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摘录的“段永平的话”,供参考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6回复:4喜欢:44

总论平常心与本分:

段永平:“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能够常清静,天地的力量会回到你生命上来。平常心其实就是这里清静的意思。只有平常心才能本分哈。“本分”,就是要回归(或者找到)一种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往往能做正确的事情,而这种心态就是清净心,是佛家所说的无上智慧。回归清净心,做正确事情的这个过程的坚持,就是本分。


关于经营

竞争的本质在于产品差异化,要做别人提供不了的东西。没有差异化,就成了日用基础商品,只能靠价格来竞争,很难挣钱

做产品主要是要抓住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价格

长远来看,没有什么企业是靠便宜赚钱的。性价比,都是给自己找借口。一定要把重心聚焦在用户上,也不是我们非要做高端还是低端,只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了,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即使苹果,也没有满足所有人。

苹果很难得,focus(聚焦)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苹果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就是做最好的产品。苹果文化的强度很强,有严格的“Stop Doing List”,一定要满足用户,一定做最好的产品

我这里是要强调,营销不是本质,本质是产品。营销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瞎说。企业文化最重要。广告最多只能影响20%的人,剩下80%是靠这20%影响的。营销不好,顶多就是卖的慢一点,但是只要产品好,不论营销好坏,20年后结果都一样

敢为天下后指的是“做对的事情”,后中争先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

企业文化就是Mission、Vision和Core Values。“Mission”是为什么成立;“Vision”是我们要去哪里;“Core Values”是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

OPPO跟苹果比,我们在做对的事情上是一样的,但是在把事情做对上可能有些差距

怎么把culture(文化)传承下去?段永平:没有特别的秘诀,主要在于选择,找到同道中人。因为你是没有办法说服不相信你的人的。不相信你的人,你跟他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是飘的,你能看出来。然后就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靠年头淘汰掉不合适的。

怎么样选人,包括合伙人,员工?段永平:一次就找对那是运气。主要是要有标准,该淘汰淘汰,该散伙散伙。知道错了,要有停止的勇气。越早停止,代价越小。

怎么发现对/不对的事情?段永平:要有时间想。可能会想很久,有一天突然灵光一现,想明白是错的/对的。我们当年想小霸王的广告词,想了半年才想顺词。很多人一天到晚忙,根本没时间想,可能永远都不会明白。

男怕入错行。将来会火的、自己擅长的,自己喜欢的,选哪个?段永平:如果你知道:会火的+擅长的+喜欢的,那肯定做那一行。问题是这很难知道,所以优先做自己喜欢的。钱多不是好事,因为挣钱是一个很大的乐趣,钱多你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乐趣。钱差不多就可以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更重要。

我们公司把这叫差异化,也就是满足用户需要而别人还没有提供的东西。当然,用户需要而大家已经提供的东西我们绝对不能少。 盲目创新是危险的,而消费者导向前提下的创新是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基础

请问步步高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我们的企业文化! 呵呵,10多年前我就这么回答,现在可能有些人已经开始明白了

公司是否上市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否的问题。不是每个公司上市都好,但确实有些公司需要上市才能继续下去。我们公司好像没有3~5年内上市的计划,但不排除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只要是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有帮助,上市也是可以考虑的

印象中两种人创业成功的概率好像高一些,一种是无路可走的人,由于没有退路,他们会很拼命和专注,所以机会大学,比如像我。另一种就是看到路的人,也就是创业开始时就有很强的理想和一定的想法(往往是得到了某种验证的想法),比如比尔盖茨。当然,也有为创业而创业的人成功的例子,比如惠普的两个创始人

我们没有品牌价值最大化的任何计划,我甚至不懂什么叫品牌价值最大化。我们最关注的是我们用户的体验和如何改进的方法,我们追求的是如何能提供消费者有用且喜欢的东西。如果我们能一直坚持这样做的话,20~30年说不定我们也能出个像iphone一样的产品啊

我们什么时候说过“不敢为天下先”了,我们“敢为天下后”同时也可以“敢为天下先”

我们比较平常心,少做生意没关系,收不到钱就麻烦大了

虽然大部分人认为有钱赚就行,但我们公司是属于知道有些钱是不能赚的这类公司

如果你赚的是本分钱,你会睡得好,身体好会活得长,最后还是会赚到很多钱的。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赚钱的人其实不快乐

我们也不负债。负债的好处是可以发展快些。不负债的好处是可以活得长些。反正你借不借钱一生当中都会失去无穷机会的,但借钱可能会让你再也没机会了

好企业在哪儿的经营理念都是很相近的。美国急功近利的公司也很多,中国公司也不都是急功近利。我本人很多年前就很反对没事加班加点的。我一直认为老是强迫加班加点的部门的头的管理水平有问题,老是强迫加班加点的公司的老板的管理水平有问题,呵呵

