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问答题”转“选择题”——20230905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深成指,跌破了去年10月低点,反而使得走势更清晰。现在更可能是针对过去7个月下跌的反弹,既不是创新高的反转行情,也不是一个7天的小反弹,比较适合参考去年10月~今年1月的反弹。

长线,价值股和成长股分开看,上证50回调是20个月和44%,创业板50回调了25个月和46%,都是很充分的回调;

合起来看,去年4月份是共振低点,时隔16个月之后,今年8月又有机会成为共振低点。而且这2个低点实际上是创业板50的重要低点(上证50的重要低点是去年10月),某种程度讲,上证50是稳定因素,而创业板50才是更活跃、更具主导性的那个变量。换句话讲,虽然上证50的中短线比较强,但创业板50不出来主导行情的话,出现大行情的概率应该不是很大。

创业板50的权重主要由新能源和医药构成:

虽然新能源近2年走势偏弱,但它2019年以来的长线逻辑始终是强者恒强。新能源中短线没有什么强势的表现,只能是等了;

医药股则不再是强者恒强逻辑了,近2.5年的走势过于弱,而且医药股的强势始于2009年,牛市持续了12年,需要更多的时间消化。

综上,中线(3个月),深成指只是反弹,创业板50又看不到起势的迹象,所以不认为是全面的大行情(但也不是最近7天这样的小反弹)。

长线(3~5个季度),分析上证50创业板50科创50资源50,这4个“50”指数:

上证50,代表大盘价值股,包括消费股、金融股;

创业板50,代表大盘成长股,主要是新能源、医药股;

科创50,代表中盘成长股(至少比创业板50小),主要是科技股;

资源50,代表周期股,主要是资源股。

上述4个“50”基本囊括了A股各种风格和板块,这是把“问答题”转化为“选择题”的一种方法。如果上证50是稳定因素,创业板50是主导因素(但现在偏弱运行),那么用排除法,可以考虑剩下的2个“50”。

科创50,2020年7月以来,已经回调了37个月,最大跌幅51%,是主流指数里面下跌时间最长,跌幅最大的指数;

中线,本轮回调是第3轮下跌,跌幅达到了26%,已经与第1波跌幅接近(-30%)。

科创50的权重相对小,好处就是有机会独立走势,其角色更类似10年前的创业板50(2013年创业板50独立上涨96%,同年上证指数下跌7%)。

资源50从属性来讲是周期股,既不是价值股,也不是成长股,使得它相对容易有独立走势。其实际走势也是与众不同,2020年3月才见底,如果有行情,就是押注2020年3月以来的第2波上涨,可参考的第1波上涨是18个月和138%涨幅。

短线策略,观望为主,适中的仓位,继续配置强势板块;

长线策略,重点押注方向是科创50中盘成长、科技、芯片等等)和资源50(周期股),这些指数和板块有独立走强的条件,不需要整体牛市的配合。至于上证50创业板50的方向,主要还是关注券商和光伏,这些指数和板块明显启动的话,就可以考虑牛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