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猪价大涨大跌背后的资本市场往事,猪周期的秘密【中国泡沫史03】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上传于2020年2月8日。

欢迎关注:B站、微博、雪球【大作手勺】

网页链接

大家好,刚下拖拉机,人在山里,这集给大家讲一个前所未有的话题,猪周期。

我看B站里现阶段所有财经UP主都没涉及过这个话题,毕竟小众没人看嘛,但我就喜欢研究和复盘案例。

还请多多三连+关注支持,你的每一次转发都可以让广大的养殖户也能看到,走出周期轮回的劫难。

当我开始研究猪肉这个课题的时候,我向两位主攻周期品的朋友请教了一个终极问题。

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猪肉的周期性大涨大跌呢?

其中一位从钢铁行业赚到千万身家的“首席经济学家”,简短地回复:

散户养殖多。

我还是疑惑,照理来说,每个人一年也就吃这么点猪肉,除非暴富或者血穷,不然不会有多大变化,需求稳定的情况下,那么决定猪价的,其实就是供应了,跟散户多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且,又是什么决定猪肉供应的起伏呢?

另一位原来从有色金属行业赚到千万身家,如今投资猪场,呆在山里养猪的哥们,更进一步的点拨了我:

散户养殖成本太高。

散户都是落后产能。

我大概找到了研究猪价波动的切入点。

别急,后面给大家一一解释。

但是,我并不完全相信这两位上帝视角的资本大佬给出的简单化解释,要独立思考,辩证看待。

因为,要知道,能在资本市场赚到大钱的,也往往是“过度自信”(行为金融学)的人。

他们认为自己赚的是散户的钱,但真实情况呢?

于是我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未来散户养猪户产能大规模出清,规模化养殖大行其道,猪价难道就不会波动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本期视频延续过去的风格,非常硬核,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涉及到当时局中人的犹豫和投资判断,虽然我不赞成大家炒股,但是我觉得有助于帮助大家了解真实的资本市场是怎么发现机会的,希望大家坚持看下去。

来,跟我一起回到2018年8月。

2018年8月1日,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了一例非洲猪瘟疫情。

8月3日,这个事件成为新闻发布,这成为了中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

而这条新闻发布的当天,乃至后面1个月,在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都零星发生了疫情,但是当时的养猪股没有太多反应,仍然还在跟随着市场整体下跌,因为当时正处于2018年熊市末期,市场风声鹤唳。

但在市场冷漠对待的背后,其实已经暗流涌动。

买方机构纷纷连线卖方研究机构、养猪专家、上市公司高管、农业部相关领导,去询问控制猪瘟的对策和最新情况,去了解猪存栏的变化,全国各地的养猪场、各大会议中开始逐渐出现二级狗忙碌的身影。

为什么大家这么积极,但同时又存有这么大的疑虑呢?

因为从2015年3月算起,上一轮猪周期已经过去3年多了。而每一轮的猪周期,大概也就持续3-5年的时间,并且都是在天气转暖猪肉需求淡季的时候价格悄悄见底。

比如:

2006.6到2010.3月这轮猪周期,图中红色的是当年猪价的变化。

2006年5月,江西开始爆发猪蓝耳病,与此同时,当时正好处于猪价底部,养殖股处于亏损阶段,养殖户本来就在忍痛割肉,疫病的出现加剧了甩卖库存的程度,猪肉价格加速往下走。之后,大涨,最高涨幅达到190%。

2010.4-2015.3:这轮猪周期由于没有疫病、政策这些外部冲击,总共持续了60个月。首先猪肉在跌破养殖成本线之后,也是同样的故事,养殖户恐慌性出清产能,猪价快速下跌。随着后来国家开始猪肉收储,并且启动四万亿投资计划,猪肉开始上涨,一共涨了17个月,涨幅达到105%。2011年之后,由于重大疫情减少,那么供给就开始增加,猪肉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中间有所反复,直到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高企的供应+国家大力反腐终结猪肉需求,周期结束,再加上环保整治,行业又进入了去产能阶段。

2015年到2018年5月的猪周期:主要是环保政策的持续性影响起到了产能出清的效果,最后也终结于因为猪肉价格很高,养殖户纷纷补栏下的供应快速上升。这期间猪肉最高上涨100%。

是不是听晕了?

这里开始点题,什么是猪周期呢?

