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寻春不见春 ---- 思考巴菲特投资航空股的逻辑(3)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2

“汽车公司的股票常常被误会为蓝筹股,事实上他们是典型的周期股,购买汽车股后放上25年就如同从阿尔卑斯山上空飞过,你只能在空中饱览起伏剧烈的山景,运不及在上坡道路里徒步者看到的美景多。对于大多数股票而言,高市盈率是坏事,但是对于强周期的行业却是相反,畸高的市盈率往往是公司的最低谷,相反,如果周期股票的市盈率开始变低,那么这可能是行业已经接近高潮的标志,投资者获利过程的尾声了”---彼得.林奇


在航空业周期性亏损是家常便饭,无论是收到政策保护的国内的四大航,还是优质管理香港国泰,或海外航空公司,一旦遭遇经济衰退市场萎缩,或者燃油价格剧烈波动,航空公司就束手就擒公告亏损。号称最漂亮空姐的东方航空,2005/2006/2008这三年累计亏损200亿,将历年积累的利润全数亏光,公司管理层告诉你的理由是:国际原油及航空燃油价格长时间在高位巨幅震荡。如此巨额的亏损也只有同是国企的中远,中铝可以媲美,航空,航运,矿业,钢铁是最典型的周期行业。


来看亚洲首屈一指的以高效和最佳服务著称的香港国泰航空,也常陷入亏损境界,1998年首亏,2008年巨亏85.58亿港元,主要原因是燃油套期保值产生的巨额损失。 在2013年~2015年这3年时间内,国泰航空再次由于燃油套期保值亏损了84亿港元。2016年上半年,国泰盈利下跌超过八成,其中国泰航空及国泰港龙航空亏损达到6.18亿港元,燃油对冲亏损达到44.9亿港元,2016年国泰预计再次告亏。有人问维珍的老板理查森,如何成功的变成一个千万富翁呢?理查森一脸轻松的说,“非常容易啊,你首先成为一个亿万富豪,然后买入一间航空公司。”


事实上,老美的航空公司已经具备了国内央企的风范,屡屡亏损,屡屡重组,长生不死。美政府害怕航空公司倒闭造成大量失业,于是不断让资不抵债的航运公司破产保护,撇去债务,重组开业,于是破产的公司无债一身清的重新上场,以超低价格的低成本销售机票,反而活的比正常经营公司潇洒,用巴菲特的话说,这是拆了家具当柴火烧,房子里的政府,管理层和员工们乐呵呵,而屋外的股东们心拔凉拔凉。每次美国航空公司的破产就好像来个舒服的温水SPA , 所幸的航空业巨头们也忍无可忍,来了个市场化的供给侧改革,近十年的全美航空业合并兼并不断,低效落后高成本的公司不断退出,留下的成了精华。

根据2016年报数据,我们来看看老巴投资的航空公司情况:

持仓DELTA 航空 ; 持有公司份额7.5%,投资额23亿美元,市盈率8倍

持仓西南航空; 持有公司份额7%,投资额17.57亿美元,市盈率15倍,

持仓联合大陆航空(United Continental Holdings, Inc.),这是美联航(United Airlines)与美国大陆航空(Continental Airlines)合并形成, 持有公司份额8.4%,投资额14.77亿美元,市盈率10倍。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