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募离职潮,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一则“降薪导致基金经理集体跳槽”的消息,在坊间不胫而走。

尽管相关基金公司出面对此事进行了辟谣,但从整个公募行业来看,因降薪导致基金经理离职的情况并不在少数,“银行系”公募尤为突出。

基哥获悉,某“银行系”公募的王牌基金经理已提出离职,但公司目前正在极力争取挽留。

除了降薪这一重要因素外,公司受处罚发不出新产品以及公司内部的优胜劣汰,也加速了基金经理的离职。

截至6月14日,年内共有147位基金经理离职,创历年同期新高。

通过进一步梳理后,基哥发现,在今年已离职的基金经理名单中,不乏一些有影响力的老将,例如博道基金的史伟、中银基金的王伟、博时基金的王申、圆信永丰的范妍。还有一些老将也已进入离职倒计时,例如中庚基金的丘栋荣、泰信基金的董山青、中邮基金的国晓雯、中加基金的闫沛贤、招商基金的贾成东、建信基金的姜锋。

老将们纷纷离职,引发市场的诸多猜测。

在业内人士看来,表面上可能是降薪导致的,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其中一些人或是因为忌惮监管高压,而主动选择退出这个舞台。

在公募行业,人员流失是常有的事,正所谓“铁打的基金公司,流水的基金经理”。

纵观历史上几次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都发生在市场牛熊转换阶段,比如2007年和2015年。

那时的基金经理个人业绩最突出,通过跳槽到更大的平台,他们能够谈到更好的职位和待遇,一些有经验、有积累的基金经理更是直接转投私募或另起炉灶。

但眼下正值震荡市,原本只发生在市场牛熊转换阶段的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却出现在当下,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除了上面提到的监管压力外,近年来公募基金备受市场关注,基金的业绩和基金经理的收入等都成为投资者热议的话题,这无疑给基金经理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相比之下,保险资管的压力则小得多,且待遇稳定、中等偏上,这也解释了姜锋下一站为何选择了泰康资管。

此外,那些从中小公募离职但仍继续留在这一舞台的基金经理,则倾向于去更大的平台发展,完备的投研体系、广泛的资源优势、市场化的薪资待遇或是他们选择大公募的重要原因。比如,此前从圆信永丰离职的范妍去了富国,即将从招商基金离职的贾成东据说也要加盟富国。

向头部集中的趋势,也同样出现在私募基金。上个月,原汇添富基金经理雷鸣在2022年离开公募两年后,加入百亿私募正心谷资本,与老领导林利军“会师”。

综上,转投保险资管和头部机构,正成为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后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