这里补充一个经济学知识点,笔记预警。

其实上面的三轮猪周期,可以用经济学上的“蛛网模型”去理解。

学过经济学的请发1,让我看到你们的热情。

其他的小朋友别怕,很简单。

来,蛛网模型解释的是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猪肉由于供给弹性高于需求弹性,可以用发散型蛛网模型去解释。

大白话说就是:

猪是一种生产周期很长的商品,至少需要10个月才能从小猪仔长大成猪,再上我们的餐桌。

在供给和需求都匹配的情况下,一切都非常平稳。

突然来了一场猪瘟,猪的供应不就少了嘛。这个时候需求没变,价格就得上涨,这是常识。

然后,养殖户看到了价格上涨,有利可图,那就赶紧再多养点猪,十几个月后,等养好的猪长大出栏,供应量就会上升。这也很简单。

由于所有的养猪户都这么认为,并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大,所以猪肉供应往往会超出需求,为了把那么多的猪肉供应卖出去,只好大幅降价。

这里应该又头晕三连了吧。

为什么价格不会微微下跌,而是大幅下跌呢?你想想一日三餐猪肉都已经吃得很饱了,突然有个人说要再给你烧一盘猪肉,是不是白送都不要,这个白送的概念,不就相当于市场价跌到0了么。

同理,猪肉大涨,也是无肉不欢,对猪肉价格最不敏感的人决定的。

这里的核心就是需求是比供给要更稳定的。

回到主题,价格下降这么大,养殖户无利可图了,纷纷甩卖,价格就进一步下跌,并且产能去得比上次疫情时候更彻底,价格也更低,亏损得更猛。

而因为小型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太高,资金实力也比较差,所以也更容易亏损撑不下去,更容易在周期的末尾恐慌性清仓大甩卖。

所以不管股票也好,还是猪肉,底部一般都是这样的。

所以,本来平稳的猪肉价格,在第一个外部冲击之后,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这大概就是猪肉价格波动的理论基础。

讲了上面三个猪周期.大家应该意识到了,根据历史,夏季、大规模高治病性疾病、猪价和存栏正在底部,这几个元素加起来。

别问,问就是金钱的味道。

金钱的味道,开始在各个机构小群、各大投资交流群、各个饭局、会议上蔓延。

但是,到底猪周期是3年结束还是5年结束,这里还是有两年的误差的,万一这次猪瘟只是掀起一个小浪花,抄底抄在半山腰,那也很难受。

身在周期中,很难以上帝视角纵览全局,对未来的预测也都只是概率问题,那就只能向别人打听打听消息了。八卦是人之本能嘛。

第一例猪瘟新闻发布的当时,我正坐在农业研究员旁边工位,思考熊市还有多久才结束。

只听到她的手机响个不停,来电的都是来问非洲猪瘟的影响的。

所以,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一开始所有人都是一筹莫展的,并不存在神秘的黑手主宰一切,但是两件事情非常明确:

1)非洲猪瘟肆虐全球快100年了,变种多、亚型多,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研制出过疫苗;

2)致死率高/复发严重,海地甚至将他们国家的猪都杀光,才止住了非洲猪瘟。

那,中国能迅速消灭非洲猪瘟吗?

如果不能,中短期对猪肉供应会有多大的影响?

如果非洲猪瘟真如海外几十年的历史所呈现的这样,破坏力强、而且持续时间无法估量,那么这将是猪肉价格史上超级无敌史诗级大牛市。

而对于防疫能力更强的规模化养猪企业,猪肉价格涨了,出栏影响不大的话,每涨一分可都是纯利润。

但是“专家”电话会议浇灭了二级狗们心中的第一团火。在疫情发生时第一时间召开电话会议的卖方,所邀请的相关部门专家们大多表示:可防可控。

这一句可防可控,却导致了一大波JJJL踏空了最初的猪肉行情。

当然,让一部分人踏空行情的,可不仅仅是专家。

猪价自2018年3月触底涨了5个月之后,在非洲猪瘟新闻爆出来的8月份之后,猪价又开始往下走,一直跌到2019一季度,而且猪肉库存消化得行为极为严重。

为什么呢?

