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伊利,光明的差距看海天,千禾

发布于: Android转发:95回复:307喜欢:135

最近雪球突然推送了好多关于千禾零添加酱油相关的文章,我就有意没意的看了一些。


关于千禾味业的很多发言,让我想到了几年前关于伊利和光明的往事,我就结合伊利和光明来聊聊千禾,由于我没有长期跟踪千禾,难免有错漏,大家就当看一个老股民的回忆。


看了看海天的市值5000亿,千禾250亿,差距20倍之多。


伊利2600亿,光明乳业200亿,差距也非常大。


这么大的市值差距,和我们在超市的印象是非常不符的。我们逛超市在冷柜里看到伊利和光明,直觉是差不多的品牌。千禾的酱油最近一年超市货架上也非常常见,酱油的几大品牌,海天,千禾,李锦记什么的也都差不多,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市值竟然差距20倍。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光明这么多年来市值增长缓慢,而伊利却走出长牛走势。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海天市值高达千禾的20倍。


我从利润,利润率,消费习惯,渠道等几个方面来简单复盘一下


1:利润

海天2019年利润50亿。伊利2019利润62亿

千禾2019年利润1.83亿。光明2019年4.65亿。


海天利润是千禾的20倍左右,市值也是20倍

伊利利润是光明的13倍,市值也是13倍


通过对利润的对比,就找到了市值差距如此大的最直接的原因。有多少利润就有对应的市值。当然,酱油现在市盈率90倍,牛奶30多倍,估值不同,但同行业估值是接近的。


光明2012年至今,利润就在3到6亿之间波动,几乎没有成长。所以市值长期停留在200亿附近。而伊利2012年至今,利润从10几亿增长到60多亿,长期增长,市值自然增长。


千禾的利润从几千万增长到1.83亿。


海天2012年利润12亿,2019年利润50亿。千禾和海天都有显著的增长。但千禾的体量太小了。


2:利润率

光明多年来,净利润率3%左右

伊利的净利润率常年维持10%左右

为什么伊利可以利润率比光明高这么多,这里面包括公司管理,包括规模大小。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光明的产品定位倾向于冷鲜奶,包括酸奶,巴氏奶,而冷鲜奶依赖于冷链,成本巨高。而伊利的主业是常温奶,保质期6个月,不但不需要冷链,渠道销售也更喜欢常温奶。


海天的净利润率20%以上,而千禾只有10%。是什么原因呢,我估计和千禾倡导的零添加关系比较大。


光明和千禾,共同特点都是倡导更健康,更注重口味,一个是冷鲜,一个是零添加。然而光明多年来营业收入增长缓慢,而伊利则稳健增长。这可能是因为下面的原因


3:消费习惯

为什么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冷鲜奶口味多好,常温奶不好喝。但是现实却是常温奶销量远大于冷鲜。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选择性偏差,选择喝冷鲜奶的人群要么是非常注重生活品质,要么是注意养生的退休老人,这些人在网络上的话语权相对更大。


而90%的人,是物质条件非常一般的普通人,他们可能完全品不出冷鲜和常温的区别,也根本不在意零添加与否。他们可能是每天疲于奔命的上班族,根本无法承担保质期只有几天的冷鲜奶的时间成本,只能买上2箱牛奶在家里慢慢喝。


这就是为什么光明的股东在网上喊了几年,股价却没有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


千禾能否长足增长,关键因素或许也不是零添加,而是渠道的建设。


4:渠道

对于快消品来说,渠道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渠道包括广告,营销,终端等


海天在酱油领域类似伊利,说白了,就是现金流超级强大,广告费,冠名赞助,渠道,都需要大量的现金。伊利还专门成立金融公司给产业链上的公司提供贷款服务


这就是先发优势,由于海天,伊利已经有强大的造血功能,以至于可以随随便便几亿元的冠名赞助。而千禾利润还不够大厂做一个广告,光明的利润仅仅够一个综艺冠名。


伊利的销售费用200亿,光明的营业收入200亿,这怎么打?刚才提到在超市似乎看起来货架量差不多。但中国有6亿低收入人群,还有广大的乡镇,就说我身边,路边小超市,小区便利店,就只能看到伊利和海天,根本买不到光明和千禾


这个差距要多少年才可以赶上,我相信,坚守过光明乳业的同学都明白。


最后:

本文仅仅从一个伊利老股东的角度阐述消费行业的竞争状态。千禾味业,我的了解远远不够,未来充满了变数,千禾现在的利润增速也很不错,大型超市的铺货也很显著,所以我并非看空千禾。

