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08回复:156喜欢:284

这里的情绪我太熟了:


2016年熔断后,市场仍在恐慌的周期,那时从2015年6月的5178点跌下来,其实在2015年8月的第二轮股灾后,是有一波非常明显的反弹的,当时充电桩和新能源行情如火如荼,上证从9月底的3000点一路温和反弹到年底的3600点。


这里有质疑(认为两轮股灾后还没跌到位)也有支持(认为下跌结束了,继续上攻6000点),但是大部分人起码觉得2016年不会那么悲观。


结果2016年年初的两次熔断,一个让指数直接急跌15%的黑天鹅,把所有人都打懵了。
不过你要问最痛苦的是熔断时期么?不是的,因为那时属于所有人都一起吃闷棍,大家都抱着“啊,见证历史,大家一起死”的想法,反而没那么痛苦,甚至写了很多调侃的段子。


比如交易员因为熔断而提前下班了,结果回家见到隔壁老王也在自己家、老婆也没上班之类的。


什么时候是最痛苦的,就是后面的钝刀子割肉。要知道两次熔断各跌7%,其实只把指数从3600磨到3100附近,这里是没量的。


但是后面机构的纪律盘和止损盘,加上一部分2015年遗留的两融杠杆盘爆仓,后面才是真的见血的流动性危机,上证从3100跌到2685点的那2个多月,才是最让人崩溃的。


后面的跌500点,比前面的跌500点难熬多了。有意思的是,那一次也是在2638附近,做了非常经典的双底,一个是1月27日,1个是2月29日。——没错,也是年初,也是闰年。



那时市场的情绪,很像现在,迷茫、困惑、害怕,最怕的是经历了那么多次后,对多杀多别人背后捅刀子的恐慌,对流动性危机的窒息。——因为两轮股灾+两轮熔断,本质上也是一种多杀多。


那时大家在看多少,看2000点必破,看1664点,甚至有看998点的。以至于有许多人写了清仓信,告诉大家完全不看好后市。


但是事实上,那时是风格开始从科技向白马转换的起点,行情的破灭并没有摧毁这个市场,只是让另一个风格开始崛起。


茅台从16年初熔断时就体现出了抗跌性,两轮熔断分别只跌了3.5%与4.6%,然后1月底指数从3100去2685的路上也不怎么跌,一直稳在180-190元的平台,到了16年底,股价已经达到了315元。


事后看,2016年是价值风格最美妙的年份,而不是2017年。


因为那时人们都很彷徨,多杀多和流动性危机的恐惧犹然在心,觉得科技股垮了,A股的投资框架彻底坍塌了,白马股能指望么?大烂臭扶不起的阿斗。——就和现在,觉得科技股价格高高在上,价值股有外资压制毫无希望一样。


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市场给了有能力者最好的选股和买入的机会,上海的高毅用了2016年全年就奠定了它的历史地位,最终成长为百亿级别私募。


而看2016年的K线,也是一个从2685摇摇晃晃、一点点往上磨、小心翼翼的走势,到了年底,上证修复了3200点,回到了熔断之后的位置。但相较于2016年年初的3600点,依然是收跌的。


这里看全年指数,依然是阴线,所以不参与其中的旁观者根本没有发现,赚钱效应已经出来,多杀多和流动性恐慌已经完全消失,场内人的情绪已经慢慢修复了。——只有你身在其中,板块和行业做对了,才能感受到水温的回暖,外面的人根本看不到这一切,以为还是奔2000点中间的一次死猫跳而已。


春江水暖鸭先知。


后面等大家都看明白这一切了,就是2017年价值股的高光时刻了,无数产品被发出来,无数人出来讲价值投资的理念,但是等到大家都上车了,2018年的大熊市就来了。


这一次,我们也看到了多杀多之后的恐慌、对于流动性危机的担忧。在盘面上,我们看到今天外围在反弹,但是A股今天的分时是羸弱恐慌的,尤其是被外资每天100亿流出PUA到心力憔悴,明明知道今天(3月20日)是富时罗素的扩容日,但是瞻前顾后,害怕不以。


看到今天上午近30亿的北上资金流出,吓的一切交易都停滞了,然后走了最典型的高开低走,砍半导体、砍小幅反弹的价值股、砍平安砍招行


直到尾盘北上流入大幅转正了,才稍微放松一点下来,小心翼翼的跟着补仓,但也是投鼠忌器,比如兆易创新今天的这种分时,几乎把这种“前期强势股的又爱又怕”情绪反应的淋漓尽致;而平安的这种分时,也把“终于反弹个2%我赶紧割肉吧”情绪都展现出来了。


这里,看到了对多杀多以及对主导方(外资)的恐惧,看到了对行情的迷茫,看到了对黑天鹅的不知所措,又是一次轮回。


有空应该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看看有没有被外围恐慌情绪PUA的迹象。

全部讨论

说了这么多,如果没有启动房地产夜壶经济好起来,白马涨的起来吗?刻舟求剑!

