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几次认识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2

第一次:财报投资

只分析财务指标(毛利、净利、roe、有息负债),通过指标确定企业的好坏

第二次:定性+定量

好企业、好价格、好文化

容易假大空,未来很难预期,不知道自己的回报是多少,其实很多时候是在挣股价的钱

第三次:定量+定性。

这个是和散户乙学的。用财务指标(ROE。其实就是未来现金流(ROE=净利润/净资产,公司的钱就是通过净利润(还要对应净现金流)来的)。股息只是这个净现金流的部分提前兑现)判断现在买入的收益,如果满意,然后再去看其他各项指标好不好,再去看企业能不能长远、能不能更好(比如13年的白酒,20年以前的神华)。

机会到了,重仓一次然后享受复利就非常非常好了!不要总是在市场上找“更好”的目标,能有几个真正懂的公司,能有一两次重仓的机会就够了。

《思考,快与慢》中告诉我们,人类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人常常用无意识的“系统1”来判断,即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所以,人会按照自身的情绪来完成对市场的解读,然后再对此寻求理由论证。

这种情绪化的“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

全部讨论