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执念,快乐投资

发布于: 雪球转发:58回复:208喜欢:136

昨天和朋友聊投资,这个朋友从2年前开始深入研究水泥行业,预判水泥行业的趋势,得出结论,水泥将会产生大牛股。然后满仓了青松建化


然而,这2年水泥价格一涨再涨,水泥股也涨了几倍。可是青松却始终未涨。这个朋友也足够的耐心,持股从不动摇,眼看着海螺,等一众水泥股涨涨涨。


前几天大盘暴涨,这个朋友终于忍不住将青松清仓,分散买入了几只其他股票。朋友的苦涩我是真切的感受,他不太喜欢诉说,我猜他经历了一个变化,他之前全仓青松,几年时间眼看着自己预测对,却赚不到钱。所以现在选择彻底告别过去,开始分散投资。


谁料卖出后,青松涨幅更大,我虽然没问,但是这样的折磨,真的只有股市可以体验。我们普通人,很少经历个大起大落,股票让我们可以短期剧烈的体验。



上面的是我现实中的朋友,还有一位网络上的朋友,发信息告诉我,他的某个股,守了好久,刚卖掉,连续涨停2天了。据他说,这个错误的操作,让他损失了将近20w。


这两位朋友,一个是守了2年,一个是守了2个月。所以时间长短,好像不是关键问题。第一个朋友判断对了水泥的趋势,对行业的了解,也不是关键问题。


股票到底为什么这么的折磨我们的心理。


今天小孩不在家,我难得清闲一天,早上坐在电脑前看股票。一开盘,创业板疯了一样的上涨,而我的持股几乎都是绿的,说实话,我看了一会,感觉特别的憋闷。一方面觉得自己水平不行,一方面又觉得虚高的估值迟早要跌。


我这样10几年的老股民,2014年到现在用几十万赚了100多w,以前感觉自己还行,但是这个牛市难免就产生自我怀疑。现在流行的说法是,牛市不要和老股民交流。看看自己在几年熊市里才翻倍的成果,被别人半年吊打,心里真的有点失衡。



在几年前的某个场合中,国内的一位投资大咖,问了巴菲特的一个问题,说可口可乐从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都没有涨过,问巴菲特如何看估值过高而不卖出这个问题。


巴菲特的回答是,可口可乐基本面没有改变,护城河还在,如果跌的多,他会继续买。


虽然很多人都说,巴菲特用小资金可以获得很高的收益。或者说巴菲特是企业经营,而非股票投资。其实大部分这样的说法,最终想表达的都是,不要盲目的学巴菲特。


而我想说,学巴菲特固然很难。但是不得不承认,我,或者说我们,和巴菲特直接的境界差距,就在于对股票的看法。


我看到创业板涨的快,我就产生不好的情绪。或者有人看到自己的股票今天不涨,就要气的吐血。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境界差距。


在巴菲特眼中,可能股价的波动屁都不算。可乐于巴菲特来说,就是不断的分红,一年分红4次。收到分红,他就继续购买好的资产。


如果我真的打心里接受我要持有这些股票,因为它们的优势,或者分红,而非要它们今天大涨,今年大涨,就将其卖出。那我又何必为了今天的股价,或者今年的股价而伤神呢。



所以我想告诉那些仍然因为今天的涨跌而痛苦的人,以下几点:


第一:价值投资不是银行地产或者低估。


价值投资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哪怕我们说,我们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圈,这也没问题。


如果我们接受自己没有能力圈,所以我们选择相对成熟的,人人皆知的优秀企业。所以我们分散,所以我们不去搏杀风口浪尖。


还拿水泥行业来说,因为它涨,因为水泥生意好,所以你认为这个行业简单,可是你真的知道现在的水泥价格是涨还是跌吗?你真的知道未来为什么涨,或者跌吗,其实大部分人并不明白。


所以价值投资不是标签,而是一种世界观。只有诚实的面对自己的无知,才能在复杂的市场里保持着平静的心。


第二:投资的周期和境界。


巴菲特的可乐10年不涨,这就是对投资周期的境界不同。如果你是终生投资,你又何必在意一家企业今年一年的涨跌。


南方水灾的消息发酵,今天国投电力爆发,如果你认为国投的水电可以永续的产生现金流,并且其稳定10%以上的roe,和1倍多的市净率,你完全可以每年收到分红继续投资。


第三:我们投资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我把小孩的压岁钱投资了中证红利基金。我预期是超长期投资,投资到孩子20岁甚至更大。在这样的长期预期下,我真心的不希望它不断上涨,我反而希望它能够保持着常年的7倍以下的市盈率。


