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2回复:86喜欢:31

这个事情我上周一直在唠叨,确实今天是我看走眼了,政策太“矜持”了。


目前的市场其实处在一个弱平衡、但是依然信心大于担心的阶段,所以周末我们听到很多消息,对于疫情的担忧,对于全球需求回落的担忧,但是周末的整体情绪还是向好的。


很多人在问,海外疫情对于国内业绩以及经济的影响,你怎么可以完全无视呢?


这一点,如果你看过那篇对于2003年非典的文章,你一定可以理解我的思路,我从来不认为整体经济增速一定是A股上涨的最核心理由,这个观点我一直没有动摇过。


因为这个自上而下的逻辑成立了,我们才能解释96-00年为什么是牛市,01-05年经济腾飞为什么是熊市,14-15年为什么是牛市,甚至包括GDP继续回落的17-19年,为什么也是牛市。


2019年Q4,我们的GDP增速正式掉到6%,但不妨碍一系列个股创出新高。


换句话说,我的逻辑框架其实没有变过,我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你的动摇。


但是这里有前提的,A股即使在经济回落周期、但是也可以上涨的理由,根源在于流动性的推动以及赚钱效应的维持,我特地写过这两篇文章,大家应该还有印象。


那么今天的下跌,确实是我懈怠了,为什么之前A股如此有韧性,一是因为赚钱效应仍未消失,因为每天万亿交易量,指数没有真正意义上破位,这里没有发生过哪怕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多杀多;二是,大家对于宽松和刺激依然是有期待的,换句话说,大家还相信中国经济有韧性,通过政策手段可以继续激发潜力,我们在比差的大环境下占优。


但是至今,任何真正意义上的财政细则没有出台,货币政策也是一种“矜持”的状态,最近的信息公布又有打架的地方:比如到底维持不维持经济增长预期、一方面又说对二季度增速有信心,但是强调房住不炒,又不愿意出台明细的财政政策。市场也有困惑新基建对于经济和就业的拉动效应难以和老基建比拟,总要给大家一个方案和方向。


说真的,我们还是相信中国的,大家还是抱着一个将信将疑、但是倾向于相信的态度去看待后市,所以市场会维持弱而不崩的态势。


你可以不降MLF,但是最好把一份有说服力的比如消费券、直接降利息成本、财政刺激等方案拿出来,给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引导。信心比金子还珍贵,是会被消磨的。


所以站在央妈的角度,它觉得自己是无辜的,不就MLF没降么,你们看你们这帮二级狗慌的,但是站在市场角度,这里本质上是货币、财政、投资政策的细节衔接上出现来了错位和缺失,市场是会恐慌的。


我真没想过,我们今天也会碰上类似于美股那样,由于政策预期太过于模糊,而导致大家信心坍塌多杀多的情况。


如果后面还是没有丝毫政策和预期给市场,那么这一轮行情,就真的结束了,这里还有一段时间的观察窗口。


我不想再强调A股不完全跟经济走,而是跟着赚钱效应、流动性和基本面等多重因素一起走的这个逻辑了,这里市场可以容忍基本面向下,但是无法再忍耐流动性和赚钱效应的共同向下。

全部讨论

2020-03-16 15:56

本质上A股还是一个投机市场,大家不太在乎盈利增长和估值,更在乎的是赚钱效应和流动性。涨了就找涨的理由,跌了就找跌的理由。无论机构、散户、买方、卖方,都一个样。

2020-03-16 17:24

又见形式主义,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讲不搞“大水漫灌”,等你精准滴灌到位别人都gg了。集权的弊端就是政策缺少弹性和灵活性,对外部变化没有应变能力

2020-03-16 16:01

牛市直接过渡到熊市?!

2020-03-16 16:37

整天翻来覆去就两句话:我们整体向好的趋势不会变:资本市场的韧性进一步增强。但具体举措在哪里?有没有预期管理?如果股市进入深度熊市,中国经济将雪上加霜。

2020-03-16 16:57

$牧原股份(SZ002714)$  真要后面多杀多,估计又是几个月调整。赚钱效应明显不行了,人气大跌,现在外边观望的不敢进来,一高开就跑路,估计得调整个几个月,然后出来个板块来带动上涨。和去年9月份半导体先走出来一样。 政府要是能出台更大政策,应该也能扭转一下。$新希望(SZ000876)$

2020-03-16 16:48

央行总想整点幺蛾子显示自己。国务院都定调了,这帮人还在拖延,看来快不换思想换位子了。

2020-03-16 15:49

说的没错,再不出手就有熊市的风险

资本市场的所有危机归根结底是流动性危机,现在是踩踏,是全世界进入了负反馈,跌,就卖,越卖越跌,直到没人挤兑了为止,我觉得各国都不会坐以待毙,包括A股

2020-03-16 16:23

被不搞大水漫灌这个flag牵制的死死的。

2020-03-17 01:53

说的很对。国家不是说要稳定市场预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