,一些淘品牌披露的财务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每年需要支付巨额的营销费用,才能获取平台的资源。
这样的情况下,商家和品牌会持续寻找新的价值高地,所以拼多多一出来之后,短时间内就能发展到这样的规模,因为市场和品牌需要这么一个产物来权衡和释放。
在这种情况下,阿里选择继续践行更极端的霸权战略,而不是反思过往的策略,这只会逼得几百万商家拧成的绳越崩越紧,当它反弹的时候,阿里一定会遭受巨大的冲击。那个时候,阿里面对的将不仅是格兰仕的匹马立高台,而是万马破中营。
实际情况就像这张图一样,天猫要求品牌商下架其他平台,就像电影里的校园霸凌,他们或许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甚至觉得自己也有委屈和苦衷,没有预料到这种压迫会导致怎样严重的后果,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阿里和品牌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拼多多这种没什么背景也不显赫的平台,只要给品牌一些支持,说不定就能赢得人心。
人心向背永远是最强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没有什么东西是牢固的。

全部讨论

2019-11-05 23:24

没有下架吧,这图做的。。。

2019-11-05 23:16

商家是土壤,阿里巴巴是土壤上生长出的大树。树没有理由要求土壤把所有营养灌输给独木,而不去培育其他植被。如果阿里巴巴认为,平台和商家交换了资源,就可以“买断”企业的所有权,那么类似格兰仕这种企业,如果付出最高的广告费,是不是可以要求平台下架其他所有同类产品?

2019-11-05 23:07

利空美团,有美团的赶紧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