然而我面对着自己的股票,却总是失去耐心,这就是我们对自己投资的评价标准出了问题。


如果我希望我今年大赚,在高估值中卖掉,再以低估值买进,赚到超额收益,那么我为什么不去投资那些周期性更强的企业,或者爆发力更大的小盘股。


实际上我可能陷入了既要又要的问题中。


所以我想我把自己的投资评价体系想明白,彻底放弃以今天的涨跌,今年的涨跌,来评价我的投资。而是用企业的实际预期利润水平,实际的分红水平,实际的长期投资收益率来进行评价。



坦率的说,我们由于本金不够大,由于阅历不够丰富,造成的对行情的过分关注,使得我们始终在投资的门前徘徊。


今天的文章,是提醒我自己,也提醒有共鸣的读者,问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放下其他的执念,快乐的投资。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讲两个实例:岳父2001年入市,炒科网股赔了50%多,割肉后买了2个股票,都是重仓:上海石化,江南重工。直到2005年,企业没做大,股市重度赔钱加长期套牢,精神上有轻微的抑郁症。最后熬不住了,在3.3卖了上海石化,2.5卖了江南重工。有空的人可以复盘看下这两个股票后来的走势,我就不说了。
但是后来他说不后悔,自己当时已经到了精神的极值,再下去只会精神崩溃。
对旁观者,他是卖错了;但对当事人,确是一种精神的解脱!
不是当事人,不清楚他处的环境,不知道其中的压力!
我做事情几乎不后悔,并不是我做的事情都是完美无缺,只是常想:以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能力,做出的决定应该是深思熟虑后对我最有利的决定,如果时光倒流,我的决定应该还是一样!
如果想避免事后看起来是错误的决定,那么就及时总结教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下一次重大决定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能力更强,环境更好,选择更多。

你说的暴涨前清仓青松建化的这个朋友是我吗,我没多大生气,吐了两升血而已[卖身]

2020-07-14 08:20

本金不够大,所以要赚快钱,投机心态重。有钱人不一样,基本分散投资,长期投资

2020-07-14 11:17

投资这个行业有一个现象,你无法直接帮助身边的亲朋好友,除非他们把资金交给你打理。而现实生活中,其他行业,只要你有能力,总有机会给亲朋好友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帮助。比如你在医院上班或者在交警队上班!
从自己熟悉甚至从事的行业入手,比如医生投资医药行业股票、程序员投资软件行业股票,相对而言,容易上手。有时,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投资成功案例,某医生长年投资某只医药股、某电力公司的长年投资某种水电股。从结果来看,他们取得了不错投资业绩。
投资这个行业还有一个现象,有时你取得了很好的投资业绩,但你的投资体系根本没有建立,运气占的比重更大。这个时候,他人或者其本人会有一种自我认知的错觉,认为自己的投资能力很强,甚至建立属于自己的能力圈。
同为格雷厄姆学生、巴菲特的同学们,比尔鲁安、施洛斯等,都取得了良好的长期投资业绩,但他们持有的股票各有不同。我们通常认为,他们的能力圈是不同的,这是很正常的。其实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交集,那就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对大周期或者牛熊周期的把握,再具体一点,就是在低估、有足够安全边际时(只有大熊市里才有)下大注和重注。同样,在高估、泡沫满天时套现。买入就长期持有,这种策略只适合极少数伟大的公司。而在这些伟大的公司成为伟大公司之前,几乎是根本无法判断的。
所以,真正的能力圈,都包含行业偏好、认知偏好、理性思考,行业偏好就是自己相对熟悉的行业,对其他行业的机会可以屏蔽、视而不见,不受其诱惑;认知偏好就是更多的是对具体个股的研究和分析,在某个行业选择几家具体的公司,深入研究,形成一定的深度;理性思考,说白了,还是对由人性贪婪、恐惧而引起的大周期牛熊更替的把握、利用。
投资最难是对人性的把握!即巴菲特的名言: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2020-07-14 08:51

看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两件事。1,当年马喆熬万科,万科业绩几乎年年增长,但股价就是不涨,而他看空的创业板却一涨再涨,每天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喘不过气。2,也是13,14年左右的事,新浪博客的一位博主投资银行股,就是不涨郁闷的要死。后来不按涨跌统计投资收益,按照散户兄那种,企业实际利润增长多少,再按自己持股比例换算自己增长多少。
我只想说,投资很难,想把投资做好更难。

投资,关键是找到持续盈利的方法,靠牛市盈利的,都是看天吃饭,能够传给子孙后代的持续盈利的秘籍才是最值钱的。不要牛市,不要运气,我只要优质企业的利润和资本溢价带来的净资产和分红的增加,再加上打新股收益就很满意了。什么创业板、茅五泸,我看都不看一眼

2020-07-14 08:52

你这朋友行业没选对 个股更是一塌糊涂 这样的水平搞单一持股就是灾难

2020-07-14 08:36

一切都是人的情绪变了,企业还是那个企业

2020-07-14 08:26

雪球难得一见的清流

2020-07-14 12:59

分散投资,东边不亮西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