@今日话题 $伊利股份(SH600887)$ $海天味业(SH603288)$

精彩讨论

迎接大牛2021-02-28 16:05

买乳业就盯住伊利股份就行了, 买酱油就盯住海天就行了,买白酒就盯住茅台就行了,买地产就盯住万科就行了  总体是这个意思

郭正勇2021-02-28 16:01

对于消费品是品牌和渠道推动的,小公司很难有机会,对于医药股是产品驱动的,小公司会有取胜机会

EdwinaAdlph2021-02-28 16:29

反正快消品买龙头股就对了

xqmTng2021-02-28 15:53

我被千禾飞升的股价,安利了他家的酱油,品质的确上乘,买大瓶装的价钱也很实惠,预计会一直用下去了。

但股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目前估值就算是我这种小白也看得出,是历史上最高估的状态,消费企业给出了科技股的估值。

还有一个小问题,不知是不是我想多了,这股票的讨论区跟酒鬼酒很像,只要你留言了,下面会有吹捧千禾如何如何好,现在不买未来必定后悔之类的言论出现,我对这类股票持万分怀疑的态度。

渠南烟的2021-02-28 16:30

龙头企业营收及利润均高于行业平均速度在增长,推动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同时高附加值产品大多都集中到龙头企业身上

全部讨论

2021-03-02 23:22

千禾的产品定位高端,所以销售毛利率比海天略高,但千禾的时间成本高,零添加导致发酵周期长。这个从存货周转率得到体现咯,海天6.22次,千禾1.79次,也导致净资产收益率方面相差一倍多,海天26.74%,而千禾只有12.61%。千禾的产品不差,确实差在了营销和渠道,做饭的谁不知道海天?但有些人确实不知道千禾。

2021-03-01 08:40

千禾不好吃,感觉太甜了,是不是添加糖了?另外,所有的酱油都少吃或不吃,含盐量太高!我40岁已经得了高血压,和做菜爱放酱油不无关系!

2021-02-28 21:02

千禾零添加应该是打出差异化,这样避免跟其他大牌正面竞争,所以前几年发展确实不错,现在其他大牌也开始做零添加了,这个我觉得对千禾接下来还是有影响的!去年看雪球很多人在说千禾零添加,买了几款回来试下,跟之前在日本山小屋吃的零添加酱油比真的口感比不了。如果千禾零添加口味无法做到其他添加剂酱油口味一样鲜甜,而其他大牌做到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关注点,当然未来变幻莫测,具体还是让时间证明吧

2021-02-28 19:24

当年伊利名不见经传时,三鹿集团是如日中天,如今呢?后视镜看问题难免刻舟求剑,动态看问题对未来才有意义,老龄化社会,什么最重要?健康和性命,千禾无添加产地和工艺卖点和其他酱油综合对比的意义就在于此网页链接
。而牛奶则不同,牛奶工艺和成分都一样。不做买卖建议,仅探讨

2021-02-28 16:19

净利润,利润率,消费习惯,渠道消费品行业现状的观察…确实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我每天都让超市送巴氏奶从不喝伊利为什么光明的市值比伊利小这么多?” "我不喝白酒为什么茅台仍然供不应求?"这样的问题,投资不能凭想象,不能我以为…

2021-02-28 15:52

这个角度牛

实名反对,光明最大的问题是保质期导致渠道的无法铺开,线上无法增长,而千禾不样。

2021-03-11 22:59

写的很好,感谢分享。还有一个因素,可以探讨下。
中国甲状腺癌发病率10年增长了近5倍,在过去一年的重疾赔付案件中,恶性肿瘤占比53.2%(男性),女性高达77.4%,甲状腺恶性肿瘤在两性别中均居病因首位。据《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十城市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 18.6%,也就是基本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甲状腺结节。
常见病因包括碘食用过多、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家族遗传、头颈部接受过辐射等。

对碘食用过多,未来有可能出现大家出于健康考虑,选择千禾味业的无添加酱油的趋势。海天酱油大概6元,千禾酱油大概18元,多花12元远比食用碘过多导致疾病要划算的多。差的就是思想的普及,思想的普及可以来源身边的病例,我买千禾的酱油就是因为身边有人出现甲状腺的问题。个人感觉千禾的战略还是比较前瞻的。
关于低温奶和常温奶的选择,更多的是可选的消费。和酱油还是有点不一样。

2021-03-04 22:27

现在就是会不会人民日益增长的收入和生活品质需求会拉动光明呢?
伊利,蒙牛常温奶似乎已经饱和了,发展前景有限,光明以后获得的增量购买越来越大
我只是说个感觉,不一定准

2021-02-28 22:22

本来想买点千禾,一看大股东都套现了,这种公司有必要去支持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