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3喜欢:13

今天跟一个悉尼工作的老朋友聊天。

朋友在大学里教书,薪水一年是13万澳币(汇率大概1:5),澳洲规定11万以上的部分。税率50%,就是多出来的2万澳币他只能拿1万到手。

朋友买了7套公寓,现在价值大概是70万澳币一套,总计500万的样子。用于出租,租金每周800澳币,不算空置的话大概每套每年4万不到一点。租售比接近6%看着不错。朋友同时还欠着150万澳币的房贷。

我开始质疑了,我说这澳洲利率跟美国走,你怎么不还掉点房贷。朋友说这可不行。因为7套公寓带来的租金每年28万,都是在11万以上的部分,所以都要按照最高的税率来。他要避这个税,就宁可拿28万里的10万左右去冲利息。然后再交大概2%的房产税也是10万。剩下的8万,再跟税务局平分。他的房子都是这么一套套叠起来的,看看要多交税了,就买个房子,用利息当税盾。

我说美股不错,你为啥投房子不投美股。朋友又曰不可。因为澳洲的银行跟美国都信息互通,所有的资本利得,也算课税的对象,也要交50%。我无语了。

虽然听着租售比很高,其实自己能拿到的不多,朋友投资房产,主要还是享受到了一点房价的升值。

发现澳洲的我华族同胞,喜欢投资+积累的,都快把自己都整成西西富斯推石头了,他们努力工作,拼命存钱买房。而整个社会呢,其实不鼓励这种行为,倾向于在财富的高海拔给你设置障碍然后去补贴老弱病残,澳洲福利好云云,其实都是这么来的。

总算澳洲华裔才10%,亚裔加起来也就20%,这样他们的重投资行为,会被白人的吃光用光倾向抵冲。到我们这变成100%,经济的波动也更明显。

我们传统上,鼓励的是个人奋斗勤俭致富,对资产收入比如房租,房价上升,红利,股价上升,很少成为课税的对象,但是随着我们初级阶段的结束,财政上的压力会不会让我们也逐步走向对资产收入课税,我觉得是大概率的事。也只有这样的转移,解除了大部分人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刺激消费。

全部讨论

05-22 13:04

你这数据基本就是瞎扯
1) 最高税率档是18万以上45%,12万到18万是37% ,4.5万到12万是32.5%,
2) 你这朋友税前13万,税后才9.3万,养家糊口后拿什么去买7套投资房,加自住就8套了。
3) 70万的房子很难有每周800的租金
4)房产税是按照土地价值算的,价值500万的公寓,土地价值不到200万。

05-22 11:43

国内推出房产税只是时间问题

13 万一般般,买不起 7~8 套房子,悉尼公寓基本都 7/80 万了

05-22 18:01

公寓那来地,150万贷款现利息7个点,近三年

05-22 12:04

地还能卖,韭菜根还有点,所以暂时不急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你的语文是你的奶妈教的?

05-22 12:35

转发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