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笔记02|买入Tinder和Bumble以及几点想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交易标的:$Match Group(MTCH)$ (Tinder母公司)、$Bumble(BMBL)$

持有时间:2023.12.20-至今

买卖价格:Tinder34.9美元/股、Bumble15.3美元/股

投资收益:+7%/-7%(截止1.12)

1.上周重温了一遍David Fincher的《社交网络》,是我大学期间最爱的电影,讲述了Facebook的诞生史。2003年在哈佛上大学的Mark Zuckerberg为了报复甩了自己的前女友,就创办了一个校园同学录,允许大家给女性互相打分和评价,这一款物化女性的网站就是Facebook的前身。结识异性的原始驱动力,是一切SNS产品的内核,时至今日Facebook的dau已经突破20亿,也已经泛化为一款全民社交产品。在“结识异性”这个细分定位上,其已经让位于Tinder和Bumble

2.先看几张图。Tinder和Bumble在全球AppStore畅销总榜/应用畅销榜/生活类应用畅销榜的排名。Tinder和Bumble在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应用畅销榜上都排在Top10以内,而且异常稳定。畅销总榜上排名也算靠前(总榜绝大部分是游戏)。不夸张的说,在非游戏App中,Tinder和Bumble这对dating双雄非常亮眼,吃尽了应用内购和订阅经济的红利。

3.复杂是魔鬼,我喜欢足够简洁的商业模式,Tinder和Bumble就是如此。用户为高效率的结交异性或者同性朋友而付费。

首先是LBS:给你推荐的是你周边的潜在用户

其次是Swipe:左滑右滑,认真一点可以看profile页,高效一点直接看脸。Swipe的时代红利仍未消失。

最后是AI:算法对你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再对你进行精准投喂

4.网络效应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被攻破。Tinder/Bumble已经是构建起了非常成熟的双边网络效应。而社交网络的双边优势的边际成本其实很低,订阅Spotify,平台需要采购版本;订阅Netflix,平台需要购买大IP制作,但订购dating app,人即内容、人即消费品,一旦建立起用户认知和品牌效应,拉新成本远低于内容型的版权,足够稳定。此外,不同于其他漂亮国的社交或内容产品,Tinder/Bumble在国内没被封禁。

5.插句题外话,为什么同时购买Tinder和Bumble,因为我认为二者并不是竞品。Tinder主打的是一个随意,Bumble的女性优化策略主打的一个略微认真,恰好是两种心智。不要看这个细微的区别,如果立体化的看待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dau,我们应该原子化、切面化的看待每一个dau,以及为某个功能付费的心智,这有点像心理学提到的aha moment这个概念。所以二者正好卡位了两个对立的场景,形成了一个互相平衡的局面,反而不利于第三方的切入。Grindr这种带颜色的另说。

6.我一直觉得to C的订阅类产品很像SaaS行业,企业是为了提升经营效率,Spotify/Netflix是为了提升获取娱乐信息的效率,Tinder/Bumble是为了提升交友的效率。只要企业和人永续存在,以及订阅带来的ROI打正,就会持续付费。ROI打正对于企业而言就是收益大于成本,对于个人而言就是快乐大于花费。

7.国内的$挚文集团(MOMO)$ 陌陌/探探值得买入吗?不好说。陌陌基本是一款直播产品了。探探的Swipe模式匹配效率不高,因为低线城市的社交半径非常有限,本质上是一个熟人社会。此外,因为国内没有封禁于是形成了一线城市用tinder/bumble(获取了大量海归、高校等优质客群)、低线用探探的局面。探探在人的供给端出现了问题,导致双边的网络效应的商业价值起不来。所以探探也在大力做直播,因为1vs1效率太低了,但直播是1vs多的互动格局,以解决了男多女少的匹配模式。

8.这也是直播app与交友app的区别,交友是获得人(为一个“关系”付费)、直播的获得注意力(为很多个“被关注”付费),所以很多刷了两个火箭or嘉年华的大叔去线下见主播会吃闭门羹,因为主播只希望你花钱打赏远远欣赏,你可别过来啊,令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