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8喜欢:3
再聊聊基金。
球里热话私募对话,金主噴经理,经理各种吹牛安抚。吵成一锅粥。
但我看金主都没看到点子上,经理也故意装糊涂。
很多大哥发产品后判若两人,水准起伏不定,金主们很不满意。问题不在人身上,也不在操作水平有变化。问题在于一个字,贪。
这是基金双方利益诉求出了问题。本来,金主想利用经理的技术,经理想利用金主的资金。互相利用各取所需。
可是问题来了 ———— 规模。基金经理发产品后,利益追求一是业绩,更大的是基金规模(这是利益的基础)。恰恰这两者是相抵冲的。
每个人,每一种风格流派,都避不开受到资金规模影响。规模越大影响越大,而且是负影响。以今天某大师团队来说,不是人变了,不是水平差了,就是规模害了业绩。我认为每个投资风格都有资金容量极限,过了极限就必须预期收益打折扣,过得越大折扣越大。直到玩不转。很简单,市场,版块,标的都有容纳量,过了就转身不便,很多时候陷入被动,在持有人业绩压力下,强行转身,追热点迎合投资者,更是不归路,越改越难。
解决办法有没有?有。很简单,压规模。举个例子,什么都不用吵,把规模压下去,压三成不行五成,压到基金经理风格舒适限度内,什么事都迎刃而解了。但这个解决办法是基金经理无论如何都不会碰的话题。其实他们自己心知肚明,只是利益当头,谁肯放手呢?
所以,总结,此事无解。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恒生指数(HKHSI)$

全部讨论

2021-08-14 22:41

分析的好透彻

2021-08-14 21:25

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2021-08-14 21:58

今天有人问了句高瓴为什么能精准减持ik12,大师不知是假装还是真的没看见,没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