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费舍:成长股投资教父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5

菲利普.费舍Philip A. Fisher, 犹太人,祖辈1850年从捷克移民美国,费舍在1907年出生于旧金山,享年96岁(1907年9月8日-2004年3月11日),费舍被称为现代长期投资理论的先驱,是资本市场成长股投资策略之父。小时候他已经对股票市场的存在,股价变动产生兴趣,1920年代是美股狂热的年代,费雪在上小学时,有一天下课后去看望祖母,恰好一位伯父正与祖母谈论未来工商业的景气,以及股票可能受到的影响。费舍说:“一个全新的世界展开在我眼前。”两人虽然只讨论了10分钟,但是费舍却听得津津有味。不久,费舍就开始买卖股票赚到一点钱。 成年后的费舍不擅长社交,性格孤僻和喜欢独处。

费舍1928年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同年5月受聘于旧金山国安盎格国民银行,成为一名证券统计员(按照现代说法是证券分析师)。在银行公司时,他持续观察和思考金融和企业的行为。1931年3月1日,在经济大萧条期间,创立费舍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提供投资者咨询。在其一生中,遭遇三次大熊市,1929-1933年大萧条,股市下跌70%,资本主义是否能够存在的疑问持续了6年,;1946-1950年战后普遍悲观,美国商业生不如死的年代; 1970-1981年,越战和经济滞胀带来的大熊市,股市已死的年代。最终有耐心的成长股投资者获得了巨额回报。

1999年,一直亲自管理公司的各项事务的费雪以91岁高龄宣告退休,在他7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通过投资、长期持有高质量、良好管理的成长型企业,取得辉煌成绩。最经典案例是他在1947年买入陶氏化学,1955年买入德州仪器,1960年买入摩托罗拉的股票,持有时间长达25年,直到2004年去世也未出售。前后赚取超过50倍利润。费舍认为真正优秀的企业股价,每一次都能够超越之前最高点价格的数倍,长期坚定持有好于短期买卖。因为他观察大多数投资者寄希望于短期差价,但却往往卖出后没有回购而错失未来长期利润。而错失的未来利润是短期收益的巨额倍数。

巴菲特读了费舍1958年出版的《怎样选择成长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这本书后,就开始寻找书的作者。巴菲特说:“当我和他见面的时候,我对他这个人和他的思想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格雷厄姆很像,他表现得谦虚而大方,是一个很特别的老师。”巴菲特指出,格雷厄姆和费舍的投资方法不同,但是,这两种方法“在投资界有效并行”。巴菲特在50年的实际操作中,坚持“买入持有伟大企业”的长期投资哲学,是来源于费舍和芒格的思想,因为格雷厄姆过于强调净资产的安全边际,并没有终身持有的思想。巴菲特在1969年说过:“我是15%的费舍和85%的格雷厄姆的结合。” 可以说,格雷厄姆思想的精华是“市场先生+完全边际”,费舍的思想的精华是“精选最优秀的成长股+长期持有”。

费舍的投资哲学:费舍是一个成长型股票投资开创者,他的投资哲学是寻找能够持续成长,永续成功的公司,而且以合理的价格大量买进后,长期持有,除非买入的条件出现变化。他认为数十年的长期统计规律表明, 股价的长期升幅与公司业绩的升幅是基本接近的。因此,寻找持续成长型股票,是长期获得稳定收益的必由之路。而且,长期的统计数据表明,真正杰出的公司,长期的股价涨幅是相当惊人的,长期抱牢真正杰出公司的股票,可以经历市场的波动起伏,而获得很好的收益,远比频繁买卖的策略要赚得多。

费舍在1958年创作的《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历经了半个世纪,其中的投资内容依然没有过时,他告诉我们投资成功的核心,在于找到未来几年每股盈余将大幅增长的优秀股票,真正杰出的公司是能够持续战胜市场,回顾国内优秀上市公司,茅台,片仔癀,腾讯,白药,福耀恒瑞格力,都经历了十年,二十年以上经济起伏的考验。因此,想找到真正杰出的股票,并不需要什么内幕消息,绝大多数的信息和资料都已经公开,唯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投资思维和投资定力。

《怎样选择成长股》提出了寻找优良普通股的15个要点,阐述了投资人的“五不”原则,在63年前提出的这些选择成长股的准则,很神奇是至今仍然是适用的。任何的投资准则,都需要投资者自身的体验,需要经历自己的重大挫折和教训,才会对这些准则有真正深刻的认识。 

菲利普·费雪的投资忠告:

(1)投资目标应该是一家成长性公司,公司有足够市场潜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让营收和盈利长期大幅成长,并且公司内在优势让新加入者无法动摇其高成长。正确判断一家公司的长期销售额曲线非常重要,其中杰出管理层的作用非常大,一个优秀的管理层利用技术革新,创造出销售额曲线大幅度向上。

(2)投资者购买的公司,是在正直和有能力的管理层领导下,当公司遭遇低估和危机的时候,而这些问题在未来是可以解决,因此,当市场误判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使得股票的价格远低于其真正的价值,此时则应该忽略市场的杂音而买进。

(3)不要去预测经济的宏观变化和市场的未来起伏,而要抱牢优质股票,直到公司的性质从根本发生改变,或者公司成长到某个阶段后,成长率不再能够高于整体经济。不要去试图预测经济或股市走向,因为这方面的变动太难预测。绝对不要因为短期原因,就卖出最优秀的企业。

(4)分红率不是判断优秀公司的条件。追求资本大幅成长的投资人,应该淡化股利的重要性。获利高但股利低或根本不发股利的公司中,也有可能找到优秀的投资企业。分红比例占利润比例很高的公司,也许并不是优秀的投资对象。

(5)投资者错误认为所有的股票都会有相似上涨幅度,已经涨了很多的股票不会再涨,而还没有上涨的股票会补涨。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把过去的事实投射到未来。事实上,股票当下的价格变化取决于未来的收益,取决于未来五年是否有持续成长,才是股价能够高涨的理由。过往已经大幅上涨,或者完全没有上涨的事实,仅仅是过去的意义,并无法带给你未来的真理。过去的市盈率只能帮你了解历史,但是决定未来收益率的是企业未来五年的表现。

(6)真正出色的公司数量相当少,当其股价偏低时应充分把握机会,让资金集中在最有利可图的股票上。绝对不要仅仅因为价格上涨幅度很大,暂时出现股价估值过高,就卖出优秀的企业。你如果在购买时候已经完成了正确的工作,那么卖出的时机几乎永远不会来到。

(7)不盲从当时的金融圈主流意见,投资行业的偏爱如同女人的裙子忽长忽短,我已经经历体验了军工,化学,机械,汽车,电子不同流行偏好,造成市盈率的巨大差异。但也不要只为了反其道而行便排斥当时盛行的看法。相反的,投资人应该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好的判断力,彻底评估特定的情境,并有勇气在你是对的时候学会坚持。

(8)不要以为一个股票的市盈率高,必然认为价格脱离实际,而未来市盈率要回归到普通平均值。优秀企业的股票价格,会多年一直保持指数平均市盈率的两倍,也就是20-30倍PE值,因为优秀企业的长期增长总是保持在行业增长值的2倍,这就是为什么优秀企业总是看起来价格很高,而无法让投资者用便宜的价格买到。

(9) 读一切可读之物,多收集资料,当你收集资料越多,你就能在研究中找到答案。和优秀的投资者,企业高管,科学家会谈,可以扩展你的灵感。去拜访企业前,一定要先收集50%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否则不要去拜访公司的管理层,避免受到他们演讲的影响。常常问自己:这家公司做了哪些事情,是其他竞争对手没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