阿里文化不如步步高文化的地方是,阿里要成为最大,步步高要本分。一百年老店不意味着他就一定活到101年。这就像不能用pe去预测明年的利润一样。雷曼好像就有150多年的历史。但你只要注意到雷曼后期的企业文化都变成什么样了的话,你就不会对他们的结局感到惊奇。把“企业文化”真正印到企业上上下下的干部的骨子里又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了。韦尔奇的《赢》里讲了不少GE是怎么做的,阿里巴巴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这是一项几十年或更长的工作,应该和企业的寿命一样长,是一项重要但往往不那么紧迫,常常被人忽略的工作

本分和最大本身并没有任何矛盾!事实上,我们公司做的产品大部分最后都是国内“最大”的,只不过我们罕有提起而已。我们不提的原因是认为这不是我们用户关心的东西,但这往往是我们关心用户而产生的自然结果。我个人认为,追求最大确实有点问题,因为他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方向,而且有可能和核心价值观产生矛盾(比如有时可能不符合用户导向等)。不过,阿里巴巴作为公司还比较新,等他真到了第一以后才能明白我说的问题何在,那时再改也来得及

其实是不是第一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消费者在买东西时一般并不在乎谁是第一,他们在乎的是买的东西是什么(消费者导向)

无论是做实业还是做投资要想取得成功的基本法则是做事情不求快,但关键是找到对的事情,把它坚持下去。发现错,马上就改。比如,有的事情现在有钱赚,但本身是错的,那你就得马上改,如果不改,那你赚的越多最后损失也越大

广告是效率导向的,就是把产品本身用尽可能高的效率传达给你的目标消费群。最不好的广告就是夸大其词的广告,靠这种广告的公司最后都不会有好下场,因为消费者长期来讲是个极聪明的群体。广告能影响的消费者大概只有20%左右,其余全靠产品本身

品牌溢价我觉得是一种误解。品牌只是物有所值而已。当一个品牌想当然认为其有溢价时,会很容易犯错误,大多数人买有品牌的东西时肯定不是冲着“溢价”去的。所谓品牌其实就是某种(些)差异化的浓缩。早年我开的车就是属于特别便宜的车,觉得都是代步,没必要多花钱。后来偶尔有一次试了一下“好车”,第二天就去买了一部,因为发现确实差别好大


关于投资

我想再简单地把我目前对投资的基本理解写一下: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所以同样价钱下买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并没有区别,上市只是给了退出的方便而已。2)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买股票应该在公司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至于应该是40%还是50%(安全边际)还是其他数字则完全由投资人自己的机会成本情况来决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算法,是思维方式,不要企图拿计算器去算出来。当然,拿计算器算一下也没什么。3)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个人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4)“护城河”是用来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企业文化是“护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很强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有个很宽的“护城河”。

投资遵循老巴的逻辑:先看商业模式,理解企业怎么挣钱。95%的人投资都是focus在市场上的,这就是不懂投资。一定要focus在生意上。公司是要挣钱的(譬如看竞争对手就是看市场,看自己做的好不好能否赚到钱就是看生意)

即使是号称很有企业经验的本人也是在经受很多挫折之后才觉得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比较好了。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这些年,我在投资里亏掉的美金数以亿计,每一笔都是违背老巴教导的情况下亏的,而赚到的大钱也都是在自己真正懂的地方赚的。

只在相对于内在价值大幅打折的时候才买进, 投资要有耐心有纪律

我不知道老巴是怎么判断的,但我可以说说我一般是怎么判断的。一般来讲,当我买一只股票时,一定会有个买的理由,同时也要看到负面的东西。当买的理由消失了或重要的负面东西增加到我不能接受的时候,我就会离场。太贵了有时会成为离场的理由

如果所有理由不变而只有价格掉到10%的话,当然是个好机会。但如果理由发生巨变的时候,也许有可能是要离场的

一个公司的价值不大会因为一个危机发生大的改变,但价格会。所以,危机时往往是加码的机会,因为有很多好公司的价格会掉到价值以下(很多)。及时出售和抄底一样,其实是投机的概念

我记得巴菲特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不了解投资的话,你不应该借钱。如果你了解投资的话,你不需要借钱。反正你早晚都会有钱的

