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浅印象】-食品饮料-预加工食品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以2022年年报为基础,输出对上市公司的浅印象。行业分类以申万为标准。

安井食品$安井食品(SH603345)$

公司前身华顺民生成立于2001年,2011年改制设立股份公司并更名为安井食品,2017年公司上市,公司总部位于福建厦门。上市之初控股股东福建国力民生公司持股43.14%持股数量9319万股。经过两次债转股和一次增发,公司股本数量增加了35%,同时控股股东进行了部分减持,截止2022年底,国力民生持股数量调整为8798万股持股比例至30%。国力民生的股东情况变化复杂,22年底实际控制人为章高路,但是目前国力民生的大股东是杭建英。国力民生是一个资本运作平台,曾控制闽福发A,目前持有香港上市公司TOP EDUCATION14%股权,另通过若干私募股权基金对外有大量投资。根据理杏仁数据,按照分红再投资策略,上市至今年化投资收益率15.94%,今年以来投资收益率-26.39%。目前公司市值347亿元,股价118.31元,PETTM22.63,PB2.82,股息率1.59%。

22年公司总收入121亿,公司经营策略是速冻火锅料(鱼糜、肉制品,比如肉丸、鱼豆腐、鱼籽包、蟹味排、肠等)、速冻米面制品(烧麦、手抓饼、馅饼、馒头等)、速冻预制菜肴(蛋饺、虾滑、千页豆腐、酸菜鱼、藕盒、小酥肉、小龙虾等)三路并进。虽说公司定了三驾马车的驱动结构,但是业绩披露分项更详细一些,其中速冻火锅料产品将鱼糜和肉制品分开,其中鱼糜收入40亿占比32%,肉制品收入24亿占比20%,加总来看速冻火锅料业务收入64亿占比52%,收入规模来看占到安井半壁江山。预制菜肴收入30亿占比25%,米面制品24亿占比20%。其余零星收入由农副产品(冷冻鱼糜、鱼粉、鱼油等)和休闲食品贡献。公司收入增速很快,自2013年以来复合增长率达到23.78%,但增速阶段性比较明显,13-14年增速25%,15-17增速15%,18-19增速23%,20-22疫情三年增速32%。从23年数据来看,季度同比增速稳中有降,Q3单季同比增速降至17%基本是从19年以来最低增速水平,至Q3累积同比增速为26%,虽不及疫情期间但仍表现较好。按产品分类,增长最快的是预制菜肴类产品,从18年的4亿增长至目前的30亿,疫情21和22两年增速均突破100%,其余产品增速普遍在15%左右。

毛利情况来看,22年公司共取得26.75亿毛利润,构成如下:鱼糜制品10.33亿占比38.6%,预制菜肴3.45亿占比12.8%,米面制品5.68亿占比21.2%,肉制品6.15亿占比23%,虽然预制菜肴收入规模占比达到25%,但毛利总额只占到12.8%盈利情况欠佳。鱼糜、肉类等火锅类产品取得毛利总额占比62%仍为公司创收主力。毛利率来看,鱼糜、肉制品和面米制品毛利率一直比较稳定,从18年至今均为25%左右,22年年报将主力产品的毛利率维持或略有提高归功于采购成本的降低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但预制菜肴产品的毛利率下滑严重,18年为29%至22年只剩11%,如果未来预制菜肴产品毛利率提升困难的话,公司的盈利增速会显著低于收入增速。

