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息率——老龄化时代的一种估值方式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29喜欢:19

这本来也是8月初随便写的,一直想完善下,5个月过去了,懒得完善,就这样吧。

一、股票的估值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小周期上,它是随着牛熊变化的。

熊市底部的时候,活下来的都看市净率PB了,估值低到大量破净。而牛市疯狂的时候,市盈率PE都普遍大几十甚至上百,亏损股因为没有PE的束缚更是无法无天。

大周期上,它是跟着时代变化的。

市净率和市盈率是格雷厄姆于20世纪30年代在《证券分析》中提出来的。那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爆发,二战尚未开始。

市销率是肯尼斯•费雪于20世纪80年代在《超级强势股》中提出来的。那时二战已经结束,冷战开始,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爆发。

市梦率那是本世纪吹出来,能找到的最早的信息是在2007~2008那波牛市中出现的。2020年那波芯片,对比国内与国外相关公司的市值差距,就算是市梦率。去年的AI也是市梦率。

从市净率到市盈率到市销率到市梦率,估值一个比一个胆子大,原因除了情绪方面的因素,根本原因还是全球化在不断深入,全球经济在快速增长,大家都看好未来,相信经济会永远一直快速增长下去。这种观念是人们站在现在看过去、并根据过去线性推导未来,从而得出的结论。这是最简单的思维方式,人天生就会这么思考。大量骗局之所以能生效,就是这个原因,先给你点甜头然后你就信了。

二、现在的世界是什么周期

全球化的本质是不断有更便宜的劳动力加入,从而有更便宜的商品产出和更大的市场,看起来似乎所有人都有奔头,努力就有回报。

但归根到底,全球化解决不了生产过剩这个根本矛盾。生产商品的人自己会逐渐买不起,而占极少数资本家不可能每天吃一万顿饭、穿一万件衣服。

过去,这个矛盾是通过不断把没有加入的人加入进来,以此来解决。但现在,已经找不到更多的人来加入全球化了。

所以,全球化已经走到了尽头,世界在逆全球化的路上狂奔,直到最终建立新的秩序。

三、现在的我们是什么周期

从人口看,人口红利已经到了尽头,老龄化时代开启。

从股市看,现在当然是熊市,再次踩了国运线。

从散户的经历看,韭菜们为了一夜暴富的理想前赴后继奋斗了30余年,几乎全军覆没,成了别人的盘中餐,活下来的韭菜要么离开、要么改变观念,叠加老龄化后新生韭菜产量也会大减,之前的玩法可能难以为继。

更重要的,经济增速不高,利率水平也高不了。西方发达国家,疫情前利率已经在零附近了,疫情时有些直接搞成了负利率。

现在美国加息周期已经进入尾声了,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加息效果,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这样了,今年又将开启放水周期。我们现在经济增长压力也有点大,都让很多人觉得纸币时代都能长期通缩了,所以这波放水我们肯定会跟。

我国央行目前的存款基准利率是这样的:三个月1.35%,半年1.55%,一年1.75%,二年2.25%,三年2.75%,五年2.75%。这是从2015年保持到现在了。那时还是预期以后还能8%增长的,现在只有5%了,长远看可能会继续放缓到3%,按比例算,到时候5年定期不到1%。

所以,从今年起,也许会开启降息的长周期。而以后全球的经济和我们的经济,都不会高速增长了,除非先互相毁灭再重新开始。

四、在老龄化+零利率时代,如何估值

老龄化时代,几乎所有行业都是减量行业,市盈率和市净率都不够安全了。就市盈率来说,很多公司赚的钱都是冒着罚款60万的巨大风险让财务做出来的,实际差的远了去了;此外的其他大部分真赚到钱的公司,这钱也不能花,只能以各种方式再投入,以此来保持竞争优势或维持运营。

所以,这里我引入一个概念:市息率。市息率 = 市值➗股息。股息的英文是dividend,所以简称PD。

会计利润高,公司不一定有钱,只有常年稳定的高比例的发股息的才是真有钱。

等几年后利率逐渐降到1%,那么市息率在1%以上且股息能每年增长的就是优质资产,也就是按股息率估值,股价可以给到PD100倍。

别觉得高,1%利率下的100PD,比3%利率下的30PE,实惠多了,靠谱多了。

现在一些行业前几的公司,PE可能不到20,但PD却高达200,你说是贵呢还是便宜?

