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读年报 - 华测导航2023年报(1)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13喜欢:56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全天候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保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卫星导航系统越来越渗透到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之中。如果没有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国家信息安全将缺少可靠的保障。目前,世界上成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欧洲的Galileo系统。除此之外,还有日本准天顶系统(QZSS)和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两个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是指利用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位置、速度及时间等信息来完成各种目标的定位、导航、监督和管理的技术。基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开拓了移动位置服务等全新的信息服务领域,并迅速发展出以卫星导航系统为基础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1、产业规模与发展态势

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产业

根据欧盟航天计划机构(以下简称“EUSPA”)2024年发布的EOandGNSSMarketReport(“地球观测”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报告)》,全球GNSS市场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预计全球GNSS下游市场收入(涵盖设备销售和服务相关收入)将从2023年的2600亿欧元增长到2033年的5800亿欧元左右。设备的市场预计将从2023年的700亿欧元增长到1200亿欧元,长期将趋于成熟。

从2023年到2033年,GNSS设备的年出货量预计将从16亿台增长到22亿台,主要包括消费者解决方案(如智能手机、健身设备和平板电脑)和道路与自动化(包括车载系统和不同类型的车载单元)。到2027年,GNSS设备的年出货量预计将达到每年20亿台,到2033年,GNSS安装基数将接近90亿台(该报告所指“GNSS设备”含智能手机、汽车、航空、精准农业系统、搜索和救援设备等)。增值服务市场将快速增长,其收入预计将从2023年的约1900亿欧元增长到2033年的4600亿欧元以上。其中,增值服务包括商业增强服务和其他来自GNSS的服务的收入,商业增强服务包括GNSS增强订阅(PPP、RTK、PPP-RTK和DGNSS);其他来自GNSS的收入包括软件产品和内容、通过手机网络下载数据专门运行基于位置的应用程序、智能手机应用的GNSS收入、来自资产管理服务的订阅收入以及各行业的无人机服务收入。除了消费者解决方案、旅游与健康、道路与汽车等大众细分市场占据主导份额外,农业、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以及基础设施等专业市场是全球GNSS收入的重要贡献。

2) 中国高精度导航定位市场

①产业稳步增长,带动关联产业快速发展

从国内市场来看,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及产业的相关资料,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6.76%。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05%,达到1,527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50%。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7.54%,达到3,480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69.50%。

2022年,高精度市场持续发展,国内高精度芯片、模块年度总出货量稳步提高,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巡检/植保无人机、农机自动驾驶、人员高精度定位、智慧施工、测绘测量仪器、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地灾监测、高精度车载导航仪和高精度车载地图、共享单车等,高精度应用明显呈现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国内市场各类高精度应用终端(含测量型接收机)总销量超过200万台/套,其中应用国产高精度芯片或模块的终端已超过80%左右。高精度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11亿元人民币已快速增长到2022年的约183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6%。

②掌握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竞争力日益提高

国内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国产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进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截至2022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

及模块销量累计已超过3亿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2.88亿台/套(含智能手机)。芯片技术持续突破,12纳米工艺、低功耗芯片即将推出。

③北斗行业应用进一步拓宽和深化

北斗行业应用全面覆盖,部分应用场景已实现北斗功能标配化;行业“+北斗”蓬勃发展,时空信息业务需求已经深入许多行业最基层的业务环节,行业深化应用态势愈加明显,不断打造形成新的业务模式;结合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北斗应用支撑重大区域“一盘棋”统筹发展战略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所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或区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基本为米级,高精度定位通过部署多星座和多频接收机以及利用RTK、PPP、SBAS、CORS或其组合技术,减小导航系统定位误差,实现分米级、厘米级、毫米级的定位精度,以满足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应急监测等成熟产业和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无人智能等新兴产业的高精度定位需求的应用场景。卫星导航系统商业应用的价值大小与定位精度密切

相关,高精度定位被认为是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中利润最为丰厚的细分领域。近年来,高精度导航定位领域呈现出几个明显的发展态势:

1) 行业和区域北斗应用正在迈向深化和跨越发展

随着国家及各行业相关政策及规划的实施,以及行业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的日益强烈,“+北斗”应用迅猛发展起来,对传统产业的赋能效果显著。当前,北斗正在实现与各类应用的深度有机融合,进一步向行业纵深和区域发展,“行业+区域”的北斗应用服务模式,以及北斗融合应用体系正逐步形成。一方面,北斗行业应用不断深化,与多种应用形成深度融合态势,不断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行业精细化管理能力和安全可控能力;另一方面,北斗应用结合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市场潜力,积极拓展了北斗时空信息和位置服务在车路协同、无人配送、智能交通一体化、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城乡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有力支撑了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区域建设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2) 精密控制和自动化支撑功能,正逐步成为卫星导航的第四大功能

近年来,随着高精度技术和北斗增强服务的普及,精密控制和自动化支撑功能已逐步成为卫星导航的第四大功能。这一功能作为关键核心推动力,促进北斗应用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是向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无人船、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另一个是向传统产业改造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成为数字施工、智能建造、城市信息模型、建造信息模型等不可或缺的支撑技术。对于支撑无人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而言,卫星导航高精度技术融合周界感知与采集、智能处理与控制等技术,对实现无人系统的精密控制和自动化支撑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无人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可能。随着方案的不断普及,有望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如无人农场、无人港口、智慧工厂等,带动诸多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因此,基于北斗的精密控制和自动化支撑功能已逐步成为卫星导航的第四大功能,在矿山、铁路、水利、电力、能源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中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将促进北斗的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3) 北斗正在推进市场化深化应用,形成业务化作业新模式

当前北斗系统已实现在交通运输、农业、公安、电力、城市管理等行业或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在民航、铁路、林业和应急等行业也已启动北斗系统应用典型示范。随着“+北斗”应用的不断普及,在一些行业中,北斗技术及时空信息已经突破行业纵深,实现深化应用,逐步与既有业务相结合,为目标行业打造形成了业务化、无人化、自动化的生产作业新模式。

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必将带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从无人机巡检、无人机测绘,到无人农场、无人港口,自动化和无人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以无人机、直升机等低空飞行器为基础,结合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各行各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我国将在长三角、粤港澳、成渝、江西等地打造一批通用航空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从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示范验证到应用推广的一体化创新发展产业生态。到2030年我国将在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实现商业运行。未来,随着低空经济制造及运营产业不断发展,低空经济预计可能为物流、农业、旅游、消防、应急及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北斗的作用也从最初的时空信息采集逐渐转变为与目标行业既有业务的深度结合,打造形成新的工作模式,形成新的服务业态,在安全、精准、远程、提质、增效等方面产生显著效能,这将为北斗市场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创造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05-12 15:17

感谢分享

05-14 08:58

华测董秘最近说没有跟问界M9合作,请问华为是自研导航系统的吗?有老师知道吗?谢谢。

05-13 23:00

华测导航

05-12 23:28

学习

学习了,看一个股票的思路

学习

05-12 19:34

感谢八大无私分享

感恩老师分享

05-12 17:43

谢谢八大的分享

05-12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