历史还是踩着相同的韵脚,向我们飞奔而来。

首先不得不提到驱动上轮猪周期的环保政策。

由于2014年开始的上升到国家层面的环保整治,通过《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划定了全国生猪养殖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发展区和适度发展区。

由于猪肉的主销区主要是约束发展区,所以难以补栏;而生猪的主产区却限制往外调运。

这就导致,猪肉的主产区开始大规模滞销,猪价大跌,而养殖户看到这个情况,不仅补栏意愿大减,而且还恐慌性地将存栏快速在市场上抛售。这进一步压低了猪价。

猪价、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都快速下降。

而猪肉的主销区开始缺肉,猪肉价格大涨。

这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猪价在不同地区的分化。

看到这里,历史上猪周期的形成条件更近一步确认了。

这里给大家普及个养猪知识,就能简单知道养猪的时间周期了。

现在市面上卖的猪是商品代猪,一般叫三元猪,有外三元和内三元之分。外三元就是它的老母亲是外国猪,内三元的老母亲是本地猪。

那么,三元猪,是由二元母猪和一头纯种公猪杂交而成的,这个公猪一般是外国猪。

而二元母猪也主要是两个纯种猪杂交成的。

杂交的原因主要是想要获得杂种优势,母猪一般选择比较能生的品种,而公猪就是身强力壮、肉质好等。

从养殖周期来看,祖代猪怀孕四个月生出父母代(二元),父母代(二元)又花了8个月长到能够怀孕的年纪,再花4个月生出小猪(三元猪),小猪再花至少6个月长大成猪,这个过程从父母代算起就是10个月,从祖代算就是22个月。

如果还想进一步学习养猪知识的,发家致富的,可以搜索相关书籍,这里就不细说了。

以当时的视角去看,根据历史经验。当时母猪存栏已经降低到比较低的位置,当然2019年一季度存栏和价格进一步降低,历史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了。

这就意味着10个月后,中国肯定缺猪,猪价肯定上涨。而当时2018年8月之后,正好是熊市最黑暗的时期,所有公司股价都很低,养猪股继续往下大跌的可能性和空间都不是很大了,而一旦市场恐慌情绪缓解,将获得很高的潜在收益率。

一句话总结,风险收益比很划算,不管是不是半山腰,值得赌一把。

在短期的深度亏损和长期的爆赚之间,市场选择了相信后者。

说干就干。从2018年9月开始,养猪公司股价开始缓慢上涨,再到飙升,开始进入抢筹阶段,一直涨到了2019年一季度。

从机构的持仓动态来看,2018Q4机构开始缓慢加仓,再到后面开始抢筹快速加仓。

投资如此前置,这可以说明,二级市场对史诗级猪肉牛市的认可度是随着猪存栏下降越来越加深的。

上面分析下来,与大多数小朋友所期望的不一样的是:资本市场前瞻并且有效得可怕,主流行情都不是瞎炒的,炒股并不是赌博。

通过跟踪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历史低点,不,不需要等待存栏达到低点,基本就能判断一年后猪价的新高,而不是等到猪价开始涨才冲进来。

而等到猪价开始上涨的时候,总估值基本上已经反映猪价新高的预期了,后面的股价就是依靠猪价持续超预期或者低于预期而波动了。

再回到2019年一季度,猪价最低的时候,市场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非洲猪瘟真的是认真的。

中国缺猪,怎么办?

不管是从体量的角度,还是从当时毛衣战的形势下,所有的结论都指向美国。然而美国不,全世界全年的猪肉产量还不够中国吃的。

发家致富的机会又来了。

2019年3月,资金已经开始快速流入CME瘦肉猪期货,美国猪价似乎也要一触即发。

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的瘦肉猪期货,在2月底价格触底之后,经过半个月的酝酿,资金明显开始加速流入。

3月18日,发射,瘦肉猪期货单日暴涨【27%】,整个3月份,瘦肉猪期货价格从最底部快速翻倍,而还加了杠杆的老伙计,自然是盆满钵满。

来,我放大一点,让大家近距离体会一下。

另外,豆粕作为猪饲料,猪少了豆粕需求肯定不足啊,那肯定暴跌啊。其实真正的大佬,早在2018年10月就开始做空了。

另外,作为价格区间类似的替代品,鸡肉,开始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鸡肉、鸡苗的公司股价也都迎来了翻几倍的机会。

3月份过后,对于行情能走到什么程度,大家的分歧又开始变得很大。

这个市场永远存在分歧,不然就不会有买卖了。

一方面,主要是非洲猪瘟疫情之后持续的超预期。让大家又开始陷入了焦虑。

从某养猪龙头公司的月度披露数据可以看出,猪肉价格是大涨了,但是三季度出栏量也大跌了。

该不会,号称防疫能力最好的龙头公司,都要受非洲猪瘟的摧残吧?