这些年有经验也有教训。以前网易每一次到目标后我都认真重新评估一次,不然不会拿了8年多,正好一个抗战。万科到了基本价以后就没有重新评估就卖了,少赚了很多。股票掉的时候也是一个动力区重新评估自己持有的股票,看看买的理由是不是有变化(比如买过UNG,认真看过后发现买错了,就斩仓了,不燃的话,留到今天要多亏几千万)

如果现金没用就是浪费。如果现金乱用就是犯罪

不知道当时的PE,也不知道什么是PB,想的就只有所谓未来现金流的概念(连折现都好像没算过)。只有能看懂公司和生意才能做到这一点。前面早就说过,卖股票和成本无关,所以任何人想问为何能持有网易到100多倍的博友请参考这一条

其实比我会算的人大把,但知道如何坚信确实不容易

我决定买苹果以前主要想的是他们是不是还有可能成长,有多大的空间可以成长,威胁都可能来自什么地方,等等。我不去想他现在的股价和过去的股价,尽量用平常心去看这家企业。以我的观点看,苹果年利润有一天达到800亿或更多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觉得我买的价钱还很便宜

价格合理的股票不一定非买不可。我的观点是只有价格不太合理的时候才是机会啊。有时候可能会等得很难受,尤其是大牛市的时候。Buffett说过,最难的事是什么都不做。呵呵,他都觉得难,我们觉得难也就很正常了

我在投资里用定性分析确实比较多,这也是我和华尔街分析家们的区别,不然我怎么有机会啊,不能简单的单纯看数字,除非账面净现金多过股价了。pe=10意味着要10年才能赚回股价,如果你想买的话,你必须认为10年内的平均年利润要达到或超过现在的年利润。在我眼里看来,盛大游戏好像有点强弩之末的感觉

老巴成功的秘诀是他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归根到底,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无论你看懂的是长久还是变化,只要是真懂,便宜时就是好机会。我有时也这么说:投资很简单,不懂不做。但要能搞懂企业就算看一吨的书也不一定行,投资简单但不容易!

我非常同意DCF(生命周期的总现金流折现)是唯一合乎逻辑的估值方法的说法,其实这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意思,不过是量化了。对投资,我想来想去,总觉得只有一样东西最简单,就是当你买一个股票时,你一定是认为你在买这家公司,你可能拿在手里10年,20年,有这种想法后就容易判断很多

有人问过芒格,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成功?他的回答是:“rationality”(理性),呵呵,有点像我们说的平常心。问题是不用闲钱对生活会造成负面影响啊。我从来都是用闲钱的。老巴其实也是。至少你要有用闲钱的态度才可能有平常心的,不然真会睡不着觉

我个人认为大多数基金都很难真正做到价值投资,主要是因为基金的结构造成的。由于基金往往是用年来衡量考核,投资人也往往是根据其上一年的业绩来决定是否投进去。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往往在最应该买股票的时候,很多基金却会在市场上狂卖,因为股东们很恐慌,要赎回。而往往股价很高时却有很多基金在狂买,因为这个时候往往有很多股东愿意投钱进来。基金大部分是收年费的,有钱时总想干点啥,不然股东可能会有意见

其实投机比投资难学多了,但投机刺激,好玩,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喜欢投机

我也不知道啥时候卖好。反正不便宜时就可以卖了,如果你的钱有更好的去处的话。顺便讲一句,我个人认为抄底是投机的概念(没有褒贬的意思),价值投资者不应该寻求抄底。抄底是在看别人,而价值投资者只管在足够便宜的时候出手(不管别人怎么看)。对我而言,如果一只股我抄底了,往往利润反而少,因为反弹时往往下不了手,所以容易失去机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买万科时我们就正好抄到底了,郁闷啊(其实没那么郁闷,总比亏钱好),买的量远远少于我们的原计划

怎么去评估一家企业是否被低估,团队我认为当然是重要的,还要看你这个公司有没有很好的文化,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

你的判断跟市场主流判断没有关系,两者可能有很大的时间差。我判断的是它的未来,而市场是要等企业情况好了才会把价格体现出来

千万别借钱哦,因为没人知道市场疯狂起来到底有多疯狂

一般而言,太把“华尔街”当回事的公司我都很小心

投资不在乎失掉一个机会,而是千万不要抓错一个机会。在投资的对象价值大于价格时出手,这不叫大胆,而是理性。花5元钱去买10元的东西,能说是大胆吗?很多人在这个时候缺乏的是理性,而不是胆量

全部讨论

2021-08-30 06:24

看懂吃透除了常看常悟,还要不断在实践中是做,更需要很长的时间。

2020-12-30 03:02

收藏了!谢谢谢谢分享

2020-12-09 00:26

不知道是不是段写的,但有同感

2020-12-07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