2020-03-20 19:16

对a股其实已经算二次探底,第一次是我们自己国内疫情,这次是外围疫情引起的。但美股还是第一次探底。确实这种大级别的下跌不管什么原因引起,都不可能一次探底就筑底成功,可以有一个箱体结构,至于是w还是其他不知道了,看接下去触发事件的影响

2020-03-20 16:00

总说通过港股通夺回港股定价权,最后变成了A股定价权也落地外资手里了。

2020-03-20 16:04

回忆的很好,就是接下来攻击哪个板块,你的文章引发了接下来板块的思考,觉得市场还是会选择低价,低位,估值低,相对安全的地方,15年创业板第一次攻击,股灾后第二次翻倍攻击,而后泥沙俱下,白马当时是被唾弃的,而后迎来了大机会,现在情况不一样,白马之前的明星股,高位下跌后,关注度仍然很高,科技股19年初发动了一波,20年初发动了一波,都不再便宜,所以我觉得现在的行情应该比对13,14年,仅此个人浅薄观点

2020-03-20 16:23

比如交易员因为熔断而提前下班了,结果回家见到隔壁老王也在自己家、老婆也没上班之类的。这个可以展开讲讲吗

2020-03-20 17:09

好的最终都会涨回来,因为股价上涨始终离不开基本面,无论你是炒题材还是玩绩优,最终结果都是炒预期看业绩。好的东西自然会吸引资金来炒作,投资者并不需要纠结持有股票能否吸引主力或庄家推动股价的问题。就看你接岗在什么位置,如果你接在阶段顶部,一两年后涨回来你只是解套,如果买在山腰那么可能赚和三五十个点,如果买在山谷翻倍也不一定就不可实现。所以在下跌阶段,玩左侧交易你不应该担心成本问题,而是在于控制仓位,仓位才是你的命门所在,放弃一夜暴富,你才能慢慢变富。

大白马终究会归来,每次都如此,每次人们都不信

2020-03-20 17:51

我觉得写的很好,无论是内容还是文笔。我经历过15-16年,也经历过18-19年,甚至感受过03-05年的绝望,但现在回想起来,脑中几乎一片空白。所以我对任何能将过去情绪如数家珍的战友都充满了敬仰。敬仰但不羡慕,因为模式不同。对于我来说,每个市场参与者最重要的是未来,过去再出色再牛叉也没用,未来的每个跌停都是在当下的基础上扣除百分之十。市场情绪只是表象,走势本身才是核心。而过去只有借鉴意义,没有指导意义,因为我的模式要考虑应对市场最极端的情况,所有的历史其实都是用来被颠覆的。
站在今天回看,市场无非是一种极端情绪向另一种极端情绪切换循环的过程,这种周期有时是几周,有时是几个月,有时是几年。
唯有变化才是市场永远的核心,市场变,我亦要变。

2020-03-20 16:59

我就是那时清仓平安和格力的。。一言难尽。。

2020-03-20 17:23

为什么我们看好中国芯片行业,以及为什么坚持要投,虽然不容易?(请各位不要以现在的市盈率和现在芯片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看待这个行业,现在的中国芯片制造企业就是20年前的阿里,谁也不知道20年前外国的雅虎会有今天,相信中国,相信中国领导人,相信中国的经济一定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那么也请你一定相信,中国的芯片制造企业一定会后来居上成为格力美的这样的领先企业。)
中国芯片几乎全靠进口的局面已经持续很久了。国产芯片到底有没有机会?
为什么现在是投芯片的时机?
2万亿的市场、10万亿的产值,以及无法回避的核心技术国产化和产业链定价权
先说必要性。从大的逻辑来讲,金融本质上永远是服务于经济的,并且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变换的水龙头。股权投资本质上也是金融商业模式,因此,理应做符合经济规律的事,使得资金能够进入到经济结构调整所需要的方向和结构里。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1950年代的美国与今日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当时的美国也曾是“世界工厂”。制造业对于美国经济的重要程度,比起今日的中国有过之而不及。
在过去30年中,美国一共净转出了一千多万制造业工人,与此同时,美国从事信息产业的劳动人口在过去30年间上涨了2.2倍。
实现这两个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从1960年代到今天,美国引领了从半导体、PC、互联网几乎所有的科技潮流,凭借科技对劳动力技能进行大规模地转化。作为结果,信息业就业人口和总量的大幅增加,提高了美国人均生产率的整体水平,重塑了国家竞争力。美国因此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成功转型的大国。
反观中国,我们从事生产制造行业的劳动力占比较高(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占比分别为38%、27.8%,34.1%)。作为一个世界生产制造中心,中国要把劳动力全部都转去服务行业不容易,也不现实。
那么,在这个经济周期中,我们必须努力把制造业留在中国,持续地吸纳数以亿计的劳动力。然而,纯粹的依靠低廉劳动力成本的制造业,容易转移到其他人力成本更低的区域。
因此,要把中国的制造业留在中国,就必须像当年的美国一样,抓住科技升级的“风口”,做产业升级,解决核心技术国产化和与其相伴的产业链定价权这两个问题,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
这和芯片行业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事实是,中国生产了 70%的消费电子产品,其中,90%含有芯片的消费电子产品产自中国。不过,这其中几乎90%的芯片都是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