那对整个行业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

到目前为止,市场估值仍然在消化之前过高的预期,并等待养猪公司的业绩实际落地,来验证非洲猪瘟实际的影响。

某些养猪公司的股价在最高点都已经下跌30-50%了。最高点居然就是在三四月份,猪价最低的时候。

有的券商,开始喊出某龙头公司2020年600亿利润的预期,大概对应当前也就不到3倍的PE吧,当然他们不敢在报告里这么写。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如果你是个土豪,100%收购这家公司,三年就能回本,多好的生意,前提是猪价维持高位。

而,猪肉价格,最终也在非洲猪瘟爆发后的一年后,也就是2019年8月后,如预期,甚至远超预期地跳升至40-50元/KG,远超历史最高价

“如期”暴涨的猪价,开始带动所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

9月份,CPI达到3%,这基本上算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个低线;

10月份,猪价继续快速跳涨,CPI达到3.8%,

11月份为4.5%,

12月份4.5%。

而PPI却持续走低。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停滞+物价上涨的最可怕情形正在出现。这个组合叫什么,弹幕会告诉你。

这引发了二级市场,通胀还是通缩的大讨论。

认为是通缩的一派认为,作为衡量企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的PPI的下滑,意味着经济总体是疲弱的,需求是不足的,货币政策应该放水,并且指出,剔除猪肉都是通缩。

而认为是通胀的一派认为,猪肉会带动所有产品价格的上涨,必须抑制住猪肉继续上涨,否则会让全民形成通胀预期,价格增长就止不住了,同时,会束缚住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因为价格水平保持稳定,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

因为如果真的继续通胀,并且制约货币政策的话,正在微弱复苏的经济可能就雪上加霜。二级市场意识到了这一点,噤若寒战,小心翼翼。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政策上对猪肉价格、商品价格都迅速有了很多的窗口指导,可以说是禁止涨价了。就是为了防止形成一致的通胀预期。而央行在后续微幅下调了LPR市场普遍解读为还是表态,选择了宽松政策。

-------

另一个角度,随着猪价的上涨,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已经逆流而上,涌入养猪大潮中,开头提到的哥们,就是其中一个。

仔猪价格的上升,意味着养殖户看到猪价上涨,已经又重新投入到买小猪养猪的轮回中。

猪价还会涨吗?

养猪股还会跌吗?

在这史无前例的超级猪周期中,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人生的第一次,但至今为止所有的走势,通过市场交易者的学习效应,正在复制过去一轮轮周期轮回中已经发生的事情。

迄今为止,这次与前次,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太阳底下本无新鲜事。

可以预见到的是,接下来,逐利的养殖户们,将大规模持续增加养猪产能,让我们来见证10到22个月之后的“狂欢”。

每一轮猪周期的背后,以资本市场的视角,都可以化作一个个数字,形成一个个模型,测算存栏的低点,养殖户什么时候恐慌性卖出,然后不断通过调研数据交叉验证,在最低点推荐、买入。

表面看,资金永远能够在危与机中寻找到投资机会,资金冷冰冰,从不考虑道德,只考虑收益率,这或许让屏幕前的小朋友有些难受。

其实一开始,我也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无意义感,总觉得我们这个群体,拿着高薪,但不创造任何实物价值,是社会的蛀虫。

但我想通了。

金融从业人员,确实不产生任何价值,也千万别看高了自己,认为这个行业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因为金融永远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甚至有时候还会放大泡沫,或者加剧下跌。

但尤其是管理平民投资产品的机构,他们的存在,其实某种程度上延缓了社会的贫富分化,能够让普通人,也能分享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

甚至能让因某件灾难受损的人,在金融市场获取对冲收益,这或许,就是这个行业存在最大的意义。在此,呼吁养猪行业的风险管理工具,生猪期货尽早推出。

而面对灾厄,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职业化地抓住投资机会,并,人性化地将其回馈社会。

本集结束,欢迎三连支持,下期见。

B站

全部讨论

2020-09-14 07:11

这可是我猪肉股的入门贴,放在雪球竟然无人问津。不符合雪球的调性?没有挂股票链接吧,把牧原、温氏、新希望、正邦、天邦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