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经济学家去投资可能会输掉裤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普通人对经济学家太多美丽误会。在今日人人讲赚钱的时代,经济学家有很高的江湖地位。专家被认为总是高高在上,把握宏观经济世界的风云变换,神机妙算预测大市走势,挥剑一指点出投资方向,理所当然被投资者们视为苦海明灯。实际的真实内幕是什么呢?来看看瑞信的亚太首席经济学家陶冬的“揭幕”言论,也许可以在当下复杂纷乱的经济形势下,为迷茫的投资者起警醒作用。

金融圈网红陶冬,是瑞信亚太区私人银行副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他曾被评为国内投行最佳经济学家之一。他就读北外,在八十年代到美国修读经济,已经在金融圈打滚至今25年,他经常写文分析经济形势,预测大市走向,发表前瞻性分析,预测危机。曾就1997年泰国的货币危机、2004年的中国宏观调控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提出前瞻分析,甚至预警。他因此多次被美国《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评为亚洲优秀经济分析员、《Business Insider》评为华尔街最佳经济学家之一。

每次危机都有它的特点,难说那一次是最惨烈或未太惨烈。宏观上可能难以比较,但从个人而言,答案就简单得多,因为每次风暴来袭,都会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工作,甚至一夜归零,破产跑路。“1987年的美国股灾,我在纽约打的,遇见由证券经纪人变为的士司机,同样,我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遭遇人生第一次没有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至少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这次的新冠全球危机,并未让我没有工作”。 “每一次都会有一批人遇到减顶之灾,每一次都有财富被摧毁,但是在我看来,25年下来之后,我认为金融市场就是潮起潮落,一次又一次轮回,市场在疯狂中走向毁减,在绝望中间出现再生,这就是所谓的市场。”

天道循环,唯有周期不变,经济周期永远存在盛衰转换,陶冬:“当信贷周期扩张到一定程度,当债务按比例上升到一个高度,一定伴随资产价格的膨涨,一定伴随着负债率的上升,一定是伴随着消费者,不论是个人、企业或国家的高负债,当身处一个支出多于收入,那么,当这个不平衡走到一定极端的时候,必然会爆发经济危机。”简单而言,借钱花得高兴,愈借愈多,推高资产价值,要借的钱就更多,最后资不抵债,而周期转换的触发点,他说:“信贷收缩往往成为经济由盛转衰的触发点。”

但是对于未来变化的准确答案,陶冬表示:“不要太相信经济学家的鬼话,跟着陶冬去投资,你会输掉裤子。经济学家也许有更多专业知识但我觉得在预言一个周期的到来的精确时间上,经济学家的能力未必比算命的高多少,经济学家会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权威,其实我们心里也没底。因为经济学是十分复杂的系统,中间涉及因素变量极多,包括经济环境运行因素、消费上的因素、政府干预的因素等等。如果你把每一个经济学家,在过去十几年预测对的和错的这些话,都拿出来看一遍,我觉得在短期预期上,经济学家的准确度未必比算命高出多少。”

在中国大众对经济学家的迷思,体现在国内经济专家要比其他国家的同行地位显赫,欧美同行仅被看做学者身份,而到了中国,因为政府官员到百姓,都对GDP有异乎寻常的热情,这让中国的经济学家经常曝光,成为网红。同时为了收取走穴出场费,专家经常出席论坛、讲座及接受传媒访问等,到处给不良公司站台。而这些经济学家热衷预测GDP,却鲜有人追究这些数字到底有多准确,每个专家都在对政策解读,却很少有人事后验证数字准确性。

在金融市场打滚这么多年的陶冬坦言,作为金融分析师,即使以自己的分析和经验,努力让预测准确性从百分之五十推到六十甚至七十,但没有可能百分之百全对的。如果你完全相信经济学家的预测,那么投资可能会输掉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