按照22年年报数据,假设未来3年火锅米面类产品收入增速仍维持在15%,预制菜肴增速30%,则至26年底公司收入总规模预计将达到200亿门槛,预计毛利率仍维持目前水平则届时预计可取得毛利总额40亿,扣除20亿的四项费用,预计剩余20亿营业利润,扣除22%的所得税后预计剩余15亿左右的净利润。按照25倍PE估算大概375亿合理估值。结果目前安井(2023.11.20)已经来到345亿,没什么便宜可占,看了一眼23年财务数据,23年安井增长依然凶猛,受益于毛利提高、费用控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截止Q3净利润同比增长63%已经来到了11.4亿,预计23年全年净利直接往15亿靠了,如果公司能维持这个增速的话,目前的股价不贵但是也没有便宜可占,公司未来能否维持增速目前不好判断,我觉得这跟目前账面大额闲置资金后续的运用方向也有很大关系,先简单看一眼了解个概况,安井食品值得观察。

三全食品$三全食品(SZ002216)$

公司于2001年改制成立,于2008年上市,总部位于河南郑州。陈氏家族为实际控制人合计持有上市公司37.77%股份。根据理杏仁数据,按照分红再投资策略,上市至今年化投资收益率4.70%,今年以来投资收益率-10.75%,比较一般的水平。目前公司市值105.15亿元,股价11.96元,PETTM12.71,PB2.55,股息率2.93%。

22年公司总收入74亿,按照产品分来来看,速冻面米产品64亿占比87%(其中汤圆水饺粽子43亿占比58%,点心面点类21亿占比32%),速冻调制食品8.3亿占比11%,其余冷藏及短保类贡献零星收入。从收入构成来看,三全和安井的产品布局明显存在差异。安井121亿收入中火锅+预制菜占比77%,米面仅占比20%,而三全74亿收入中米面占比87%。简单对比下,三全的成长明显不如安井,在火锅+预制领域发展太慢(20年5.26亿到22年8.38亿),而安井反而在米面领域攻城略地(从20年16亿到22年24亿)。从区域来看,三全20年以后将全国市场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大区,这3年除了北区收入增加以外,其余三个市场均出现下滑,增长乏力。看上去感觉公司瓶颈明显。

毛利率来看,公司米面产品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调制食品毛利下滑明显(从20年的20.64%下滑至10.42%),扣除大概11.89%的销售费用率,调制食品目前基本赔本赚吆喝,公司主要靠米面产品维持盈利,侧面反应出产品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业绩和疫情之间的时间关系,疫情之前公司净利润率常年保持在2%左右,疫情后飙升至10%。看下来主要应该还是受益于疫情带来的需求增长与短期产能供给有限的矛盾,给公司带来的销售推广费用降低有关。从截止23年3季度数据来看,销售费用率还在下降、毛利率微降,但合同负债同比下滑31%,业绩下滑风险依旧存在。

资产负债表方面,截止23年3季度末,资产总额70亿,其中现金+理财24亿,应收5亿,存货8亿,股权类资产5亿,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合计23亿;负债合计28亿负债率40%,整体还好没啥太大毛病。分红率常年维持在20-30%左右,吸引力相对一般。

个人没觉得疫情前的三全和疫情后的三全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所以近三年的好日子推测大概率是受益市场?直观上感觉投资三全,应该重点关注营销端有无战略性的改善,目前看上去公司的股价主要暗含着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的看衰。

千味央厨$千味央厨(SZ001215)$

公司12年成立,21年上市,总部位于河南郑州,预加工食品板块的市值前三中两家是郑州的。实际控制人是思念食品的李伟,通过共青城城之集持有上市公司46%股份。根据理杏仁数据,按照分红再投资策略,上市至今年化投资收益率-14.06%,今年以来投资收益率-16.85%。目前公司市值43.64亿,股价43.91元,PETTM34.50,PB2.52,股息率0.34%。

天啦撸,从PETTM和PB这两项数据大致就能看出来,市场对千味央厨和三全的净资产估值接近,但两家公司净资产对应的盈利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假设均为100元的净资产,则按照PB2.5,两家公司的股价都是250元,但三全对应的利润为20元,而千味央厨的盈利仅为7元,市场对千味央厨的成长预期明显不同,继续看。