题外话

林园对老龄化中药将来可能涨100倍到500倍的看法,是什么估值方式?

原则上讲,也是市梦率。

但和前面那些市梦率的差别是,前面那些行业,即使最终真对标了国外公司市值,你依然不能确定最终是哪几个公司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活下来,以及那时候市场到底会不会继续变大,所以只能搏短线割韭菜。而林园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找的能对标的行业,在对标之后哪些公司成为巨无霸是可以大致预测的,起码不会消失。

就像中药公司,本来就没几个。给个已经证明能长期经营的条件,就更少了。再限定个老龄化,那就屈指可数了。

$达仁堂(SH600329)$ $同仁堂(SH600085)$

全部讨论

现在这种时候,最好就是脚踏实地了。
一个公司最本质的价值,就是假如明天退市,你是否愿意持有。

01-03 23:36

现在的GDP增长率是5%左右,合理的5年期利率应该是1.5%左右,目前的2.75%实在是太高了。
所以现在央行不下调利率,各银行在权限范围内下调;所以银行钱也贷不出去。
最终,肯定会有合理的利率来对应GDP增长的,今年就会开始调整。
珍惜高股息且能在老龄化时代不断增长的股票吧,他们就是未来几十年的成长股和最优质的资产。
$达仁堂(SH600329)$
目前的股息率就已经是合理利率的2倍了。这还不是终点,再远一点,利率会继续下调到1%,而股息率(相对当前股价)会逐渐是3倍、4倍,甚至30倍、40倍。
即使是你觉得会互相毁灭,那持有经历过战火还能活下来的公司,还是最优选择,不是吗?
只有站在未来看现在,才能有正确的决策。

05-21 09:41

老林也说,以后合理股价的一个判定标准,就是股息率比得上五年期存款利率。
——————————————————
股价再高就是不合理了,除非短期未来能用增长填平。另外,周期股的股息不要看;下跌周期行业的股息也不要看;达峰之后的行业,太内卷很难选,可以干脆也不看。

03-15 16:58

★ 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两个贡献:一是人口的增长,二是人均产出的增长。
★ 人类社会直到19世纪才开始出现加速增长,突破了1.5%。20世纪是经济增长的高峰,一度达到4%,但到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预计21世纪末,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倒退到19世纪初的水平。
★ 全球人口的增长出现在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达到峰值,然后开始逐渐下降。从长期来看,到21世纪末,全球人口增长率很可能会降低到接近零的水平。
★ 人均产出到19世纪开始缓慢增加。20世纪人均产出的增长达到高峰。在21世纪,全球人均产出的增速很难超过1.5%。
★ 高速经济增长不是常态,只是特例。只有在一国出现经济起飞和赶超的阶段,才会有异乎寻常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也会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重要的不是增长速度快,而是长期保持稳定的增长。假以时日,由于“复利”的作用,中国经济仍然会不断壮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仍然将一代比一代进步。

04-23 13:01

不要误解,我从来没有看多现在的高股息股。
有些高股息股,做多是可能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今天 09:51

等几年后利率逐渐降到1%,那么市息率在1%以上且股息能每年增长的就是优质资产

您的PD估值法,计算方法应该是这样吧:市息率 = 股价➗每股股息

01-07 11:13

就人性来说,如果你看到周围觉得未来是无限可能,那你就会冒大险,豪赌;否则,就会趋于保守。
如果是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更容易冲动去豪赌;如果是中老年人,人生经历会让他们趋于保守。
这几年的网络热词变化,到出生率变化,都在暗示一种趋势,只是有的人看得到,有的人看不到,有的人看不懂,有的人看得懂。
线性思维的人,遇到趋势跟自己的臆想不一致,就只能找借口,赚到钱的时候是自己本事大,赚不到钱的时候是国家出问题了。
最近感觉都在声讨搞股息股,要是股息高就能涨,那这些人应该骂自己持有的公司啊。
我不追求那些高股息股,我追求的是能通过成长使股息远高于现在的高股息股的股。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0,也推荐给你。

05-21 17:01

公积金贷款利率只有2.35%了,这个还可以是30年期的。而个人房贷业务是银行的最优质资产之一,要是一直维持现有存款利率,那银行岂不是得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