千味央厨主要是面向B端做预制食品,22年15亿收入中,油炸类7亿占比47%,蒸煮类3亿占比20%,烘焙类2.7亿占比18%,菜肴及其他2.1亿占比14%。其实直觉上toB的预制菜是不好做的,因为没什么品牌效应,说白了完全就是规模化、标准化、性价比优先,而且下游容易有坏账风险。看看千味央厨年报上如何表述他们的竞争优势:1.研发;2.大客户(借助思念的力量这块可能有些优势但不显著);3.产品线4.产品质量。看完没觉得有特别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样的产品,安井和三全完全有着比千味央厨规模更大的生产线,toC和toB可能更多是营销环节的发力差异,无论对大型还是小型连锁餐饮来讲,千味央厨更像是特定环节的外包加工商,感觉不是一个特别有利的产业位置。

报表来看,四大品类产品的毛利率基本在25%左右,四项费用率合计15%,扣除税费后最终净利润率约6.78%,15亿的营收最终取得1亿的扣非归母净利。资产负债表无显著异常。跳。

味知香

公司08年成立,21年上市,总部位于江苏苏州。实际控制人夏靖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60.41%股份。根据理杏仁数据,按照分红再投资策略,上市至今年化投资收益率-25.51%,今年以来投资收益率-14.92%,看来疫情后的预制食品行业普遍遭遇股价下跌,安井、三全、千味央厨概莫能外。目前公司市值42.9亿元,股价31.09元,PETTM30.65,PB3.46,股息率1.86%,无论是PETTM还是PB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公司22年共取得8亿收入,主要做半成品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有8大产品线,分别为牛肉类、羊肉类、猪肉类、家禽类、水产类、汤煲类、火锅类、素菜类,其中牛肉类占比最高为42%,水产类占比27%,家禽类占比16%,其余品类合计占比不超过15%。产品以经销为主,少量直销,零售渠道toC,批发渠道toB,主要深耕华东区域(占比94%)。收入方面公司自17年至今年化复合增长率17%,但22年显著下滑至4%,23年Q3数据也基本持平未见显著增长,明显陷入增长瓶颈。

报表来看,费用率和最终的利润率其实与疫情期间并无显著差异,看上去就是收入停滞。但长期资产方面存在一定端倪,上市时公司仅拥有不到2000万的固定资产,对应约1.5万吨的年产能,根据上市招股说明书,公司上市募集资金中2.8亿要投资建设5万吨生产线,建成后产能提升至6.5万吨/年。按照21年底7.6亿收入计算,新建生产线投产后,满载的公司收入上限约32.93亿,按照目前的净利润水平对应大概5.7亿的净利润,对应目前股价约为5.45,因此味知香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产能的释放和消化情况,对这块情况的追踪比较考验投资者的信息搜集能力,也有可能近两年收入规模的停滞主要是受限于产能的限制(年报显示22年底的产能利用率已达130%)。但结合千味央厨的情况,看上去无法特别乐观,根据千味央厨年报显示,截止22年底已有产能11万吨、在建产能6万吨,已有产能共取得15亿收入及1亿净利润。但味知香1.5万吨的产能已取得8亿收入及1亿净利润,这个差异有些颇大了,看上去味知香的效益相对更好一些。有了解的差异的同学请指点。

巴比食品

公司2010年成立,2020年上市,总部位于上海松江,实际控制人刘会平、丁仕梅夫妇合计控制上市公司超过53%股权。根据理杏仁数据,按照分红再投资策略,上市至今年化投资收益率-21.18%,今年以来投资收益率-20.90%。目前公司市值43.20亿,股价17.27元,PETTM17.77,PB2.01,股息率1.85%。预制菜行业上市公司明显梯队分布,第一梯队安井,第二梯队三全,第三梯队基本都是40亿左右市值包括千味央厨味知香巴比食品五芳斋,第二梯队里面目前看上去巴比相对PE和PB都比较低,下面对比看看为什么。

根据22年年报,公司自述从事中式面点的研发生产销售,以连锁门店销售为主、团体供餐销售为辅。22年收入15.25亿,面米类(包子馒头粗粮点心)6.6亿占比43%,外购食品类(饮品、粽子、糕点)3.8亿占比25%,馅料类3.5亿占比23%,剩余包装物辅料及加盟商管理合计占比不到10%。收入以华东为主占比87%但自上市以来占比逐渐下降,显示全国化的缓慢进程(从17年的占比93%到22年的87%,非华东区域的收入绝对值从17年的0.6亿到22年的2亿)。此外,总收入中,11.38亿(占比75%)来源于加盟店的收入,3.3亿(占比22%)来源于团餐直供,toB和toC齐头并进,另外公司近两年新建了大量产能,还在逐渐释放过程中,而且这些产能都是在公司非传统竞争优势区域,全国化能否走好就看这些产能的利用情况了,这点和味知香有点像。直观感觉,预制菜领域市场还是挺大挺分散的,目前看的安井、三全、千味央厨、味知香和巴比基本各有侧重、各不相同,各自有各自发力的领域,这个领域还在乱战中,没有走出一个绝对的巨头,市场增长空间挺有看头。

毛利率方面,巴比的毛利水平也比较稳定保持在26%以上,其中馅料类最高为31%,而且整体来看过去5年间还比较稳定。加盟商管理方面,毛利率在22年有显著下降,之前几年都在50%以上的水平,22年下滑到18%,年报中的表述是“销售受阻、客流低位”,但依然实现特许加盟收入的正增长,殊为不易。

从23年的3季度报数据来看,23年以来无明显复苏,虽然收入端同比增长7.7%,但成本端同比增长10%,而且费用控制失效,四项费用率同比增加了1.34%,导致核心利润同比减少了11.84%。短期尚未看到业绩改善预期,大的经济环境背景下,整个预制菜领域感觉各家公司都比较低迷。

此外,年报看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巴比的年报语言更有激情,更能看出一个企业的活力,这是在看之前几家公司的时候所没有的感觉,不知道对不对。

但结合公司最新的23年业绩预告,目前压力toC端的特许加盟店经营压力还是比较大的,PE可能提前反映了公司23年经营业绩的下滑,感觉目前市场行情下toC业务没有toB业务好做,还好公司已经双线布局可以对冲一下,没细看说真的感觉巴比的布局还可以比较稳健。

五芳斋

公司成立于1998年,在22年上市,上市算晚的,总部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实际控制人为以厉建平为首的管理层通过五芳斋集团持有上市公司30%股份,此外双汇还持有上市公司1.5%股份。根据理杏仁数据,按照分红再投资策略,上市至今年化投资收益率-24.28%,今年以来投资收益率-7.27%。目前公司市值39.06亿,股价27.17元,PETTM25.98,PB2.06,股息率1.05%。

22年公司取得24.62亿收入,其中17亿为粽子贡献占比71%,2.67亿为蛋制品、糕点等贡献占比11%,另有月饼2.4亿占比10%,其余为零星收入。据官网称,五芳斋创始于1921年,是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特色产品就是粽子。公司收入比较稳定,18年收入24亿22年收入仍为24亿原地打转,各分项收入基本也没有变化。毛利率来看,同样是稳中有降,从18年的45%毛利率下滑至目前的37%,前景堪忧啊。但23年刚发布了业绩预告,收入提升至26亿,有明显回暖。扣非归母净利来到1.4亿有较大幅度提升。

公司23亿总资产中,9亿现金,2.6亿存货,7亿固定资产,整体来看相对简单,负债也很少,如果不是上市募集8.6亿、不是投入4-5亿进行重资产建设,扣除约10亿后的总资产仅约13亿,对应大概8亿净资产,每年大概1-1.5亿左右的扣非净利润,对应大概15%左右的ROE水平,也算是一个稳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